摘要:赞助“苏超”前后15天内,企业线上全线店铺销售额增长17%,访问量提升14%,转化率上涨16%。
赞助“苏超”前后15天内,企业线上全线店铺销售额增长17%,访问量提升14%,转化率上涨16%。
社交平台上粉丝互动量和曝光量大幅攀升,粉丝数增长50%。
1—7月,企业对外贸易总额同比增长18%。
这组数据
来自“苏超”赛事南京球队主赞助商
位于江宁开发区的华瑞时尚集团
图为南京奥体中心外华瑞时尚集团展台
一纸赞助合同
换来多重市场回报
“‘苏超’持续引发全民足球热情,尤其是女性球迷比例大幅提升,这与我们公司女装品牌的目标客群高度契合。赞助‘苏超’以来,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和自豪感也显著提升。”华瑞时尚集团董事长孙家军表示。
图为“苏超”赛场
只有不断创新
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成立于1993年的华瑞,靠做服装贸易起家,是我省首批获得自营进出口权的民营企业之一。
扎根江宁的30多年里,华瑞以前瞻布局、技术创新为锚点,构建起服饰设计制作、全球服装供应链管理、进出口贸易等多产业版图,成为我国外贸企业“韧性”成长的缩影。
1999年,不满足于承接日本单一市场订单的华瑞,在缺少贸易配额的限制下,前往柬埔寨、越南等地,先后设立服装加工厂,将生产端移至海外,也将贸易目标成功“锁定”欧美市场。
毕业于武汉纺织工学院(现武汉纺织大学)的孙家军对服装行业发展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只有不断创新,紧贴市场需求,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2005年开始,华瑞主动跳出代工“舒适圈”,组建设计师团队和面料研发实验室,陆续创立自己的服装品牌“esc’elav”“LAGOGO” “VELWIN”“IDOLE” “機杼”等, 全国铺设1600余家品牌店铺。
凭借过硬的质量,华瑞已深度参与多个国际知名品牌的打样设计、面料创新等关键环节。
人才是创新的关键
华瑞目前在南京和上海两地设立研发中心,拥有超400人的研发团队,年均投入超5000万元的研发经费,持续搭建后备人才梯队。
“从事服装业主要依靠‘眼睛和手’的技艺,经调研,我们发现国内服装行业从业人员中40岁以上人员占比高达70%,年轻生力军储备明显不足。”为此,华瑞时尚在行业内率先启动“匠人计划”,每年从高校招募50名应届毕业生,打造年轻化技术团队。“我们把研发车间改造成1000多平方米的创意空间,用环境留住人才,让年轻人愿意走进产品开发车间。”孙家军指向集团新近打造的“匠人工坊”说。
“比如,十年前,当防晒服还是小众产品时,我们的技术人员就已经开始关注并研发这类功能性服饰了,等这个市场火起来时,我们已经走在了前面。”孙家军表示。
用现代科技武装传统产业
走进华瑞时尚集团生产车间,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映入眼帘,AGV小车驮着重重的货架自由穿梭,自动裁床机前只需一两个工人。
“这个屏幕上的数据涵盖了贸易和服装加工的各个环节,每15秒钟更新一次,即使管理和销售人员不在现场,通过后台也能掌握生产第一线信息。”孙家军指着车间墙上的大屏介绍说。
为了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华瑞自主开发了生产线数据采集系统。随着科研和技改的深入,华瑞还启动了服装打样车间的智能技术改造项目,并于2020年顺利投入使用。这一举措不仅减少了人员的重复劳动和打样成本,还显著提高了客户满意度和企业竞争力。
“用现代科技武装传统产业”,孙家军说,华瑞已经开启了二次创业,除现有的服装产业外,还投身智能制造领域,与江宁开发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推进“华瑞智汇产研生态社区(一区三园)”项目,在江宁开建了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园、九龙湖光机产业园,吸引一大批高科技企业入驻,推动传统产业焕新升级。
来源:江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