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逛 2025 成都车展的家庭用车区,很容易发现一个有意思的变化:以前选车,大家开口先问 “空间够不够大”“油耗高不高”;现在聊的却是 “能不能露营用”“智能驾驶好不好使”“跑长途会不会慌”。近 120 个品牌、超 1600 台展车里,针对家庭用户的车型,早不是
逛 2025 成都车展的家庭用车区,很容易发现一个有意思的变化:以前选车,大家开口先问 “空间够不够大”“油耗高不高”;现在聊的却是 “能不能露营用”“智能驾驶好不好使”“跑长途会不会慌”。近 120 个品牌、超 1600 台展车里,针对家庭用户的车型,早不是千篇一律的 “大空间代步车”,而是朝着更细分、更智能、更贴生活场景的方向走 ——家庭用车正从 “单一出行工具” 变成 “场景化移动空间”,过去那套选车规则,慢慢不管用了。
捷途山海 L7 PLUS 直接定位 “旅行小房车”,七座布局能装下多口之家,更实用的是它有驻车沙发和居家大床两种模式 —— 想象下,长途自驾到景区,累了就能把车内改成大床休息;车上还带双温区冰箱,夏天冰饮料、冬天保温食物都方便,再加上 6.6kW 外放电功能,露营时煮火锅、用投影仪都没问题,妥妥把 “家” 搬到了车上,专门解决家庭长途旅居的需求。
哈弗大狗 PLUS 则盯上了 “家庭泛越野” 场景。很多家庭周末想带娃去郊野公园、山间小路玩,但普通城市 SUV 应付复杂路况有点吃力,硬派越野车又太笨重。这款车搭了 CDC 电磁悬架和 Hi4 技术,平时在城里开着舒服,遇到坑洼路也能轻松过,刚好补上 “家庭户外出行” 的缺口。
除此之外,“移动第三空间” 的概念也越来越火。比亚迪智能化街区里,车载无人机能帮家庭记录旅行画面,孩子还能在车里通过中控屏跟无人机互动;岚图逍遥座舱把车内改成了 “小型娱乐室”,后排有专属影音系统,家长开车时,孩子能在后排安静看动画。这些设计都在说:家庭用车的空间,不只是 “用来坐的”,还能变成娱乐、社交、休息的地方。
威麟在车展上说,他们搞了 36 场用户共创活动,落地了 289 项需求,不少都来自家庭用户。比如有家长反映 “孩子在后排总乱碰中控”,他们就加了 “后排儿童锁联动中控锁定” 功能;有用户说 “长途开车想无线充电,又怕充得慢”,他们就优化了无线充电功率。这种 “用户提需求、车企来实现” 的模式,让家庭用车更贴实际使用场景。
鸿蒙智行、岚图这些品牌,还通过开放生态让用户深度参与研发。比如鸿蒙智行的车机系统,用户能提想要的功能,像 “儿童模式自动播早教内容”“家庭日程同步到车机提醒”,开发者会根据需求迭代系统,让车机更合家庭用户的习惯。这意味着,家庭用车的 “设计权” 正从车企转到用户手里,不再是 “车企造啥买啥”,而是 “用户要啥车企造啥”。
而且家庭用户的需求分得越来越细,再也不是 “一款车满足所有家庭”。有的家庭主要需求是 “城市通勤 + 日常带娃”,看重好停车、智能配置;有的喜欢 “长途旅行”,看重续航、空间和户外功能;还有的追求 “高品质生活”,在意内饰材质、隔音效果。对应到车展上,捷途专门搞了 “旅行 +” 产品矩阵,哈弗用 Hi4 技术铺了不同场景的车型,广汽昊铂 A800、深蓝 S09 则聚焦 “智能豪华家庭车”,把高端技术下放到家庭市场。这些都说明,单一车型很难满足所有家庭需求,“按场景选车” 成了新趋势。
以前评判家庭车好不好,核心看 “硬件参数”:空间多大、油耗多少、动力强不强。现在不一样了,“场景覆盖度”“能源自由度”“智能体验感” 成了更重要的指标。比如同样是七座车,能满足露营、长途旅居的捷途山海 L7 PLUS,比单纯空间大的车型更受家庭用户关注;同样是新能源车,续航长、能源选择多的,比单纯 “电动” 的更有竞争力。家庭用车的价值标准,已经从 “比硬件” 转向 “比场景、比体验”。
产业协作模式也变了。以前车企造家庭车,大多是 “自己研发、自己生产”,技术供应商只是 “送零件的”。现在不一样了,像华为和岚图、深蓝、广汽合作开发智能系统,技术供应商不再是 “配角”,而是和车企深度绑定,一起针对家庭需求打磨技术。这种 “开放协作” 的模式,能更快把先进技术用到家庭车型上,打破了以前封闭的研发套路。
还有使用成本的逻辑,也从 “只看买车价” 变成 “看全生命周期体验”。以前家庭选车,很在意 “买车花多少钱”;现在更看重 “后期用着省不省心”。捷途推的终身质保,解决了家庭用户 “后期维修贵” 的顾虑;威麟提的 “科技平权”,让普通家庭也能用得上高端技术,不用为了智能配置多花冤枉钱。这些都说明,家庭用户的消费观念越来越理性,不再只盯着 “一时的购车费”,而是更看重 “长期的使用体验”。
2025 成都车展上的家庭用车,早不是 “满足基础出行的工具”,而是承载家庭多元生活场景的 “移动生态单元”。规则变革的核心,就三点:需求端,用户从 “被动要功能” 变成 “主动创场景”;供给端,车企从 “造硬件” 变成 “给场景方案 + 做生态服务”;技术端,从 “单点技术突破” 变成 “能源 + 智能 + 空间” 的系统整合。
中国品牌在这场变革里,角色很关键。奇瑞投百亿搞年轻化品牌,让高端技术更贴近家庭用户;威麟、捷途这些品牌聚焦家庭细分场景,推出更贴需求的车型。这都说明,家庭用车的 “新规则”,不再是国外品牌说了算,中国品牌正用技术普惠和场景创新,领着这场家庭出行的变革。
以后选家庭车,可能我们先问的不是 “空间大不大”,而是 “能不能适配我们家的生活方式”。而这场规则变革,最终受益的还是家庭用户 —— 能选到更贴自己需求、更懂自己生活的车,让每一次家庭出行都更轻松、更开心。#2025成都国际车展#
来源:一股清流留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