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秋季新学期伊始,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尚志市公安局以“守护校园安全”为使命,组织现职民警担任辖区中小学交管法治副校长,通过“沉浸式课堂、全天候广播、家校社联动”3项举措,开展“开学第一课”交通安全宣传活动,构建“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
民主与法制讯(记者王立三 □孙大连 通讯员马立菲)2025年秋季新学期伊始,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尚志市公安局以“守护校园安全”为使命,组织现职民警担任辖区中小学交管法治副校长,通过“沉浸式课堂、全天候广播、家校社联动”3项举措,开展“开学第一课”交通安全宣传活动,构建“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安全宣传格局,为青少年平安成长筑牢坚实屏障。
趣味课堂:寓教于乐学安全
“同学们,过马路时为什么要走斑马线?如果遇到车辆转弯,该怎么避让?”在尚志市某小学的教室里,法治副校长结合校园周边真实场景,运用动画短片和事故案例图展开交通安全知识讲解。
课堂上,民警紧扣学生日常出行特点,细致讲解“乘车系好安全带”“雨天出行穿亮色衣物”“不在马路上追逐打闹”等基础安全要点。
针对骑行共享单车、步行结伴出行等易被忽视的风险点,民警通过现场演示和互动问答,引导学生掌握“远离车辆盲区”“正确佩戴安全头盔”等避险技能。某中学的操场上,学生们围在民警身边,聆听通俗易懂的讲解,内容涵盖“如何识别交通标志”“遇到紧急情况如何求助”等实用知识。
“以前觉得交通安全就是听老师念规则,今天警察叔叔用真实案例和互动游戏教我们,我一下子就记住了!”学生小张兴奋地说。
广播赋能:声声入耳筑防线
“小黄帽,要系牢;过马路,左右瞧!”7时40分,尚志市某小学的广播系统准时响起法治副校长创作的交通安全童谣。交管联合教育部门打造“安全声波工程”,利用校园广播系统在早间、午间时段循环播放安全提示。
广播内容涵盖交通安全知识问答,题目涉及“未满12岁能否骑车”“如何正确佩戴头盔”等知识点;放学时段,循环播放安全出行顺口溜,如“雨天穿亮色、夜间反光贴”等实用知识。通过校园广播的定时循环,安全提示如春风化雨般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学生们纷纷表示,每天听广播里的安全知识,自己掌握了良好的出行习惯,家长也反映孩子会主动提醒家人遵守交通规则。
家校携手:三方聚力保平安
“我承诺:骑电动车戴头盔;我保证:接送不抢行!”在某中学的开学升旗仪式上,2000名师生家长在法治副校长带领下庄严宣誓。交管大队建立“三级责任体系”,由法治副校长统筹规划、班主任日常监督、家长委员会参与管理,形成家校社协同护学机制。
活动中,民警结合辖区学生出行典型隐患,强调“家校社协同护学”的重要性,既提醒学生遵守交通规则,也呼吁教师、家长做好安全监护。通过“民警宣讲+师生宣誓”的形式,让“知危险、会避险”成为全校师生的共同认知。
针对家长群体,交管大队通过学校家长群推送《致中小学生家长的交通安全一封信》,内容涵盖“接送孩子停车规范”“如何教育孩子规避交通风险”“校车安全监督要点”等实用信息,方便家长随时学习交通安全知识。一位家长在反馈中写道:“通过学习信中的内容,我学会了如何正确检查孩子乘坐的校车,也更加注意自己的驾驶行为。”
此次“开学第一课”系列活动,法治副校长用脚步丈量责任,以创新传递安全,让交通安全教育从“纸上谈兵”变为“身临其境”。
尚志市公安局交管大队负责人表示:“我们将持续深化‘法治副校长+’机制,通过常态化宣传、精准化服务,推动交通安全教育进校园、进家庭、进社区,为青少年成长撑起法治保护伞。”
编辑:袁成亮
来源:民法黑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