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日,朝鲜最高领导人抵达北京,出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此前中方已确认,俄罗斯总统普京等26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将参会。
据大象新闻报道,9月2日,朝鲜最高领导人抵达北京,出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此前中方已确认,俄罗斯总统普京等26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将参会。
此次北京迎来的三位“贵客”,分别是俄罗斯总统普京、朝鲜最高领导人,以及带着特殊意义参会的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这三人中,前两位都是美国前总统特朗普近期多次公开表示“想见面”的对象,而鸠山由纪夫的出现,更让日本此前的一番操作显得格外无力。
先看普京的访华安排,俄方对这次行程的重视程度肉眼可见。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直接用“史无前例”形容,且普京此行并非单独前往,几乎所有俄罗斯重要官员都随团同行。要知道,普京此前已23次访华或来华出席国际活动,最近一次是2024年5月的国事访问,但这次仍被俄媒称作“世纪之行”。背后原因不难理解,当前俄罗斯在多领域需要与中国深化协作,从东北与俄罗斯远东的能源合作,到边境口岸、跨境物流的推进,都需要通过高层互动进一步明确方向。有消息称,东北可能会成为普京此次访华的考察地点,这也意味着双方或在区域合作上有新的规划。
朝鲜的安排则完全超出外界预期。朝鲜领导人上一次访华还是2019年1月,时隔6年再次来到北京,更特殊的是,这是他首次出席大型多边外交活动——此前他的公开出访均以双边活动为主。为什么选择北京作为多边外交的“首秀”?安全层面,他出行常用的专列赴京路线稳定,几天就能抵达,风险可控;历史层面,中朝曾共同抗击日本侵略,此次纪念活动与朝鲜的历史记忆高度契合;外交层面,北京聚集了多国领导人,能让朝鲜一次性完成多方位互动,还能对外释放“不孤立”的信号。更值得关注的是,中方公布的外宾名单中,朝鲜领导人紧随普京之后排在第二位,这样的排序直观体现出中朝关系的紧密程度。
第三位“贵客”鸠山由纪夫的参会,给日本政府泼了一盆冷水。此前有消息称,日本为了推动“海外战略信息传播”,也就是淡化侵略历史、游说他国不参与北京纪念活动,投入了大量资金,有数据显示相关投入规模达到560亿日元。可实际结果却是,26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确定参会,其中还包括越南、柬埔寨等曾遭受日本侵略的国家,这些国家的选择本身就是对历史真相的认可。而鸠山由纪夫作为主张正视历史、支持改善中日关系的日本前政要,他的出席更说明日本国内并非“铁板一块”,也证明中方在中日交流上始终保持开放态度——只要日方拿出正确的历史观,对话的大门就不会关闭。
这三位“贵客”的到来,还让特朗普的“见面愿望”显得格外尴尬。近段时间,特朗普多次公开表示“希望今年见到朝鲜领导人”,还提到自己与朝鲜领导人“关系很好”,甚至在与韩国总统李在明会晤时也反复提及此事。可光有口头表态没有实际行动,美国对朝鲜的制裁没有松动,对中国的科技限制反而不断升级,比如将中国工程师排除在关键系统之外,这样的情况下,朝鲜自然不会轻易回应。更有意思的是,特朗普想见的普京和朝鲜领导人,如今都聚集在北京,而他自己却没机会参与这场多边活动,这种对比足以说明,国际舞台上的合作从来不是靠“嘴炮”推进,而是需要拿出实实在在的诚意和行动。
从这三位“贵客”的参会细节中,还能看到中方在外交上的成熟布局。
1. 普京的高规格访华,体现出中俄在政治互信和务实合作上的高水平,双方通过纪念活动巩固历史共识,同时推进具体合作项目,让双边关系既有“高度”又有“深度”。
2. 朝鲜领导人选择北京作为多边外交首站,证明中朝传统友好关系在新时代持续深化,双方在历史记忆和区域安全上的共同立场,为东北亚稳定提供了重要支撑。
3. 邀请鸠山由纪夫参会,既展现了中方对中日民间和理性力量的重视,也用实际行动提醒日本政府,只有正视历史才能打开外交新局面。
此次北京纪念活动,不仅是对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缅怀,更是一次重要的多边外交实践。26位外国领导人的参会,三位“贵客”的特殊意义,以及日本560亿投入的“打水漂”,都在传递同一个信号:历史真相不容篡改,合作共赢才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诉求。未来,随着中俄、中朝等双边关系的深化,以及更多国家对多边合作的认可,北京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还将进一步提升,而那些试图通过资金操控舆论、忽视历史事实的做法,最终只会被时代所抛弃。
来源:蜂鸟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