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种大白菜的乡亲们常为追肥次数纠结:是跟着专家建议追三四次,还是按老法子追两次?我种大白菜十几年了,也摸索过不少方法。后来发现,只要抓住关键,两次追肥完全能长出好白菜。
种菜的老伙计们都说,施肥不是越多越好,关键要施得巧。
种大白菜的乡亲们常为追肥次数纠结:是跟着专家建议追三四次,还是按老法子追两次?我种大白菜十几年了,也摸索过不少方法。后来发现,只要抓住关键,两次追肥完全能长出好白菜。
不仅省工省肥,菜还长得结实,耐储存。今天我就掰扯掰扯我的具体做法和其中的道理。
01 大白菜的“吃肥”特性
想学好施肥,得先了解大白菜的“吃肥”脾气。大白菜产量高,需肥量大,但不同生长阶段“饭量”差别很大。
苗期就像小娃娃,吃得很少。氮磷钾的吸收量还不到总吸收量的1%。这时候肥多了,细弱的根系也吸收不了,搞不好还烧根。
莲座期是白菜“长身体”的时候,叶片像花瓣一样散开,需求量猛增到30%左右。这时候肥跟不上,叶子长不壮实,直接影响后期包心。
包心期是白菜“长肉”的时候,养分吸收能占到总量的70%左右。这时肥料要足,特别是钾肥,能让包心更紧实,菜也更耐储存。
02 两次关键追肥的具体方法
我的两次追肥,集中在定苗后和莲座期。只要这两次肥跟上了,后期包心就有劲。
第一次是定苗肥。问苗后,土壤肥力不足或基肥没施够的情况下,这次提苗肥很重要。我每亩会用5-7公斤尿素,专门给小苗、弱苗开点“小灶”,促进它们赶上来,长出整齐健壮的苗子。
第二次是莲座肥,这是最为关键的一次追肥。莲座叶是后期制造光合产物包心的重要器官。这次肥能保证莲座叶强壮生长,为包心打下坚实基础。
我一般在垄两侧开沟,每亩施入尿素7.5公斤和硫酸钾5公斤。施肥后及时浇水,让肥料溶解吸收,但注意别积水。
03 为什么两次追肥就足够?
很多专家推荐三到四次追肥,为什么我说两次就够?道理很简单:抓住营养最大效率期。
莲座期和结球前期是白菜需肥的两个高峰。只要在这两个关键时刻把肥料给足、给对,就能满足白菜一生中绝大部分的营养需求。
多次追肥不但费工费时,增加成本,还可能因为操作不当伤根(尤其是包心期追肥),或造成氮肥过量,导致白菜徒长、不耐储存等问题。
土壤肥力也很关键。如果地底子好,基肥施得足(我每亩用5000公斤优质腐熟农家肥和40-50公斤复合肥做基肥),两次追肥完全能满足白菜需求。
04 有机肥用法:煮黄豆与沤肥
除了化肥,老农们常用一些有机肥,如煮黄豆粒和沤肥,效果很好。
煮黄豆做肥:黄豆富含氮素,是很好的长效肥。但一定要充分煮熟、腐熟,否则在土里发酵会烧根,也容易招虫。用法是沿着植株周围挖浅穴,每穴放入几粒煮烂的黄豆,覆土即可。
沤制液肥:将杂草、菜叶、禽畜粪等加水放入大缸密封沤制。完全腐熟后(一般需2-3个月),兑水稀释后作追肥。这种肥营养全面,还能改良土壤。
05 微肥补充:别忘了钙和硼
大白菜是喜钙作物,缺钙容易得“干烧心病”。南方酸性土壤(pH
对于缺硼的地块,可在播种前基施硼砂1公斤/亩,或在生长中后期用0.1%-0.5%的硼砂溶液进行叶面喷施,每隔5-6天喷一次,连喷2-3次,能有效预防“夹皮烂心”。
06 实践对比:两次追肥效果不差
去年我在自家菜地做了个小对比:一样的地,一样的品种,一样的管理。
一边按老方法只施定苗肥和莲座肥两次;另一边按专家建议追了四次肥(提苗、发棵、莲座、结球)。结果发现,两次追肥的白菜包心同样紧实,产量相差无几,但更耐储存。
这说明,只要抓住关键,两次追肥完全可行。特别是对于咱们普通农户和小家庭种植,更能省下不少肥料和人工成本。
施肥后别忘了浇水,俗话说“肥料不下,水不上”。但浇也要浇得巧,以水带肥,保持土壤湿润就行,千万别大水漫灌,不然肥都冲走了,根也泡坏了。
看看那些老把式种的白菜,棵棵包心瓷实,砍下来放地窖里能存到开春。他们没啥秘诀,就是懂得在关键时候喂对料。
来源:鲸落三千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