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6 门礼炮齐鸣,13 个徒步方队踢出同一节拍;23 个装备方队按实战化联合编组隆隆驶来,99B 坦克、鹰击高超声速导弹、空警-500A 预警机依次登场……
当铁流驶过长安街,世界开始竖耳倾听
2015 年 9 月 3 日清晨,阳光穿过薄雾,洒在笔直的长安街。
上午九时许,天安门广场礼炮轰鸣 ,拉开了九三阅兵的大序幕——
56 门礼炮齐鸣,13 个徒步方队踢出同一节拍;23 个装备方队按实战化联合编组隆隆驶来,99B 坦克、鹰击高超声速导弹、空警-500A 预警机依次登场……
外媒镜头扫过,标题从“震撼”到“威胁”再到“读懂”,只用十分钟。
英国记者写下电稿:“这不是游行,是一份说明书——告诉世界,中国已能自己写规则。”
这份说明书,恰似耿爽在联合国屡屡引用的“底稿”:射程、精度、体系化,每一项数据都能对应一句外交反击……
今天,我们把镜头拉回现场,再一路追到纽约,看看大国重器如何被翻译成外交金句。
九三阅兵,世界屏息
仪仗方队率先踏过金水桥,步伐铿锵如鼓点。三军仪仗队、女兵仪仗队等13个方阵依次展开,洁白手套划出整齐弧线,刺刀寒光与鲜红战旗交相辉映;每一步75厘米、每分钟112步,精准得像一把丈量国威的钢尺,向世界亮出最挺拔的中国名片。
装备方队登场,长安街像被瞬间按下静音键,只剩履带碾压地面的金属节拍。
99B 主战坦克率先闯过镜头,炮管上扬 5°,炮口制退器闪耀冷光;紧随其后的是两栖突击车方阵,海浪迷彩在烈日下泛着幽蓝,让外媒解说员脱口而出“登陆舰开上了柏油路”。
最抓眼球的莫过于东风-26 发射车——乳白弹体横卧,弹翼折叠,像一把未出鞘的长剑。
CNN 直播切给特写,字幕闪现“Guam Express”,两分钟内推特话题量飙至十万。据说,太平洋对岸的关岛基地值班军官紧急加密通话,这一幕被《华盛顿邮报》称为“阅兵式威慑”。
空中梯队压轴登场。轰-6K 轰炸机低空通场,翼下挂载的巡航导弹在阳光下反射银辉;空警-500A 预警机背驮圆盘雷达,像移动的空中指挥所。歼-15 舰载机以 600 公里时速掠过旗杆,尾喷口拉出两道淡蓝火舌,地面观众手机快门声连成海浪。
路透社记者现场计时:从第一辆坦克到最后一架战机,90 分钟,外媒标题完成三级跳——“震撼”“威胁”“必须读懂”。
法新社甚至用整版图解,把东风-26 射程弧线和关岛基地画进同一张图,配文:“北京用履带和机翼写下的地理课本。”
阅兵结束数小时内,全球 78 家主流媒体头条聚焦,BBC 网页流量暴涨 380%。
美国《防务新闻》总结:“这不是庆典,是 90 分钟军事说明书。”
那一刻,世界真正屏息——因为他们看懂了:长安街上的铁流,正在悄悄改写国际秩序。
底气炼成记:从履带印到发言稿
如果把九三阅兵比作一次“实力路演”,那么耿爽过去十年的联合国发言就是这份路演说明书的逐条注解。
2015年阅兵刚落幕,他便在安理会亮出第一张“底牌”。
2016年2月,面对美方“南海军事化”指责,他一句“欢迎随时来数战车数量”,直接把99A坦克的公开参数甩进议程,现场记录显示,美方代表随后沉默8秒 。
这简短的一句话,背后是中国先进的军事装备支撑,是中国对自身领土主权的坚定维护,更是对美方无端指责的有力回击。
2018年,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制裁中国军工企业,耿爽在3月23日记者会上连说三个“违反”:违反世贸规则、违反市场原则、违反国际法,背景正是阅兵亮相的东风-26射程4000公里公开数据。
“如果真想威胁谁,何必等到今天?”这句话被路透社全文引用,成为当日全球防务版头条 。
他用事实和数据表明,中国的军事发展是出于自卫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需要,而不是像美国所污蔑的那样具有威胁性。
2020年疫情初期,西方炒作“中国隐瞒”,耿爽5月1日在安理会播放阅兵同款的运-20运输机向全球运送物资的画面,并给出硬核数字:“中国已向150多国提供医疗物资,运-20飞行里程可绕地球30圈” 。
他以实际行动和具体数据,有力地反驳了西方的不实言论,展示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同时也说明中国的军事装备可以在人道主义救援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而不是像西方所歪曲的那样只用于军事目的。
2023年6月,美国防长再提“中国军费不透明”,他直接用2019年阅兵公布的国防预算占GDP1.2%回应:“数字摆在这儿,欢迎拿计算器” 。
这一回应简洁明了,用具体的数字让美国的指责不攻自破,证明中国的国防预算是公开透明的,是符合中国自身发展需求和国际惯例的。
十年间,阅兵展示的射程、精度、体系化,被耿爽翻译成一句句“拿数据说话”。履带留在长安街的印记,最终化作纽约会场的回声——大国重器不再是静态展品,而是中国外交官随时抽出的“事实底牌”。
面对其他诸多关于中国军事的质疑时,耿爽的有力回应
针对美方官员称中国军民融合政策对全球安全构成威胁,耿爽表示,促进军民融合发展是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通行做法 。
美国国防部和军方同许多美国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开展不同形式的合作,一些大型跨国公司本身就是“军民融合体” 。
中国的军民融合发展政策旨在有效整合军地资源,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将更多的科技成果惠及于民,不存在所谓“窃取”或“转用”国外技术问题 。美方此举是罔顾事实,恶意歪曲,并企图以此为借口推动对华技术封锁 。
对于美方炮制的中国和俄罗斯的“外空威胁论”,称中国在外空方面搞军备竞赛,耿爽指出,中方一直致力于和平利用外空,积极倡导防止外空武器化和军备竞赛 。
中国从来没有,今后也不会参与任何形式的外空军备竞赛 。而美国公开将外空定位为新的战场,已经成立了外空司令部,正在组建外空部队,并且计划在外空部署激光武器,是谁在加剧外空武器化和战场化的威胁,不言而喻 。
当美国国防部发布2019年“中国军力报告”,对中国国防政策做了大量违背事实的评论,对中方战略意图进行蓄意扭曲时,耿爽回应称,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
中国军队将继续坚定致力于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同时与其他国家一道维护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
耿爽的一次次回应,以事实为依据,以数据为支撑,展现了中国外交官的智慧和担当,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军事发展的真实面貌,以及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坚定决心。
结语:
真正的阅兵不在三小时的铁流,而在其后十年间每一次被质疑、被抹黑、被唱衰的瞬间——那些瞬间里,国家外交部能够把阅兵数据变成外交弹药,把射程、航速、预算占比拆成一句句“欢迎查验”的回击。
履带印是起点,发言稿是延伸;铁甲在长安街轰鸣,语言却在纽约日内瓦同样铿锵。
十年回望,我们才明白:底气不是一次亮相,而是把亮相的硬实力持续翻译成世界听得懂、驳不倒、赖不掉的事实逻辑。
下一次当外界再抛来“威胁论”“不透明”之类标签时,请记得阅兵场那些留在柏油路上的辙印——它们早已化作中国外交官指尖的底牌,随时翻开,仍是当年震撼,依旧光芒如刃。
来源:玉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