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阅兵式上,由99B坦克、100坦克和100支援战车编成的地面突击方队以威武的战斗队形领衔装备方阵。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阅兵式上,由99B坦克、100坦克和100支援战车编成的地面突击方队以威武的战斗队形领衔装备方阵。
这支被称作“打贏之箭、胜利之箭”的装甲力量,尤其是全新亮相的100式坦克,以其颠覆性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创新,立即引发全球军事爱好者和专业分析人士的高度关注。
100式坦克在军迷中间有一个有趣的外号——“双离谱”。这个名字源于其两大特点:横看也离谱,竖看也离谱。
传统的坦克设计通常围绕“火力、防护和机动”三大项展开,力求在三者之间取得平衡。而100式坦克开创性摒弃了这一思路,不再围绕“甲弹对抗”做文章,而是把设计重心放在了“信火一体”上。
这种设计理念的转变意味着100式坦克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作战平台,而是智慧陆军作战体系中的一个关键节点。它只要杵在战场上就是一个信息节点,感知到需要打击的目标时,可以直接接入我军的整个作战体系招呼火力。
100式坦克采用了国产主战坦克中首见的油电混合动力系统。这套系统具有低噪音、低热信号的特性,更适合隐蔽突击和复杂电磁环境下的作战。
混合动力系统带来的好处是多方面的:马力大、扭矩大、起步快,战术机动性大大改善;能耗骤降,续航猛增,作战半径大幅提升;电机没有高原反应,在高原作战动力不会衰减。
纯电状态下驾驶,能有效降低坦克噪音和红外特征,实现静默接近敌人,避免因为噪声过大而暴露自身目标。
100式坦克的重量预计仅为35至40吨,远低于我军现役的99A等重型坦克,也轻于多数西方和俄罗斯的主战坦克。这一设计便于运-20大规模快速投送,还显著提升了在高海拔等复杂环境下的通过性。
在防护方面,100式坦克采用了主动防护与被动防护相结合的模式。它引入了新一代综合主动防护系统,炮塔四角配备多部毫米波相控阵雷达,实现360度全向持续监测。
炮塔顶部的四联装发射装置俯仰角度极大,可有效拦截攻顶弹药和低空无人机;炮塔前侧的小尺寸拦截弹则用于增强正面火力密度,应对反坦克导弹和巡飞弹。
与传统主战坦克不同,100式坦克并未沿用我军上一代主战坦克的125毫米主炮,而是搭载了全新设计的105毫米新型滑膛炮。
这一选择背后体现了我军作战思维的转变。整装弹设计使自动装弹机结构更紧凑、射速更高,为炮塔内更多电子设备和防护模块留出空间。更重要的是,它弱化了传统坦克一对一“拼刺刀”式的交战模式,转而强调融入体系作战。
100式坦克能够与无人机配合,无人机负责侦察和目标指示,为坦克提供更准确的目标信息;还可以与炮兵部队协同,当遇到远距离或坚固目标时,呼叫炮兵进行火力支援。
100式坦克内部高度集成信息化设备,车体四周布置多光谱摄像头和传感器,全部乘员标配增强现实头盔显示器(AR HUD),实现舱内无死角全景观察,彻底解决传统坦克视野受限的问题。
在阅兵直播画面中,100坦克和100支援战车驾驶员都配备了新型可视化头盔。这种头盔可以将车辆的行驶数据以及侦察图像进行实时显示,屏幕的一边是车辆行驶的数据,另一边是战场地图。
两型车还配备了360度的影像,能够实现坐在车内就能观察到车辆四周的状况,帮助驾驶员更好地了解周围环境。
100式坦克的出现很可能将国际陆战装备的发展潮流引领到一个全新的方向和高度。与俄罗斯的T-14“阿玛塔”以及美国和北约国家仍在主推的重型主战坦克相比,100式代表了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
军事专家傅前哨指出,100式坦克的设计理念与海中055、空中歼20一脉相承。其智能化程度高、协同能力强,作为陆军地面突击力量的新一代装甲装备,尽显机动夺要、攻坚突破的强大战力。
前瞻性的设计让100式坦克能够应对未来战场的高威胁环境。这不是受俄乌战场启发而设计的产物,因为三年的时间不够研发定型一型全新的主战坦克。中国设计单位早就预判了无人机和信息战时代的到来,从草图开始就瞄准了未来的威胁。
100式坦克采用的混合动力系统和高度集成的信息化设备,与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脉络相呼应。
9月3日的阅兵场上,100式坦克与99B坦克、100支援战车共同组成的地面突击方队,以“箭形”编组动地而来。
它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作战平台,而是融入了整个作战体系,与其他作战平台形成了紧密的协同关系。
来源:skyed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