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车企的转型样本:上汽大众如何在红海市场中实现“稳态跃迁”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4 14:27 2

摘要:中国汽车市场已进入真正意义上的“战国时代”。一边是自主品牌与新势力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的狂飙突进,另一边是合资品牌集体承压、市场份额连续下滑。

中国汽车市场已进入真正意义上的“战国时代”。一边是自主品牌与新势力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的狂飙突进,另一边是合资品牌集体承压、市场份额连续下滑。

在这一背景下,上汽大众却逆势稳住基本盘,2025年1-8月实现累计终端销量近70万辆,8月单月环比增长9%。

这一成绩的背后,不仅反映出企业短期战术的有效,更体现出其战略层面的深远布局:即以燃油车为盾,以新能源为矛,通过双线协同和能力复用,在高速迭代的市场中实现“稳态跃迁”。

没有淘汰的赛道,只有落后的产品

一个广泛流传的误解是:燃油车正在快速退出历史舞台。然而现实数据表明,燃油车仍占据中国近一半的市场份额,问题不在于燃油车没有未来,而在于很多燃油车产品未能与时俱进。

上汽大众在燃油车领域的“逆周期增长”正源于此。其市占率提升至8.8%,反映出企业准确捕捉到市场中的机遇:仍有大量消费者需要可靠、经济、舒适且具备现代智能体验的燃油车。

朗逸、帕萨特、途观等车型持续热销,并非因为消费者保守,而是因为这些产品在动力性能、整车品质、智能配置和售后网络等方面仍具备综合优势。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上汽大众在成都车展推出全新凌渡L及GTS版本,强调动力升级与智能系统进阶,明确传递出一个信号:燃油车也可以很新潮、很智能、很性能。

这种“燃油车价值再发现”的策略,不仅巩固了原有基盘,更吸引了一批原本徘徊在电动与燃油之间的消费者。

不追求炫技,而要“可靠优先”

与某些新势力强调“冰箱彩电大沙发”或“无人驾驶即将到来”的叙事不同,上汽大众在电动化方面显得更为务实,这种“长期主义”的产品价值观,尤其吸引那些理性务实的家庭用户和中产消费者。

诚如旗下车型ID.3,在多项权威续航测试中夺得“续航达成率”第一,反映出上汽大众在三年电系统调校、电池管理策略和能量回收优化上的深厚技术积累。

此外,上汽大众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并未局限于纯电。计划2026年推出的6款新能源车中包含插混和增程车型,体现出其对能源转型过渡阶段的敏锐把握。

尤其增程车型ID. ERA选择使用经过多年验证的EA211 EVO发动机作为增程器,一方面保障了系统的可靠性,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传统车企在动力系统领域的供应链优势。

不盲从、不偏废的双线思维

在充斥着各种极端预言的汽车产业环境中,上汽大众表现出难得的战略定力。企业没有因为行业大谈“电动化”就放弃燃油车,也没有因为市场追捧“智能化”就盲目推出半成品自动驾驶功能。

而是坚持油电共进,在两大赛道同时发力,避免单一路径依赖;提倡技术共享,将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模块跨平台部署;坚持以用户为中心,从真实使用场景出发优化产品定义,而非概念先行。

正如上汽大众总经理陶海龙所说:“行则将至,做则必成”,实质上强调的是一种执行哲学,不夸大短期趋势,不低估长期变革,但始终朝着清晰的目标持续投入。

或许上汽大众的转型路径,为其他合资品牌也提供了重要参考,要重新评估燃油车战略,不应过早放弃燃油车市场,而应通过智能化、节能化改造延续其生命周期;做电动化更要脚踏实地,可靠性、经济性、安全性仍是用户核心关切,远比炫酷功能更重要。

最后,合资品牌的本土化也必须深入研发层面,不能仅停留在营销和配置调整,而需在动力选择、智能生态、设计语言上真正响应中国用户需求;而制造质量、供应链管控、渠道服务等传统优势,在动荡市场中反而成为稳定器。

写在最后

上汽大众的表现证明,在高度不确定的市场中,企业依然可以通过理性战略和稳健经营找到增长路径,其“油电协同”模式、务实的新能源产品理念以及对体系能力的长期投入,共同构成其应对行业变局的底气。

在汽车产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上汽大众或许不是最闪亮的那一个,但它很可能是走得最稳的那一个。

而很多时候,慢就是快,稳就是进。这家深耕中国市场四十年的合资品牌,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一段传统巨头成功转型的新叙事。

来源:晓车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