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戒:从深渊到新生——一个赌狗的救赎之路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05 18:58 3

摘要:戒戒的故事[1],是一则关于沉沦与救赎、绝望与希望的史诗。它不仅仅是一个个体与赌瘾搏斗的血泪史,更是一部深刻剖析人性、家庭与社会关系的警世恒言。从他初尝赌博甜头时的侥幸,到深陷泥沼时的挣扎,再到母亲“往死里管”下的涅槃重生,戒戒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无数迷途之人

戒戒的故事[1],是一则关于沉沦与救赎、绝望与希望的史诗。它不仅仅是一个个体与赌瘾搏斗的血泪史,更是一部深刻剖析人性、家庭与社会关系的警世恒言。从他初尝赌博甜头时的侥幸,到深陷泥沼时的挣扎,再到母亲“往死里管”下的涅槃重生,戒戒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无数迷途之人点亮了归途,也为旁观者揭示了赌博的恐怖与戒赌的真谛。

13集re全集

沉沦深渊:赌瘾的蔓延

戒戒的故事始于一个看似无害的开端。

戒戒的经历-第一集

大学毕业后,他成为上海一名后端程序员,月薪过万,本应衣食无忧。然而,消费观念上的些许偏差,却为日后的深渊埋下了伏笔。18 年,他随公司老板前往澳门,前两天尚能自控,第三天却没能抵挡住诱惑,小试牛刀,竟陆陆续续赢了七八千块钱。正是这初次的“赢钱”经历,如同潘多拉魔盒被开启,将他一步步推向了赌博的深渊。戒戒后来反复强调:“赢钱才是最恐怖的!”这句话,是无数赌徒血淋淋的教训,也是他亲身验证的真理。

从澳门归来,他开始在网上寻找赌博网站,表面上是“不小心搜到”,实则内心早已被赢钱的快感所蛊惑,渴望在虚拟世界中复制那份“轻松得利”的幻觉。互联网赌博的便捷性与隐蔽性,使其比现实赌场更具诱惑和毁灭性。一次又一次的赢钱,让他对赌博产生了扭曲的“信心”,即使输光,也能“重振旗鼓”,再次投入。这种恶性循环,将他拖入了无尽的泥沼。

赌瘾的蔓延,不仅吞噬了戒戒的财富,更腐蚀了他的灵魂,扭曲了他的人格。他开始对亲近的人撒谎,借钱,甚至威胁。朋友、女友、家人,无一幸免。他曾向大学团支书(女)借钱,幸好对方机警婉拒;他曾向为他办理十几万额度信用卡的朋友再次借钱,甚至以兄弟情谊相要挟;他还要求女友为他办理信用卡。这些行为,无不印证了那句令人心寒的警示:“谁和赌狗关系好,谁就倒霉!”赌博,让一个原本善良、有能力的年轻人,变得谎话连篇,自私自利,仿佛“无可救药”。

三次坦白:锥心之痛

戒戒的赌博之路,伴随着三次撕心裂肺的坦白,每一次都将他与家人推向绝望的边缘。

第一次坦白,债务尚在可控范围,但已让家人震惊不已。

第二次坦白,债务已高达 50 万元。他只坦白了 30 万元,刻意隐瞒了 20 万元的尾巴。这 20 万元,成为了他内心深处“翻本”的火种。尽管当时他痛哭流涕,甚至下跪,但那份“心怀鬼胎”的侥幸,却让他再次重蹈覆辙。他每月只需还款 5000 元,对于月入过万的程序员来说,本是轻而易举。然而,他不甘心,总想着通过赌博赢回失去的钱。他拿着 5 万元工资,想赢 5000 元还贷,结果 5 万元尽失。走投无路之际,他向女友谎称“套信用卡”借了 2 万元,竟然赢回 19800 元。还清女友的钱和当期网贷后,手中剩余的 1 万多元再次点燃了他的贪念,最终又输光。更令人心惊的是,他竟打起了已还清的网贷的主意,凭借良好的信用,一夜之间又贷出 6 万元。讽刺的是,他非但没有感到压力,反而因手中现金增多而沾沾自喜。这就是赌狗的恐怖之处——赌博彻底摧毁了正常的价值观,让他们为了本金,不顾贷款和利息,只为那虚无缥缈的“赢回来”的希望。短短一个月,债务从低息长期的 20 万元滚到了高息短期的 60 万元,再也无法拆东墙补西墙。

绝望之下,他编辑好坦白小作文,发到与父母的三人群中,然后关机痛哭。手机屏幕上,父母、哥哥、姐姐、舅舅的无数未接来电和短信,闪烁不定。哥哥的短信“快接电话!你妈晕过去了!”更是让他肝肠寸断。20 年的戒戒讲到此处,哽咽难言,25 年的戒戒亦是难过不已,暂停录制,播放轻柔音乐以平复情绪。看到这里,谁还会羡慕赢钱?“赢钱才是最恐怖的!”

第三次坦白,债务已累积至惊人的 60 万元。这次,戒戒是真的悔过了,他的父母也感受到了他的真心。与前两次最大的不同,是他主动向父母坦白了所有可能接触赌博的渠道,并请求他们“往死里管”。

其中最令人动容的,是他向女友坦白的那一幕。两人已同居,见过父母,即将谈婚论嫁。然而,女友对戒戒两次欠债的事一无所知,甚至他白天上班路上想“321 眺”时,女友也未曾察觉。在一个晚上,父亲带着哥哥来到上海,要他向女友坦白。戒戒强忍痛苦,酝酿许久,敲开了家门。女友本以为是惊喜,却听到了晴天霹雳:“我赌博了,欠了很多钱,不能连累你了,我们得分开了,你也收拾收拾准备搬家吧。”女友当场愣住,随即蒙头痛哭。一个原本优秀、正直的人,仅仅因为赌博,就变得谎话连篇,面目全非。“一入赌门深似海,从此良知是路人!”

在戒戒的惨痛经历背后,是家人令人动容的情感支持。母亲那句“我愿意用我的命换儿子的命!”道尽了天下父母的慈爱。尽管家庭已因他而“造空”,但这份无私的爱,成为了他走出深渊的唯一希望。

希望之光:“往死里管”

第三次坦白后,戒戒的母亲从老家“上来”上海,开始了对儿子的“往死里管”。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监督,更是一场彻底改变赌徒思维模式的“心理重建”。

第一次搬家,从与女友的出租屋搬到与母亲合租的小出租屋。那是一间仅有 10 平方米的迷你房间,没有灶台,需要去公共厨房做饭;房间的“墙壁”是塑料隔断,隔音极差;没有餐桌,需要架起折叠桌吃饭。房间里有两张床,一张大床和一张向亲戚借来的小折叠床。母亲主动选择了小床,让身材高大的戒戒睡大床,这份无私的母爱,在简陋的环境中显得尤为伟大。戒戒不敢与邻居聊天,生怕暴露自己 20 多岁还与母亲挤在如此狭小空间里的窘境,更不敢想象有人会猜到母亲是来“往死里管”儿子的。这间小小的房间,承载着他们母子三年来的辛酸与希望。

这一时期,“往死里管”最为严厉。戒戒的月薪过万,但每次工资到账,都必须立刻打给母亲。母亲会仔细核查他工资到账以来的所有流水。他手里每天最多只有 50 元现金,直到 23 年底才有了几百元现钱。母亲用不足儿子一半的工资,统筹全家开支和负债,优先偿还债务,不从这笔钱中拿出一分用于吃喝享受,养活了母子二人在上海这个大都市的日常开销。这份伟大的母爱和坚韧,是戒戒戒赌成功的基石。

第二次搬家,发生在 22 年 10 月,他们搬到了隔壁小区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母亲和戒戒都有了独立房间,租金反而更便宜了。这或许也暗示着,戒戒当初选择极小的房间,是为了不留隐私,方便母亲彻底监管。这次搬家,标志着“往死里管”最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此后,戒戒几乎每天直播,既是警醒自己,也是提醒观众。虽然“往死里管”的强度有所松动,从一周查一次征信到一年一次,但他再也没有复赌过。

第三次搬家,则发生在 23 年,是为了维护个人隐私。当时戒戒的舰长群有人吵架,对方因不满戒戒的裁决,竟“开盒”找到了戒戒的家,并拍摄了照片。为了安全,母子俩连夜秘密搬家。

从 18 年底开始“往死里管”,短短七年时间,戒戒从欠债百万到粉丝百万,完成了人生的逆转。有人认为他如今劝人要有希望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但事实并非如此。他 20 年刚在 B 站直播时,只有 87 个粉丝,他当时无法预知未来。他之所以抱有希望,正是因为他坚持走了“往死里管”的正路,希望自然随之而来。积极的心理暗示固然重要,但对于赌徒而言,这种暗示必须建立在“往死里管”的坚实基础上,否则只会是虚假的希望。

往死里管的原理与实践

戒戒在直播中,形象地阐述了“往死里管”的深层原理,通过对比正常人与赌狗的“来钱脑回路”,揭示了赌瘾的本质与戒断的关键。

原理:正常人与赌狗的来钱脑回路对比

“来钱脑回路”模型: 在戒戒的抽象模型中,每个人的思维中都有多种“来钱渠道”,每条渠道的“宽度”代表其被采用的容易程度。

正常人: 从小到大,父母和老师的教育让他们明白,钱不够了就应该向家里要钱或通过工作赚钱。随着工作时间增长,工作赚钱的渠道会越来越宽。借钱是偶尔为之,偷钱则是个别情况。赌狗: 只要赢过一次钱,赌博这条渠道所获得的“面积”就远远大于从小到大所有教育和经历的总和,成为他们心中最容易、最优先的来钱方式。更可怕的是,输钱带来的“面积损失”远小于赢钱带来的“面积增加”(戒戒设定为 1/20)。这意味着,即使输赢概率相等,赌博这条路子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宽。只有输钱的概率是赢钱的 20 倍,这条路才有可能不再变宽。

“往死里管”的目标: 将赌狗的“来钱脑回路”重新调整回正常人的状态。这需要双管齐下:提高“工作赚钱”这条路的宽度,同时减少(至少维持不变,不能增加)“赌博”这条路的宽度。通俗地说,就是“在往死里管的同时适应正常生活”。

具体措施

1.财务控制:

所有收入(包括工资)必须全部上交给管理者(通常是家人)。赌徒手中只保留极少量的现金(如每天 50 元)作为日常开销。赌徒不得接触银行卡、微信、支付宝等任何支付工具,所有消费由管理者代为支付或审批。管理者需定期(从最初的每周一次到后期的每年一次)查询赌徒的征信报告,确保没有新的贷款或逾期。最关键且常被忽视的一点: 管理者必须下载赌博平台,登录被管者的账号,随时查看其流水记录。这并非让管理者也去赌博,而是为了全面监控赌徒的财务行为,防止其通过朋友或隐蔽方式再次涉赌。对于那些质疑“管理者会不会也忍不住”的谬论,戒戒反驳道:“倘使你的孩子碰了赌,家破人亡,你还会碰吗?”真正的管理者,是怀着救赎至亲的决心,绝不会以身犯险。

2.社交隔离:

切断与所有赌博相关人员的联系,包括线上和线下。避免接触可能诱发赌瘾的环境和信息。

3.行为监控:

建立严格的日常作息,减少自由支配时间,避免无聊和独处。所有外出活动需向管理者报备,并可能需要陪同。戒戒甚至在与母亲同住时,床上也没有床帘,以确保没有隐私,方便随时监管。

4.心理支持:

家人的无条件支持和爱是戒赌过程中最重要的心理支柱。母亲那句“我愿意用我的命换儿子的命!”便是最好的体现。管理者需保持坚定,不被赌徒的谎言和眼泪所迷惑,坚持原则。

5.与时俱进:

“往死里管”的方法并非一成不变,需随着时代发展而动态更新。例如,随着数字人民币、虚拟币等新型支付手段的出现,监管范围也需相应扩大。

“往死里管”的精髓在于,它不仅是外部的强制约束,更是对赌徒内心“来钱脑回路”的重塑。通过严格的财务和行为控制,让赌徒无法接触赌博,从而让“赌博”这条路的宽度自然衰减;同时,通过强制其回归正常工作和生活,不断增加“工作赚钱”这条路的宽度。只有双管齐下,才能真正让赌徒从根本上摆脱赌瘾,回归正常人的价值观。单纯的坐牢只能让赌博渠道自然衰减,却无法建立工作渠道;而让赌徒输钱,也只是杯水车薪,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其对金钱的认知。

涅槃重生:戒戒的启示

戒戒从 18 年底开始被“往死里管”,到 24 年还清所有债务,再到如今成为拥有百万粉丝的 UP 主,这段历程本身就是一部励志的史诗。他 20 年在 B 站刚开始直播时,只有区区 87 个粉丝,前途未卜。但他凭借着七年的微博运营、五年的 B 站运营以及三年的直播,硬生生地扭转了成百上千万人的消费观念和金钱观念,功不可没。

他将自己的惨痛经历剪辑成 13 集录播,又在今年 7 月 16 日晚直播讲述了“真·大结局”,完善了戒赌的最后篇章。自此,戒戒终于摆脱心魔,宣布直播不再提及 13 集之事。他用亲身经历证明,只要找准正路,努力奋斗,希望就会随之而来。

戒戒曾说:“不感谢赌博那段经历,只感谢往死里管的日子。”这句话深刻地体现了“不要歌颂苦难”的含义。苦难本身不值得歌颂,值得歌颂的是在苦难中挣扎、反思、最终战胜苦难的勇气和行动。正是“往死里管”的铁索,勒断了噬魂的赌爪,燃明了渡厄的戒炬,最终将一个深陷泥沼的赌狗淬炼成了一个真真正正的正常人。

戒戒的妈妈,作为“往死里管”的执行者,其伟大不言而喻。她用无私的爱和坚定的意志,将儿子从深渊中拉回。这份“淬砺人间父母心”,是戒戒重生的关键。

如今,戒戒站在百万粉丝的历史起点上,他用自己的故事和经验,帮助了无数家庭。他的直播,不仅仅是警示,更是希望的传递。正如那诗中所言:

铁索熔心铸剑魂,重塑家风绝孽根。悬梁索贯神经髓,淬火薪焚赌脉门。七载薪传萤渡海,千衢血泪鹤归林。谁言希望何处觅?淬砺人间父母心!

戒戒的故事告诉我们,赌博是万恶之源,它能摧毁一切美好的事物。但同时,它也告诉我们,只要有爱、有决心、有正确的方法,即使深陷泥沼,也能涅槃重生。希望,并非虚无缥缈的幻想,而是“往死里管”这条正路所带来的必然结果。戒戒,加油!正义的力量是阻挡不了的,公道自在人心!

来源:重生之我在头条写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