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有没有想过,哪怕你当上了皇帝,日子真的会比我们这些搬砖上班族好到哪里去?你以为权力大了能偷懒,可实际上不管古今,谁也躲不开“为生活奔波”这条铁律。小时候看电视里,皇帝一呼百应,宫女太监成群,哪怕坐着龙椅喝着茶,睁眼闭眼都是不一样的风景。可要真说起来,上朝这事
你有没有想过,哪怕你当上了皇帝,日子真的会比我们这些搬砖上班族好到哪里去?你以为权力大了能偷懒,可实际上不管古今,谁也躲不开“为生活奔波”这条铁律。小时候看电视里,皇帝一呼百应,宫女太监成群,哪怕坐着龙椅喝着茶,睁眼闭眼都是不一样的风景。可要真说起来,上朝这事儿,比坐办公室还要有程式和规则,累人没商量。
你看现在,公司里的“大佬”表面上风光,办公室宽敞又有专属班车,但他们也不轻松。即便坐在会议桌前一句话能让半个部门忙到深夜,实际上谁不是一卡一卡的脑细胞在熬。从HR到总经理,想拿高薪,不光是要脑子好使,还得随时准备挨老板催。许多时候,夜半灯火,还在操心报表里那几个小数点。可再看古代,“高薪族”就是官员呗,他们除了要费脑子,身体也一样不能偷懒。
说到日常规律,那些皇帝其实跟拼命三郎没啥两样。别觉得坐到龙椅上就能天亮不起,早上四点,还不到鸡叫,有个叫“值班太监”的就得守在皇帝的门口,紧盯着时间,一会儿还要轻声叫醒帝王。你以为只有小时候母亲才让你不能赖床吗?在宫里,皇帝偶尔多睡一刻,还得舆论压力伺候。那些言官,嗅觉比警犬还灵,谁敢偷懒,说不准第二天奏摺就递到了太和殿。
起床后的流程也不像我们泡碗粉直接开干。皇帝吃的是膳食,走的是舆架,这都算轻松了。真正耗神的是早朝。官员早已经站到殿下,天还黑着,衣袍一件件,脚底不知踩了多少冻霜。你能想到吗,明清两朝的冬日,早朝时曾有人因赶路摔下桥,衣服沾满泥浆还得继续进宫——迟到一刻都不行。没人会给你特权。
古人的“打卡”也讲究实打实的操作,叫“画卯”。你得在卯时赶到宫门,否则不是扣工资那么简单,而是“板子伺候”。别小看这家伙,二十下打下来,后面几天别想坐的安稳。官场配合着严格等级,进殿也有顺序,你是谁品哪阶,连队伍怎么站都得排列明明白白。五品以下的小官,见皇帝都没资格,分明就是一层层筛出来的成果。
有意思的是,官员们的日常并不只有早朝的忙碌。清末时,因为皇帝爱去颐和园,大家起得更早。你可能还没洗脸呢,京城的街上稀稀拉拉都是官服人的脚步。轮班制更麻烦,比如有次下大雪,景运门外站着几十位大臣,手里握着奏折,寒风里能看到鬓角挂霜。不去不行,这不是老板挨批,是一道圣旨,犯了规直接影响官位。
而且,等级低的官员真是命苦。工薪跟现代白领有得比。这些“基层公务员”,工资不算高,还常要靠实打实的勤恳工作养家糊口,不像上面的那几个,时不时收点“孝敬”,日子宽松许多。清朝还有个规定,让值夜班的人分满汉族——汉人通常熬到深夜,满人才天黑离开,这种区别在很多年里都让汉族书吏吃了不少苦头。
值夜的官员,住处也是说不出的寒酸。别想有什么暖气地板,被子都不够厚,只有一张办公案和旧炕。北风呼啸的夜,宫门内偶有火盆,更多时候得缩到衣袍里靠体温熬一晚。至于吃饭,更别指望伙食丰盛,午饭送来两道小菜加米饭,还有人有时候趁送膳的人不注意多添一勺,毕竟下班要等到晚上,肚子饿了只能认命。
官府的“打点”也是专门的门道。说句题外话,每天衙门门口那只大铜梆,声音一响,整个院子像触发了谁家的闹钟。第一声,衙役把门打开;第二声,主管起身点名;第三声才算正式开工。领导把昨天批过的卷宗挪到公案上,书吏们一人一份,一天的杂事就这么拉开帷幕。这种环节,从明清一直延续下来,几乎有点半军事化管理的意思。
可说到下班,现代人哪怕加班,也有时间娱乐。直播、打游戏,饭局甚至露营都成了释放压力的好方式。古人哪能甘愿关在衙门,宋代的官员日子其实比明清花哨多了。遇上节日,比如上元、端午,皇帝批个假,大家就能得个实在的“休息天”。宋朝的城市夜生活也够繁华。汴京城里有大酒楼,有专门的雅集,官员和百姓混杂着,没那么多距离。范仲淹私下里常带官属一起踏青,弹琴、投壶,跟百姓一起联谊,有些酒楼通宵达旦,不比现在的KTV差。
但进入清朝,官员的娱乐和自由就有点苦了。下班时间虽早,往往下午三点就能离开衙门,真正让他们头疼的是晚上的应酬——比上班还劳心。有清末文官恽毓鼎,他的一本日记算是把官场陋习摆在了桌面上。光绪年间,他刚进体制,满腔热血,以为自己能施展抱负。谁料,每天下班才是真正的“加班高峰”——各式饭局、官员拜访,处理信件、回人请托,压得他喘不过气。
恽毓鼎入仕那年,年初到过了元宵,日记里都记着:“每日皆有应酬,困惫难胜。”有一回,连吃十几顿饭,连走路都发虚。他憧憬着荒郊野屋,想种地读书,哪怕没人知道他的名字都无所谓——可这些社交和琐事,几乎榨干了他全部的时间。除了硬着头皮陪笑,他还得手写回信,上到同僚下到亲戚,托人办事的信件堆成山——一年下来上百封。
在庞大的官场系统下,其实很多人的理想逐渐被消磨。恽毓鼎后来在日记里说,自己最恨的就是那些饭局里的空谈,见客的应酬,这让他觉得越活越庸俗。到了老年,他常想“闲云野鹤,远离人事”,才是自己最向往的生活。换句话说,无论你官多大,还是小吏一名,大家都在社会这张网里做着自己的小苦工,差别说不定只是苦的方式不同。
这些故事,不知你觉得是不是有点眼熟。奔波也好,上朝也罢,眼下的我们可能还会感慨几句,“他们苦就苦吧,还不是权力在手”。可再想想,谁不是苦苦付出,只为家人的日子好过点?或许,古今的拼命上班族们,同样都盼着能有多几日属于自己的清闲。说来说去,真正幸福的,还是没被一堆规矩、饭局、打卡给圈住的简单日子。你说呢?
来源:富足葡萄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