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必读的20首五言绝句,品鉴大唐诗人的奇思妙笔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28 12:49 2

摘要:五言绝句,虽仅二十字,却以最精炼的文字,勾勒出万千气象。它对仗工整,韵律铿锵,寥寥数语间,或寄情山水,或咏怀言志,或感怀人生,将诗人的情感与哲思凝于方寸之间,以极简笔触绘就深远意境,让人沉浸其中,回味无穷!下面,就为大家推荐20 首经典的五言绝句。

五言绝句,虽仅二十字,却以最精炼的文字,勾勒出万千气象。它对仗工整,韵律铿锵,寥寥数语间,或寄情山水,或咏怀言志,或感怀人生,将诗人的情感与哲思凝于方寸之间,以极简笔触绘就深远意境,让人沉浸其中,回味无穷!下面,就为大家推荐20 首经典的五言绝句。

1.《秋浦歌》—— 李白(唐)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李白以极度夸张的手法开篇,“白发三千丈”,将心中的忧愁具象化,让人深切感受到其忧愁之深、之重。而后两句,诗人对着明镜,看着自己如秋霜般的白发,发出疑问,进一步强化了愁绪。整首诗以奇特的想象、强烈的情感,展现出李白豪放洒脱的诗风,同时也流露出他内心深处的无奈与苦闷 。

2.《静夜思》—— 李白(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可谓家喻户晓,李白以简洁质朴的语言,将客居他乡的游子在寂静夜晚,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娓娓道来。月光洒在床前,恍惚间以为是秋霜,这错觉生动地烘托出夜深人静时的清冷氛围。抬头望月,那一轮明月跨越千山万水,连接着游子与故乡,低下头,思乡之情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整首诗自然流畅,毫无雕琢痕迹,却精准地触动了每个人心底对故乡的眷恋,成为思乡诗的千古绝唱。

3.《独坐敬亭山》—— 李白(唐)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以简洁笔触,勾勒出一幅空灵孤寂的画面。众鸟高飞远去,孤云也悠然飘走,世间万物皆离诗人而去,唯有敬亭山静静伫立,与诗人默默对视,彼此相看不厌。在这动静结合间,凸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落寞,却又在与自然的对话中,寻得一份超脱与宁静,展现出诗人遗世独立的精神境界,读来意味深长 。

4.《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唐)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春日生机勃勃的画面。春日暖阳照耀下,江山秀丽如画,春风轻拂,花草香气扑鼻。燕子忙着衔泥筑巢,鸳鸯在温暖的沙滩上安然熟睡。整首诗色彩明丽,动静结合,洋溢着对春天的赞美与对生活的热爱,让人心生愉悦,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

5.《春晓》—— 孟浩然(唐)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用清新明快的笔触,描绘出一幅春日清晨的美好画卷。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窗外处处传来鸟儿欢快的啼鸣声,展现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然而,昨夜那风雨交加的声音,又让人不禁担忧,不知道有多少娇艳的花朵在风雨中凋零。诗中既有对春天蓬勃生命力的赞美,又蕴含着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淡淡惋惜,以细腻的情感,唤起人们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充满了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 。

6.《宿建德江》—— 孟浩然(唐)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诗人行舟夜泊建德江,暮色降临,羁旅之愁涌上心头。原野空旷,远处的天空仿佛比树木还低;江水清澈,倒映着明月,似乎与诗人格外亲近。前两句直抒胸臆,点明 “客愁”,后两句借景抒情,以旷远之景衬出孤寂之愁,又以明月相伴稍解忧愁,将诗人漂泊在外的复杂情感细腻展现,读来令人感同身受 。

7.《登鹳雀楼》—— 王之涣(唐)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前两句诗,诗人以宏大的视野,描绘出白日缓缓落下,依傍着山峦,黄河奔腾不息,滔滔流向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显大自然的雄浑磅礴。后两句则笔锋一转,升华到人生哲理的高度,想要看到更远更广阔的景色,就必须再登上更高一层楼。这不仅是对观景体验的总结,更是激励人们在人生道路上不断进取、积极向上,只有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实现更远大的目标,整首诗意境雄浑,气势恢宏,富有启迪意义 。

8.《相思》—— 王维(唐)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借红豆来寄托相思之情,全诗不着一个 “思” 字,却将相思之意表达得淋漓尽致。开篇点明红豆生长在南方,春天到来时,不知又长出多少新枝。接着殷切地希望对方多采摘一些,因为这小小的红豆,最能代表相思之意。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把相思这种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以物寓情,委婉含蓄又韵味无穷,成为表达相思的经典诗作,引发无数人的情感共鸣 。

9.《鸟鸣涧》—— 王维(唐)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以细腻入微的观察力,为我们展现了春夜山间的幽静空灵之美。在静谧的夜晚,人悠闲地感受着桂花轻轻飘落,此时的春山仿佛空无一物,一片宁静祥和。月亮升起,那柔和的月光惊动了栖息的鸟儿,偶尔传来几声鸟鸣,在空旷的山涧中回荡。诗人以动衬静,用花落、鸟鸣等细微动态,更凸显出春夜山林的静谧,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沉浸在大自然的美妙之中,感受到那份远离尘世喧嚣的宁静与美好 。

10.《江雪》—— 柳宗元(唐)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创作了这首千古佳作。诗的开篇,描绘出一幅极为寒冷、寂静的画面,千山之中鸟儿都已飞绝,万条道路上不见行人踪迹,天地间一片白茫茫,空旷寂寥。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独自在寒江上垂钓。渔翁孤独的形象,在广袤无垠、冰冷死寂的背景衬托下,显得格外坚毅、突出,体现了诗人在困境中坚守自我、遗世独立的精神,整首诗意境冷峻,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思考 。

11.《寻隐者不遇》—— 贾岛(唐)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贾岛此诗构思精巧,以问答形式展开。诗人在松下询问童子,得知其师采药进山。可山高林密、云雾缭绕,童子也不知老师具体身处何方。短短二十字,虽未直接描绘隐者形象,却通过侧面烘托,让隐者那超凡脱俗、行踪不定的形象跃然纸上,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隐者生活的向往与追寻不得的怅惘,言有尽而意无穷 。

12.《问刘十九》—— 白居易(唐)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白居易用平实亲切的语言,营造出温馨的氛围。新酿的米酒,泛起绿色的泡沫,红泥制成的小火炉温暖而质朴。天色渐晚,眼看就要下雪,诗人询问友人刘十九,能否来共饮一杯。诗中没有华丽辞藻,却满是生活的烟火气与对友人真挚的邀约,展现出朋友间简单纯粹的情谊,让人感受到平凡生活中的美好 。

13.《池上》—— 白居易(唐)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这首诗生动描绘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孩童形象。小娃偷偷撑着小艇去采白莲,采完后却不懂得隐藏自己的踪迹,身后留下一道浮萍分开的水路。诗人以敏锐的观察力,捕捉到这一童趣盎然的瞬间,将小娃的顽皮、天真展现得淋漓尽致,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孩子纯真天性的喜爱与赞美,读来让人忍俊不禁 。

14.《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唐)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这首诗宛如一幅简洁而生动的风雪夜归图。天色渐晚,暮色笼罩下,苍山显得愈发遥远,天气寒冷,那简陋的茅屋在寒风中更显贫寒。就在此时,柴门外传来狗叫声,原来是在风雪交加的夜晚,主人归来了。诗中通过对暮色、苍山、寒天、白屋等环境描写,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而犬吠声和夜归人,又为这寂静的画面增添了一丝生活气息,以平实的语言,描绘出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生活的真实感与烟火气 。

15.《乐游原》—— 李商隐(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在傍晚时分心情不佳,于是驾车登上乐游原。站在古原之上,他看到了夕阳西下那无比绚烂美好的景色,然而,这美好的夕阳却已接近黄昏时刻,即将消逝。前两句叙事,简洁地交代了登原的缘由;后两句抒情,既对夕阳美景发出由衷赞叹,又因它的转瞬即逝而感到惋惜,蕴含着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无奈与感慨,也让人联想到人生的辉煌与短暂,引发对时光流逝、生命有限的深刻思考,意境深远,情韵悠长 。

16.《马诗》—— 李贺(唐)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李贺笔下的塞外大漠,沙海茫茫,宛如白雪铺地,燕山之上,一弯冷月如钩高悬。如此壮阔而清冷的景象中,诗人笔锋一转,发出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的呼喊,渴望自己能如骏马般,戴上金络脑,在清秋时节纵横驰骋,建功立业。借马抒情,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和对理想抱负的热切追求,意境雄浑,情感激昂 。

17.《悯农二首・其二》—— 李绅(唐)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这首诗以农民田间劳作的场景为切入点,描绘了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在田间辛勤锄地,汗水一滴滴落在禾苗下的泥土里。后两句则发出感慨,有谁知道我们盘中的每一粒米饭,都饱含着农民的辛勤与劳苦。语言通俗易懂,却以直白有力的方式,生动地展现了农民劳作的艰辛,深刻地揭示了粮食的来之不易,唤起人们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粮食的珍惜之情,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千百年来广泛流传 。

18.《春怨》—— 金昌绪(唐)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这首诗以一位闺中女子的口吻展开,饶有趣味。女子嗔怪地驱赶黄莺,只因它的啼叫惊扰了自己的美梦,让她无法在梦中前往辽西与戍边的丈夫相见。诗人通过这一生活细节,巧妙地展现出女子对远方爱人的深切思念,以小见大,将闺怨之情抒发得委婉动人,让人感受到平凡生活中那份深沉的牵挂 。

19.《塞下曲》—— 卢纶(唐)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此诗描绘了一幅紧张激烈的边塞战斗场景。在月黑风高的夜晚,大雁高飞,原来是匈奴单于趁着夜色悄悄逃窜。我方将领果断率领轻骑兵前去追击,此时大雪纷纷扬扬,落满了将士们的弓刀。诗中虽未直接描写战斗过程,却通过战前的紧张氛围渲染,以及对将士们出征时英姿飒爽的刻画,展现出边塞军人的英勇无畏与保家卫国的坚定决心,读来令人热血沸腾 。

20.《渡汉江》—— 宋之问(唐)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被贬岭外,与家中音信隔绝,历经寒冬与春日。在归乡途中,本应归心似箭,可他却 “近乡情更怯”,越靠近家乡,心中越是忐忑不安,甚至不敢向路人打听家中情况。这一细腻而真实的心理刻画,生动地展现出诗人在特殊境遇下,对家乡和亲人既思念又担忧的复杂情感,极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

来源:一抹微风He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