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合十国昨日在天津达成共识,签署《天津宣言》、批准2026—2035年发展战略,还通过24份涵盖安全、经贸等领域的成果文件。
上合十国昨日在天津达成共识,签署《天津宣言》、批准2026—2035年发展战略,还通过24份涵盖安全、经贸等领域的成果文件。
莫迪提出“印中是伙伴而不是对手”,且以往常“单飞”的印度此次全程参与、协助推进共识,成最大意外。
印度这一反常举动传到大洋彼岸后,美国反应出人意料,特朗普直接决定取消访印行程、不参加QUAD峰会。
这次峰会除了印度转向、美国的反应,还有个关键变动,白俄罗斯正式入群,这不仅改写了上合的地缘版图,还让上合影响力首次跨出亚洲、延伸至东欧。
从印度洋到波罗的海,从塔什干到明斯克,一条陆上合作带已经悄然成型。
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说得很直接:“我们不想对抗,但也不接受被排除在国际合作之外。”
中国外交部在会后也发声明强调:“白俄罗斯的加入,是上合组织影响力向欧亚延伸的重要标志。”
上合的动作越大,国际社会的态度分化越明显:古特雷斯从纽约直奔天津,在闭门会议上说了一句分量极重的话:“全球南方国家,必须在国际秩序重构中发出自己的声音,上合组织,是这一集体声音的新载体。”
他还提议建立“联合国—上合组织机制性对话通道”。
古特雷斯的话虽没提美国,却让美国媒体坐不住,CNN对这番发言表露出不满。
印度也不满特朗普的做法,《印度斯坦时报》称美国在边缘化印度,日本、澳大利亚内部还生了分歧,澳方私下质疑要是印美关系破裂,QUAD该如何继续。
美印关系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特朗普之前的一个错误判断。
特朗普团队前一段对印度施压,要求其减少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减少与伊朗的接触,同时配合美方对华技术围堵。
印度不愿配合。
结果特朗普当众称:“印度是死亡经济体。”
财政部长贝森特更是火上浇油,直接放话:“印度不是全球重要角色。”这番羞辱性言论在印度国内掀起轩然大波,就连一直对美国态度亲近的《今日印度》,也忍不住发文反驳,直言“美国需要印度,但不尊重印度”。
面对美国的强势,印度已经改变了以往在中美之间摇摆的策略,而上合组织恰好成了它这次战略转向的关键平台。
于是莫迪在闭幕前和中方会晤,说出那句关键话:“印中是伙伴,而不是对手。”
印度转向、白俄罗斯入群、古特雷斯代表联合国站台,这三件事凑在一起,不光让印度、白俄罗斯等国的战略选择更倾向多边合作,还让上合从亚洲区域安全合作体升级为能影响全球的多边平台,成员国不搞军事同盟,重点推进反恐合作、本币结算、能源互通等务实合作,比如此次签署的24份文件里有12份是经贸领域具体协议。
同时,这也影响了中美印关系,峰会后三国关系出现了难得的“降温”与“再平衡”迹象。
中印关系不只是“友好”这么简单,边境问题、资源竞争、地区影响力都是实实在在的分歧。
这次上合天津峰会,藏着不少打破惯性的变化:中方没提敏感边界问题,印方没在声明里“另起炉灶”,双方一口一个“伙伴”“共识”,不是要急着拉近关系,而是先把对抗的火苗压下去,试着给关系找新的平衡。
莫迪也一改往日的做事风格,不“唱反调”也不“中立”,明明白白跟着上合共识走,站到了中俄主导的多边机制这边。
同时白俄罗斯一加入,上合的版图直接往西扩;古特雷斯专门飞来,帮上合搭起和联合国对接的桥;唯独特朗普,干脆取消访印、躲开QUAD峰会,选择了“退场”。
这一进一退、一合一分之间,上合已不再是单纯的区域合作平台。
参考资料:
大白话瞰世界2025-09-02上合十国达成一致,莫迪离开中国前,递出一句话,特朗普开始慌了
免责声明:本文国际新闻均来自公开信息整理,文中观点分析仅代表个人,无任何不良引导。因国际局势动态多变,信息会有时效性差异,本人已尽力核实,如有虚假或存疑部分,请立即联系进行删除或修改。如涉及版权和配图问题,侵删。请读者理性判断,风险自担。
来源:三水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