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万年前的露西:她如何从沙土中走出,改写人类进化史?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8-31 04:32 1

摘要:在人类进化史的研究中,有一块化石被誉为“明星”——她就是生活在320万年前的露西。1974年,考古学家在埃塞俄比亚哈达尔的沙土中发现了她的遗骸,这一发现直接将人类祖先的历史向前推进了近100万年!露西身高仅1.07米(3.5英尺),身体同时带着猿类和人类的特征

在人类进化史的研究中,有一块化石被誉为“明星”——她就是生活在320万年前的露西。1974年,考古学家在埃塞俄比亚哈达尔的沙土中发现了她的遗骸,这一发现直接将人类祖先的历史向前推进了近100万年!露西身高仅1.07米(3.5英尺),身体同时带着猿类和人类的特征,更关键的是,她的骨骼保存了40%,这在远古化石中极为罕见。她究竟属于哪个物种?她的发现为何能颠覆“人类进化线性论”?接下来的内容会带你走进露西的世界,了解她如何改写我们对“人类起源”的认知,而关于“她是否从树上坠落身亡”的争议,可能会让你对这位“远古祖先”产生更多好奇

50年前,随着“露西”化石的发现,我们对“人类起源”的认知开始发生改变。这具生活在320万年前的人类近亲遗骸,在埃塞俄比亚哈达尔的沙土中被发掘,保存程度极为完好。

露西的正式编号为A.L. 288-1,身高与幼儿园孩子相当,身体兼具猿类和人类的特征。她的埃塞俄比亚名字是“丁金内什(Dinkinesh)”,在阿姆哈拉语中意为“你是 marvelous(非凡的)”。

20世纪70年代,人类起源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当时,在坦桑尼亚奥杜瓦伊峡谷发现的“人科动物化石”,年代可追溯至180万年前;在南非发现的“非洲南方古猿”化石,年代为250万年前。而1974年11月24日,古人类学家唐纳德·约翰松发现的露西,将人类祖先的历史向前推进了近100万年——这一科学认知的重大飞跃,在半个世纪后的今天仍影响深远。

露西为何成名

许多远古人类祖先的化石都只有碎片,但露西的骨骼保存了约40%——对于如此古老的化石来说,这是极为罕见的。这让公众得以“具象化想象”我们共同的祖先。

露西被认定为“南方古猿阿法种(Australopithecus afarensis)”的成员。关于“她是否是人类直系祖先、是否是‘猿与人类之间缺失的一环’”的争论,从发现之初就从未停止。

当时,“人类进化”的争论并不局限于晦涩的科学期刊——1981年,约翰松与另一位古人类学家理查德·利基,在沃尔特·克朗凯特主持的电视辩论中,就各自的观点展开了激烈交锋。

露西很快成为了“化石界的明星”。

约翰松在康涅狄格州长大,儿时从邻居那里得到一本书,书中的想法让他备受震撼:“总有一天,人们会发现‘更像猿的人类’或‘更像人的猿’化石。”如今身为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古人类学家的约翰松回忆道。

从那一刻起,约翰松就梦想着去非洲寻找这种“远古联系”,并在1970年开始了非洲的研究工作。1973年,他在哈达尔发现了一块未知人科动物的膝关节化石——一位骨科医生一眼就断定,这一生物“肯定是直立行走的”。

一年后,约翰松和研究生汤姆·格雷在返回营地的途中,偶然看向右肩,一块骨头碎片引起了他的注意——那是露西的肘关节化石。他儿时的梦想,就这样出现在了脚下。庆祝时,团队播放了披头士乐队的磁带,并以歌曲《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为这具化石命名“露西”。

这具体型矮小的骨骼保存完好,让科学家得以了解其身体构造。

露西的发现还打破了“人类特征同步出现”的固有认知——此前人们认为,“大脑变大”促使人类祖先学会使用工具,而工具使用又要求“直立行走以解放双手”。但露西的大脑很小,却已适应了直立行走。

如今我们知道,更早的人科动物就已具备直立行走能力——这一特征可追溯至至少600万年前,当时“图根原人(Orrorin tugenensis)”或“乍得沙赫人(Sahelanthropus tchadensis)”可能已能双足行走。

直立行走的意义

如今,地球上只存在“智人(Homo sapiens)”这一种人类,我们常常好奇“自己的能力和特征是否独一无二”。而露西的身体,同时展现出与猿类和现代人类的相似性。

她的骨盆与人类骨盆极为相似,显然是为“直立行走”适应的结构。

肯特州立大学“人类进化研究”杰出教授C·欧文·拉夫乔伊表示:“如果她走在大街上,除了身高只有1.07米(3.5英尺),你不会觉得她有任何特别之处。”

科学家对“露西的生活方式”仍有争议:有人认为,她手臂修长强壮、手指弯曲,仍会花大量时间在树上活动,甚至可能“因从树上坠落而死亡”;包括约翰松在内的另一些人,则不认同这一解读。

枝繁叶茂的人科家族树

不久前,新发现的远古人类化石还会被“按时间线线性排列”,构建出“从原始到完美的英雄式进化路径”——正如古人类学家伊恩·塔特索尔所言。而露西的发现,改变了这一认知。

如今,早期人类进化的图景已复杂得多,露西只是“700万年人科家族树”中众多祖先之一。南方古猿并非只有露西这一种:比她更古老的“地猿(Ardipithecus)”(1994年发现),同样兼具猿类和人类特征;“傍人(Paranthropus)”等分支在化石记录中出现,随后又消失。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古人类学家约翰·霍克斯表示:“人们普遍以为我们在寻找‘人类的祖母’,但我们永远找不到这样的化石。从文化层面来说,这些化石是我们的祖先——它们是我们与过去的联系。”

半个世纪后,越来越多背景多元的科学家,正在参与“人类祖先的研究与发掘”。

约翰松说:“最让我们感到欣慰的变化是,埃塞俄比亚科学家正在取得属于自己的重大发现。”

2007年,露西化石曾进行过一次颇具争议的全球巡展;如今,她脆弱的骨骼被妥善保存在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国家博物馆。

露西引发的核心问题——“我们从哪里来?”——至今仍让全球科学家和公众着迷。

来源:悠悠趣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