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位生物学家带领团队开展了一项草原犬鼠(prairie dog)相关项目,旨在通过口服药物为其防治跳蚤。数个世纪以来,草原犬鼠及其他啮齿类动物始终是鼠疫的宿主,鼠疫正是通过跳蚤在它们之间传播,得以长期存在。| 国家地理图片集
地球是一个奇迹
环境|全球
一位生物学家带领团队开展了一项草原犬鼠(prairie dog)相关项目,旨在通过口服药物为其防治跳蚤。数个世纪以来,草原犬鼠及其他啮齿类动物始终是鼠疫的宿主,鼠疫正是通过跳蚤在它们之间传播,得以长期存在。| 国家地理图片集
鼠疫并非只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深重印记——这种疾病,至今仍真实存在于我们的世界。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卫生部门官员近期证实,太浩湖南部一名居民的鼠疫检测结果呈阳性。据推测,该居民是在当地露营时,被携带病菌的跳蚤叮咬后感染的。
尽管如今的鼠疫已不再像过去那样构成致命威胁,但这种曾夺走2亿人生命、摧毁14世纪欧洲半数人口的疾病,从未被彻底根除。目前,鼠疫仍在草原犬鼠(prairie dogs)、长耳大野兔(jackrabbits)、郊狼(coyotes)等哺乳动物间传播,甚至家养宠物也可能携带病菌。
除大洋洲和南极洲外,全球各大洲均有鼠疫分布,其中马达加斯加、秘鲁和刚果民主共和国的疫情尤为频繁。
在美国西部,每年春末至初秋,鼠疫爆发病例会出现季节性上升,新墨西哥州、科罗拉多州、亚利桑那州、加利福尼亚州、俄勒冈州和内华达州是主要高发区。这些疫情大多发生在野生动物群体中,但偶尔也会出现跨物种传播——鼠疫从动物传染给人类。
如今,美国每年报告的人类鼠疫病例平均约7例,其中多数为腺鼠疫(bubonic plague)。腺鼠疫通过跳蚤叮咬感染,典型症状是出现名为“腹股沟淋巴结炎”的肿胀、疼痛淋巴结。 “鼠疫是一种极其罕见的传染病,”北亚利桑那大学病原体与微生物组研究所生物防御与疾病生态学中心主任戴夫·瓦格纳(Dave Wagner)表示,“我常跟人说,与其担心鼠疫,不如先记着过马路时左右看。”
尽管如此,鼠疫爆发的诱因究竟是什么?如今它对人类的风险又有多大?以下这些关键信息,你有必要了解。
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 pestis)会使鼠蚤的肠道变黑;若这只跳蚤叮咬了其他动物,鼠疫病菌便会随唾液进入伤口,进而感染新宿主。| 国家地理图片集
哪些动物会传播鼠疫?
鼠疫由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 pestis)引发,属于人畜共患病,也就是说动物能将病菌传染给人类。除腺鼠疫外,鼠疫还有另外两种类型:败血症型鼠疫(septicemic plague,病菌通过血液扩散)和肺鼠疫(pneumonic plague,病菌侵袭肺部,也是唯一能在人类之间传播的鼠疫类型)。
黑鼠被认为是历史上几次最严重鼠疫大流行的“罪魁祸首”。但瓦格纳指出,黑鼠绝非唯一的传播媒介。“鼠疫本质上是啮齿类动物及其身上跳蚤携带的疾病,”他解释道。
跳蚤以哺乳动物的血液为食,尤其偏爱附着在啮齿类动物身上——并非只有黑鼠会吸引跳蚤。当啮齿类动物感染鼠疫耶尔森菌后,会迅速将病菌传给身上的跳蚤;一旦这只啮齿类动物死亡,跳蚤就会寻找下一个宿主,而人类就有可能成为目标。
2018年的一项研究得出结论:从历史来看,鼠疫在欧洲的广泛传播并非由老鼠导致,而是通过寄生在人类身上的跳蚤和虱子扩散的。
科学家目前尚未完全弄清,为何啮齿类动物能成为鼠疫耶尔森菌的理想宿主。瓦格纳认为,这可能与啮齿类动物习惯在跳蚤密集的洞穴中生活有关;此外,至少与其他哺乳动物相比,啮齿类动物血液中的病菌浓度可能更高。
瓦格纳进一步解释,跳蚤每次只能吸食极少量血液,因此只有当血液中含有大量病菌时,跳蚤才可能被感染。不同地区传播鼠疫的动物种类有所不同。比如在马达加斯加,黑鼠仍是最常见的宿主;而在北美洲,鼠疫最常出现在草原犬鼠以及林鼠、松鼠等本土啮齿类动物身上。
科学家还在啮齿类动物以外的野生动物体内发现了鼠疫病菌,包括兔子、鹿、美洲狮、郊狼,甚至家养的猫和狗。其中一些动物可能因误食受感染的动物而患病,另一些则可能只是“倒霉”——在携带病菌的跳蚤寻找新宿主时,恰巧出现在了错误的地方。
“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洞穴里的草原犬鼠都因鼠疫死了,而狗闻到了(尸体的)‘香味’,会做什么?”瓦格纳说,“它们肯定会跑到洞穴里刨来刨去。” 但科学家表示,目前很难判断这些野生动物仅仅是被啮齿类动物传染了鼠疫,还是在维持鼠疫传播链中也起到了作用。
或许草原犬鼠之所以常被当作“元凶”,只是因为它们通常群居且活跃,一旦感染鼠疫,症状会格外明显。 “要是草原犬鼠突然消失,大家第一个怀疑的肯定是鼠疫,”瓦格纳说。
美国鼠疫爆发通常发生在哪些地区?
1900年,黑鼠可能将鼠疫带到了北美洲——当时旧金山记录了该大陆的首例鼠疫病例。
此后,鼠疫病菌逐渐在美国西部蔓延,并开始在当地小型啮齿类动物群体中循环传播,但并未进一步扩散到更广泛的区域。目前,科学家仍未弄清鼠疫为何仅在美国西部传播。
2022年,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病媒传播疾病部门细菌疾病科主任保罗·米德(Paul Mead)在接受国家地理杂志采访时表示,美国东部港口城市早年也曾出现过鼠疫爆发,佛罗里达州及南部其他地区也发生过疫情,但鼠疫从未在这些地区形成长期传播。
科学家推测,这可能与美国西部独特的土壤条件,以及当地啮齿类动物的穴居生活习性有关。“有一种假说认为……这些因素为鼠疫提供了一个能持续存活的生态位,”米德解释道。美国西部干旱的土壤可能更适合鼠疫病菌生存,也可能更利于帮助病菌繁殖和存活的变形虫(amoebae)生长。但他和其他专家都承认,鼠疫为何仅在美国西部出现,归根结底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米德表示,如今的鼠疫爆发多发生在农村地区,因为这些地区的啮齿类动物群体规模通常更大;而城市中卫生条件的改善和建筑标准的提高,也让城市鼠疫发病率显著下降。
不过,城市中仍可能出现鼠疫爆发——比如2007年,丹佛市城市公园的树松鼠群体中就曾发生过疫情。
米德介绍,美国每年通常会报告约12起动物感染鼠疫的案例,且多集中在夏季,但目前尚不清楚引发这些感染的具体原因。瓦格纳则认为,似乎存在“某种环境信号,一旦条件适宜,鼠疫就会从宿主(无论宿主是什么)传播到这些更容易被发现的物种身上”。
鼠疫对人类的风险有多高?
人类感染鼠疫的概率极低,而且即便不幸感染,只要能及时获得治疗鼠疫的各类抗生素,这种疾病也不再是“不治之症”。尽管有人担心耐抗生素菌株(antibiotic-resistant strains)的出现可能改变这一现状,但科学家强调,目前鼠疫对人类的风险仍然很低。
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居民来说,鼠疫风险更低,因为他们通常很少涉足跳蚤密集的区域。而且大多数跳蚤都有偏好的宿主,一旦找到心仪的宿主,在宿主死亡前,它们很少会转移到其他动物身上。
因此,只有当你恰巧经过一个近期有草原犬鼠因鼠疫死亡的群体时,才可能面临被携带病菌的跳蚤叮咬的风险。“但除非你住在美国西部的草原犬鼠栖息地附近,否则你感染鼠疫的风险基本为零,”瓦格纳说。
不过在极少数情况下,人类可能通过中间动物感染鼠疫。比如,狗可能会将携带病菌的跳蚤带回家中,进而传染给人类;家养猫对肺鼠疫的易感性尤其高,它们可能通过打喷嚏等方式,以呼吸道飞沫传播的形式将病菌传给周围的人——这种传播方式和感冒、流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类似。
为预防感染,米德建议美国西部农村地区的居民提高警惕:发现大量草原犬鼠死亡时,要及时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务必定期给宠物做防跳蚤处理,不要让宠物在有草原犬鼠群体活动的区域游荡。
人类为何不尝试根除鼠疫?
尽管鼠疫对人类的风险较低,但对某些濒危物种而言,它却是致命威胁——濒危的黑足鼬就是其中之一。黑足鼬以草原犬鼠为食,而鼠疫是导致其生存陷入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环保人士已率先采取行动,通过为黑足鼬接种鼠疫疫苗来保护这一物种。
但米德指出,要根除一种疾病,首先必须彻底弄清它的传播途径。如今鼠疫已成为美国西部的地方病,但科学家仍未搞明白,在没有疫情爆发的时期,鼠疫病菌是如何存活的——它可能藏在土壤里,也可能在那些不易被察觉的野生动物群体中传播。
即便通过疫苗在某个地区抑制了鼠疫,它也可能在其他地区再次出现。“这有点像草原上的野火,”米德说,“总而言之,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美国西部仍会存在鼠疫,但它的风险始终处于较低水平。”
撰文:Amy McKeever
编译:Arvin
校对:钱思琦
版式设计:钱思琦
点点,谢谢关注。
伸出小手
来源:国家地理中文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