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段喜楠,电子信息学院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教研室专任教师,具有4年企业全栈开发经验。教授课程:人工智能数学基础与仿真2、物联网原型设计、javaweb程序设计基础、深度学习原理与实践、linux操作系统、基于Python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曾获湖北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
近日
湖北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
顺利落下帷幕
我校电子信息学院专任教师段喜楠
在人工智能工程技术赛项的比拼中
获得铜牌(第三名)的好成绩
并荣获“湖北省技术能手”称号
这也是该项赛事举办以来
我校取得的新的突破!
祝贺!段喜楠老师!
个人介绍
段喜楠,电子信息学院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教研室专任教师,具有4年企业全栈开发经验。教授课程:人工智能数学基础与仿真2、物联网原型设计、javaweb程序设计基础、深度学习原理与实践、linux操作系统、基于Python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曾获湖北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人工智能工程技术赛项铜牌(第三名)、第二届“武汉工匠杯”职业技能大赛人工智能训练师赛项二等奖(第六名)、第二届“武汉工匠杯”职业技能大赛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赛项 二等奖(第五名),并指导学生荣获第二届“武汉工匠杯”职业技能大赛人工智能训练师赛项三等奖、第二届“武汉工匠杯”职业技能大赛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赛项三等奖、2024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区块链开发与运维赛项优秀奖,获“湖北省技术能手”称号。
有机会就一定抓住,
一个月内完赛四场。
今年9月,段喜楠走上讲台刚满一年。他评价自己是一个实打实的新晋教师,但入职一年多的他已经是赛场上的熟面孔了。今年的10月中旬,段喜楠正式解锁了带赛教师的新身份,带领着2名学生远赴温州参加2024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区块链开发与运维赛项的比赛。遗憾的是团队最终并没有拿到理想的成绩。
段喜楠表示,因为是第一次带赛,经验上有所欠缺,没有让自己和学生发挥出最好的状态。在备赛期间,学院的专业群主任周宗斌老师为他和团队提供了很多的指导和帮助,上场时没有给他得名次的压力。但是段喜楠对自己那时的表现并不满意。于是在比赛结束后,他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复盘。“因为我之前一直在企业工作,没机会参加这类的技能大赛,作为带赛老师更可以说是零经验。我认为积累经验的最好方法就是自己参赛,以参赛选手的身份设身处地的体验比赛的整个过程。这样能更加直观的去理解赛制和参赛学生的心态,能更快的发现和解决备赛中存在的问题。学校也非常支持我们老师报名参赛,获奖还会有额外的奖励,于是只要有能参加的技能比赛我都会主动报名。”
11月初,段喜楠调整好状态开始为“武汉市工匠杯”职业技能大赛而忙碌。这一次他不仅作为人工智能训练师赛项和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赛项的带赛教师指导学生参赛,还主动为自己报名了教师组的比赛。“那次结果还算不错,两个赛项都没有空手而归,学生组都拿到了一个三等奖,我自己也收获了教师组的两个二等奖。在这个过程中也积累到了一些比赛经验。”段喜楠回忆说,他这次能在省赛上收获铜牌的和之前参加“武汉市工匠杯”人工智能训练师这个赛项有比较大的关系。这两个比赛的赛程设置有很高的相似性,可以说这次省赛就是一个升级版。每次赛后坚持认真复盘也为他这次的突破奠定了基础。“整个11月我都没有休息,一直在备赛、培训、比赛之间奔波。”
付出百分百的努力,
不放弃赢的可能。
被问到为这次省赛做了哪些准备时,段喜楠回答说,主要是困难就是备赛时间太短,因为参赛经历不算多,能参考的经验比较少。比赛的报名时间是11月15号,但是到了26号官方才下发技术文件,这时候距离上赛场仅剩3天时间。要如何利用好这3天时间实现最高效的备赛呢?在27号下午到现场报到时,段喜楠十分细致地听取了官方对比赛规则和操作流程的介绍并充分利用了两小时的上机训练的时间。为了方便回顾,他还特意拍摄了很多视频和照片。“我还询问了工作人员很多细节的问题,并和他们反复确认。我当时的心态能多问一个问题就多问一个问题。这对我当天的比赛也起到了很大作用。”
段喜楠介绍说,比赛主要分为4个模块:A人工智能数据采集20分B人工智能模型训练35分C自动驾驶应用40分D安全竞赛5分。参赛选手需要修改并执行对应代码,使用自动驾驶验证平台上的广角摄像头对虚拟仿真道路行驶视频进行拍摄。拍摄完成后需要将图片传输到人工智能训练平台上,并对图片进行清洗筛选重命名等操作。图片整理完成后再对图片进行标注和增强,并对自己的人工智能算法模型进行训练。随后裁判会使用8张图片对每个选手的模型进行验证,判断是否正确识别到了图片中的红黄绿灯和限速标志。各个选手的模型还要基于自动驾驶验证平台对虚拟仿真视频进行验证,选手们还要按照给定的操作地图修改代码,驱使自动驾驶验证平台进行巡线、识别、语音播报、底盘通信等操作。
“这次比赛的难点主要是时间紧,任务重。时长同样是3小时,但比上次市赛多设置了一个模块,题量整整多了一半。这主要考察的是选手操作的精确度和熟练程度。”报到回来后,他重新复盘上次的比赛经验,梳理赛前收集的信息。随后就开始利用起所有空闲时间记熟悉记忆代码。“上次比赛我出现了没做完题目的情况,而对题目中代码的熟悉程度影响着A、B模块的做题的速度和准确度。为了挤出更多时间记代码,我每天只睡4小时,一直记忆到临上场前。另外我每天都会抽空模拟操作状态进行训练。”
经过争分夺秒的努力段喜楠在赛场上的发挥较为理想。他开心地说,自己在抽签环节运气不错,上场顺序靠后,可以参考其他选手的进度。分析过后,他给自己定下了在两小时内完成A、B模块的目标。虽然在完成C模块时出现了失误,段喜楠仍以A、B模块的最高分夺得了此次比赛的铜牌。被问到获奖是意外之喜还是意料之中,段喜楠坦言,在这次参赛的选手中有两名是上一届代表湖北省参加国赛选手,有曾在小米和字节跳动任职的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师,还有留美的藤校博士,实力都十分强劲。不过,他们都是之前就交过手的老熟人了。“当时学校并没有给我拿奖的压力。但凭借之前的比赛经验,我坚信,如果发挥理想,我是有机会站上领奖台的。我就想着为自己也为学校的荣誉尽力一搏。这次也算是如愿以偿了。”
失败或许有很多理由,
但成功只能竭尽全力。
谈到比赛经验,段喜楠细致的列出了三个关键点:一是要合理分配时间,在备赛过程中,他制定了详细的时间表,将大目标分解为小任务,要求自己一直保持进度,确保每个阶段的目标都能按时完成。二是要把握细节。每一个算法的选择、每一次数据的清洗、每一个参数的调整,都可能成为影响最终结果的重要因素。因此,他花费大量时间去深入理解底层代码,确保每一行代码都能精确执行预期的功能。只有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才能实现技术的精准落地和应用的最大化效果。三是要竭尽全力。在家人和学院的全力支持下,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备赛中。他经常自问是否已经尽了最大努力?是否能够无愧于心?当确信自己已经竭尽全力时,无论比赛结果如何,他都能坦然接受。
关于人工智能专业的未来发展,段喜楠分析,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更新迭代,计算机技术、Java编程这一类传统专业的人才已经趋于饱和,就业的赛道会越来越拥挤。而无人驾驶技术、各种AI在应用在生活中的日渐普及势必会让人工智能专业成为未来的最热门专业之一。学生毕业后将会投身于一些与人工智能系统的操作应用及运维相关的行业中。如果能够继续学历深造,薪资的上升空间也是十分可观的。“下一次我希望能让我的学生也站上人工智能赛场的领奖台。”
来源:英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