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3日,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式圆满结束,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虽然人在华盛顿,但时差正好对上,也完整看了直播,甚至也感叹了两个字:壮观,同时他说“这是一场漂亮的仪式”,还祝中国人民节日愉快。对一个一向嘴硬的美国总统来说,这样的评价已经算是高调的认可。
9月3日,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式圆满结束,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虽然人在华盛顿,但时差正好对上,也完整看了直播,甚至也感叹了两个字:壮观,同时他说“这是一场漂亮的仪式”,还祝中国人民节日愉快。对一个一向嘴硬的美国总统来说,这样的评价已经算是高调的认可。
那么,为什么阅兵能让美国总统感叹?原因很简单,这次展示的装备和队伍,体现了中国军力的新高度。高超声速导弹、“三位一体”核力量、无人作战装备、空天力量,这些不仅仅是武器数字,而是真实的战略能力。尤其是“东风-61”“巨浪-3”“惊雷-1”的集中亮相,等于把中国核三位一体的底牌摊在了国际舞台。
美媒评论说,这让美国不得不重新思考战略平衡。特朗普嘴上说壮观,心里肯定也清楚,这背后代表的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自信和硬实力。阅兵除了军力展示,还有外交层面的含义。普京、金正恩站在中国领导人两侧,画面足够耐人寻味。再加上几十位来自亚洲、非洲、拉美的领导人,可以看出中国在“全球南方”国家中的号召力。
西方媒体说得直白:中国不只是展示军力,更是在展示外交影响力。换句话说,中国不光是一个地区性大国,它在全球秩序改变的过程中,正逐渐从参与者变成塑造者。正是因为这样的背景,加税这件事就显得很有意味。
9月4日,中国商务部网站发布公告,已完成对美国进口光纤产品的反规避调查,决定采取反规避措施,征收33.3%至78.2%的关税。有分析认为,这一举动和中美之间持续的贸易摩擦相关。特朗普在任期间,一直把对华贸易逆差挂在嘴边,动不动就加税,用来展示对国内选民的强硬态度。但中国并没有被动接受,而是选择对等方式予以回应。
而此次加税的消息紧跟在阅兵之后,时机非常巧合,信号也很明确:军事自信和经济自信是一体的,中国既能在天安门广场上展示武器,也能在关税上拿出实打实的对策。从逻辑上看,这两个事件放在一起,其实能体现中美关系的复杂性。一方面,两国在军事和战略层面存在竞争和摩擦,美国对中国军力的崛起既感到压力,也不得不承认现实。
另一方面,在经济上,美国不断挑起贸易争端,中国也没有退缩,而是通过加税、限制等方式进行反击。阅兵和加税,表面上一个是对内的纪念活动,一个是对外的经济措施,但它们共同指向的是中国面对外部压力时的坚定态度。
至于特朗普的风格大家都熟悉,说话喜欢用简单词汇,表现出一种“接地气”的感觉。他说“壮观”,有可能是真心话,也可能是一种场面话,但不管怎么理解,这至少表明他无法忽视中国这场盛大的活动。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次阅兵并没有像一些西方人担心的那样带有挑衅意味。相反,中国不断强调纪念历史、追求和平。比如在仪式的尾声,8万只和平鸽和气球被同时放飞,这个画面很直观地传达了一个信号:中国要强大,但强大是为了守护和平,而不是制造冲突。
对比来看,美国经常在海外发动战争,却还要指责别人“威胁地区安全”,这种逻辑本身就说不通。阅兵告诉外界,中国有实力,但不会主动挑衅;加税告诉外界,中国在面对不公平时,不会逆来顺受。
说白了,美国想用经济手段给中国施压,中国就用经济手段还击。这不是单纯的贸易纠纷,而是中美之间一场长期博弈的一部分。很多人把这叫做“新冷战”,但实际情况比冷战更复杂。中国和美国在贸易上深度绑定,谁也不可能完全脱钩。但在具体摩擦上,双方都会通过各种手段来试探和对抗。中国选择在阅兵后公布加税,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一种策略上的巧妙安排。既展示了中国的军事实力,也展现了它的经济底气。
由此再回看特朗普的一句“壮观”,其实反映的是一种无法回避的现实:无论他愿不愿意承认,中国已经不再是那个需要小心翼翼跟随别人脚步的国家,而是敢于说“不”、敢于拿出自己方案的大国。加税只是一个手段,更重要的是背后的态度,那就是中国不会被动挨打,而是要主动出牌。
至于很多人担心的中美关系会因为这种摩擦走向失控,其实,中方的立场很明确:愿意对话,但不怕摩擦。阅兵上喊出的口号“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听上去像是对历史的总结,但也是对当下的态度。中国不是要对抗谁,而是要告诉世界,谁想打压,就得准备好面对坚决的反击,军事实力和经济手段结合起来,才是一个大国的底气所在。
来源:顾正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