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孟津监管支局:央地协同“智”斗电信诈骗 孟津打出“金融反诈组合拳”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4 16:08 2

摘要: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孟津监管支局联合公安机关指导辖内银行机构连续成功堵截两起电信诈骗案件,帮助两位高龄客户避免了共计46万元的资金损失。这是央地协同、防范为先的生动体现,也展示了基层金融监管部门在守护金融消费者权益上的责任担当。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孟津监管支局联合公安机关指导辖内银行机构连续成功堵截两起电信诈骗案件,帮助两位高龄客户避免了共计46万元的资金损失。这是央地协同、防范为先的生动体现,也展示了基层金融监管部门在守护金融消费者权益上的责任担当。

“AI变声”来袭,柜台筑牢“第一道防线”

“当时老人急着要支取36万元,说是儿子在外地出车祸急需用钱,但表述前后矛盾,我们立即感觉不对劲。”工行吉利支行的柜员回忆道。随后,该支行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启动警银联动机制,民警确认老人接到的竟是诈骗分子通过AI变声软件伪装的“儿子”电话。正是柜面人员的敏锐察觉和果断处置,守住了老人的养老钱。

就在公安机关取证期间,另一位81岁老人也试图支取10万元,理由同样是“亲属受伤需要救治”。银行员工敏锐识别可疑情况,立即与在场民警沟通,及时制止诈骗行为。

两起案件发生在短短一天之内,受害对象均为高龄群体,诈骗手法新、迷惑性强。事实再次印证——银行网点是防范电诈的前沿阵地,“多问一句、少损万金”,往往就是守住群众养老钱的关键一步。

“慧眼识诈”,从单点突破到系统防护

防范电信诈骗已成为金融安全治理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孟津监管支局坚持“防范在前、监管为民”,面对不断翻新的诈骗手法,以“点上突破”向“系统防护”延展,形成反诈合力。

一方面压实机构“主责任”。定期召开反诈专题会议,向辖内银行保险机构下发风险提示通报和典型案例剖析,督促各机构健全内部防诈台账,推动全员识诈、全程防诈;另一方面完善制度“硬约束”。严格落实大额资金支取核实制度,推动网点执行“双人双问双核实”机制,提升柜面识别力。同时,强化宣传“广覆盖”,积极指导金融机构组织开展“防诈进社区、防骗进校园、防诈进企业”等活动,常态化在银行网点设置反诈宣传角,播放警示案例视频,让“防诈提醒”时时入耳、处处可见,真正把防范意识送到群众身边。今年以来,辖内银行网点已成功拦截电诈数十起,避免资金损失近百万元。

“智防合力”,织密守护百姓钱袋子的安全网

随着AI变声、虚拟身份等新型手段层出不穷,传统防范模式面临更大挑战。对此,孟津监管支局探索央地协同和科技赋能的双重路径,构建全链条防护网。

强化警银联动,实行“案件快报、警银快联、资金快冻”的“三快”机制,确保风险发现能第一时间处置。依托科技手段,推动银行上线风险监测系统,对异常交易实时预警、快速拦截。发动社会合力,社区、司法、金融机构协同配合,形成“宣传+防范+打击”的闭环治理。

下一步,孟津监管支局将继续打好央地协同“组合拳”,指导金融机构不断完善防诈体系,提升一线识别力,深化部门协同机制,努力让防范更有力度、服务更有温度、治理更有深度,为维护金融安全、守护百姓钱袋子贡献更多“孟津智慧”

来源:河南经济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