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阳光普照红旗招展当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响彻云霄时100岁的抗战老兵杨树林在云南省蒙自市草坝镇的家中通过手机视频直播观看纪念大会盛况杨树林浑浊的双眼泛起泪光他颤抖着举起右手向屏幕中的天安门城楼郑重敬礼杨树林1942年17岁的杨树林在蒙自蚕
9月3日
北京天安门广场阳光普照
红旗招展
当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
响彻云霄时
100岁的抗战老兵杨树林
在云南省蒙自市草坝镇的家中
通过手机视频直播
观看纪念大会盛况
杨树林
浑浊的双眼泛起泪光
他颤抖着举起右手
向屏幕中的天安门城楼郑重敬礼
杨树林
1942年
17岁的杨树林在蒙自蚕种场务工时
被编入卢汉率领的国民党陆军第93军22师
1945年
他随部队赴越南河内接受日军投降
在驰骋滇南的战役中
面对拒绝投降的300余名日军
杨树林与战友们发起冲锋
“满脑子只剩‘打鬼子’,
连子弹打在身上都不怕了。”
这场战斗让他
首次直面战争的残酷
也见证了侵略者最终的溃败
参加解放军时的杨树林
当新型战略重器、无人作战群
依次通过天安门广场时
杨树林的儿子杨鸿飞
将手机举到他面前:
“爸爸,这是您当年想都不敢想的装备!”
老人伸手轻触屏幕
仿佛触摸到新时代国防的钢铁长城
杨树林
“打仗不是为了当英雄,
是为了让后代不再受欺负。”
杨鸿飞复述父亲的话时
窗外稻浪滚滚
此刻
滇南的稻田与北京的阅兵场
通过网络连接
——
历史与现实
在此刻完成跨越时空的对话
年轻时的杨树林 图片来源:“今日蒙自”微信公众号
来源:蒙自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