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佳木斯市委政法委对10个县级综治中心全面“体检”,针对不同问题开出差异化“药方”。推动汤原县信访接待中心、群众诉求调处中心、法律援助中心力量整建制进驻综治中心,司法行政、信访等部门设AB岗常驻,住建、民政等部门实施动态响应。同步整合信访接待、诉讼服务等职能,实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委政法委以简明路径、贴心举措、便捷服务推进四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真正把综治中心建成人民群众的“解忧中心”。
统筹资源力量
佳木斯市委政法委对10个县级综治中心全面“体检”,针对不同问题开出差异化“药方”。推动汤原县信访接待中心、群众诉求调处中心、法律援助中心力量整建制进驻综治中心,司法行政、信访等部门设AB岗常驻,住建、民政等部门实施动态响应。同步整合信访接待、诉讼服务等职能,实行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类分级、协同办理。桦川县实施功能分区、标识指引,按高频、低频、偶发事项分类设置诉求类窗口,成立特色调解室,吸纳社会力量参与,确保群众诉求有人办、依法办、马上办。郊区建立登记受理、联合调处、会商研判、应急处置等工作机制,细化评定标准,坚持首问负责、限时办结、跟踪回访闭环管理,抓实过程管理、考核评价。全市县(区)、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实现标准化运转。
创新解纷实践
事了人和“和事堂”。“和事堂里走一走,气消怨散手牵手。”这是去过“和事堂”调解室的群众常说的一句话。汤原县综治中心成立“和事堂”调解室,整合公安民警、检察官等力量,联动律师、法官、调解员和相关职能部门调解人员构建“3+X”调解模式,坚持“和”字当头,要求“事”明白摆、“理”明白讲、“法”明白用,设置稳定情绪“暂停键”,形成专业权威、群众满意的法律智囊团。
扎根基层的“红梅花”。全省“最美法律明白人”荣誉获得者秦红梅,深耕调解工作20余年,牵头成立“红梅调解室”入驻桦川县综治中心。她以“红梅调解工作法”带教13名女调解员,坚持以情动人就地化解简单纠纷、以理服人多元化解复杂纠纷、以法示人实质化解疑难纠纷,“有矛盾,找‘红梅’”已经成为当地群众的口头禅。
小背包藏着大能量。为延伸服务触角,东风区司法局建立“背包”志愿服务队,成立婚姻家庭、土地纠纷等调解组,坚持法律宣传手册、典型案例汇编等入行囊,制定下沉路线、计划,落实分区、联片责任,坚持“有一说一”“有法说法”,采取“临时法庭”等灵活方法,确保每季度街道、乡镇“行军”全覆盖。当地百姓有事就说“背包的会给我们解决!”
强化数据融合
市智慧综治信息系统汇集12345热线、110指挥中心、职能部门推送、网格员信息报送等渠道诉求,打造信息功能平台。
以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板块为例,对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类型模块录入数据信息,实施系统自动检索、分类、比对,从人工分析研判、完善处置方案,到结合事件性质、发展趋势等生成预警。从确定责任部门、处置流程与内容,到情况反馈后实施联合会商、提级督办、横向协调等化解难题。从一周内全面“回头看”、一月内全面调度、跟踪问效,真正实现数据信息“多网合一”、群众诉求“一网感知”。
同时,系统设置重点事项检索、重复事项合并等统计分析模块,与公安、信访、“云法庭”等模块数据进行智能比对分析,实现采集、筛选、整合、共享一体化。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