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发改了零件,生产还在用旧BOM开工单,结果做出来的产品装不上。采购不知道物料换了,结果多买了一堆已经淘汰的零件,压库一大堆。质量部压根没收到通知,客户投诉才发现标准变了。......
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
研发改了零件,生产还在用旧BOM开工单,结果做出来的产品装不上。采购不知道物料换了,结果多买了一堆已经淘汰的零件,压库一大堆。质量部压根没收到通知,客户投诉才发现标准变了。......其实问题的根源就是 BOM变更没管好。
BOM(物料清单)是制造业里最核心的“命根子”,BOM一旦改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研发、采购、生产、仓储、质检、售后,全链条都要跟着调整。
所以,BOM变更管理要是没做好,结果一定是乱套:要么多花钱,要么耽误交期,要么返工返修,三输。
那到底该怎么做,才能把BOM变更管得清清楚楚、不乱套?今天我就跟你聊聊这个话题。
文中示例ERP>>业务管理模板中心-企业数字化解决方案中心-简道云
大多数企业里,BOM变更乱套,主要是 缺流程、缺通知、缺版本控制、缺追溯——
1.缺通知
研发改了一个零件,结果只在自己电脑上更新了图纸,没通知采购和生产。采购还在买旧件,生产还在用老版本,最后产品就装配错误。
2.缺流程
很多公司随意改,研发一句话就能调整BOM,结果没评估过影响。改完才发现,新料交期比旧料长一倍,生产计划全被打乱。
3.缺版本控制
有的公司一套BOM同时存在好几个版本,文件名里写着“最终版V3”“最新最终版V4”,结果谁也不知道哪个才是真的最新。
4.受影响分析不到位
比如一个螺丝改型号,可能涉及几十个工单、几百个库存,结果没人提前分析。等到库存里还堆着旧物料,生产已经用上新螺丝,报废损失才发现。
5.缺追溯
改了以后,没有完整的记录,事后出了问题,谁也说不清到底哪天谁批准的,责任不明。
那到底管BOM变更要管什么?我给你捋个思路,核心目标就五个字:准、快、清、控、追。
准:BOM数据要准确,不能一会儿新一会儿旧。快:变更信息要快速传递到所有相关人。清:谁改的、改了啥、啥时候生效,要清清楚楚。控:必须有审批流程,不是想改就改。追:所有变更有日志可查,出了问题能追溯。只要这五点守住了,BOM变更基本就不会乱套。
接下来,我们就讲讲落地的方法。我给你拆成五步走:
BOM变更不能拍脑袋,必须走流程。常见的做法是用 变更单(ECO:Engineering Change Order)。
一个标准的变更流程应该包括:
发起:研发或工艺提出变更需求,填写变更单,说明改动原因、改动内容。评审:相关部门(研发、采购、生产、质检)一起评估,看看影响多大,能不能执行。审批:主管或经理批准,才算正式生效。执行:ERP系统里更新BOM,采购、生产、仓库同步调整。通知:自动推送给相关人员,比如采购知道要换料,仓库知道要冻结库存。这就像企业的交通灯,没有红绿灯,车子就乱撞。
版本混乱是最大雷区。怎么避免?
统一版本号规则:比如用 V1.0、V1.1、V2.0,谁都不能随便乱写“最终版”。强制唯一源:BOM数据必须存在ERP/PLM系统里,禁止用Excel到处飞。历史可追溯:旧版本不能直接覆盖,要能回看历史记录。这样,大家只认系统里的最新版本,避免扯皮。
变更之前,一定要搞清楚“牵连有多大”。 比如改一个电容,你得知道:
库存里有多少旧型号?已经下了多少采购订单?能不能退?有多少工单在用旧料?要不要暂停?这个分析最好让系统自动完成,ERP/PLM都能支持。系统能帮你自动列出所有受影响的订单、工单和库存。没有系统,就只能靠人肉分析,出错率很高。
这里两个关键点:
自动通知:变更一旦生效,系统自动发消息给采购、生产、仓库、质检。这样大家不用等邮件,不用口口相传,减少遗漏。权限控制:没审批通过之前,谁也不能擅自修改BOM。只有通过审批,系统才能更新,这样就杜绝“拍脑袋式改动”。最后,所有变更都要留痕:
谁发起的?谁审批的?什么时间生效?影响了哪些工单?这样,出了问题能快速定位责任,不会推来推去。
上面说的是框架,接下来我再给你几个落地的小技巧:
分清紧急和普通变更
有些变更是立刻要改的,比如安全隐患;有些可以等到下一批生产再改。别所有变更都一刀切,否则要么拖延,要么增加风险。
设立冻结期
生产上线前的一段时间,可以规定BOM禁止变更,避免生产刚跑起来就频繁出问题。
多用可视化工具
不要只靠文字,最好用图表展示变更影响,比如流程图、影响清单,这样大家一眼能看懂。
强化跨部门协作
BOM变更不是研发一个人的事,采购、仓储、生产都要参与评审,减少单点决策。
小公司也要有简单流程
很多中小企业觉得“我们人少,不需要这么复杂”。
结果越是没流程,越乱。
小公司可以简化,但不能完全没有。
比如就算没有PLM系统,也至少要用ERP加微信群通知,留个痕迹。
最后我想再提醒一句:BOM变更管理不是小事,做不好后果非常严重:
成本增加:旧料报废、新料加急采购,钱白花。交期延误:生产停线、返工,客户催单。质量风险:新旧物料混用,产品出问题。内部内耗:研发、采购、生产互相甩锅,士气低落。反过来,如果BOM变更管理到位,不仅能减少这些损失,还能提升效率:
研发改动能快速落地;采购能及时切换供应商;仓库能消化库存;生产不被打断;售后有迹可循。这就是企业的“隐形竞争力”。
BOM变更管理要想不乱套,核心就是五个字:准、快、清、控、追。
准:数据准确,只有一个权威版本。快:信息传递快,相关部门立刻知道。清:改动内容、责任人、时间点都清晰。控:有审批流程,不能随便乱改。追:有日志记录,能追溯。企业越早建立起这套机制,就越能避免踩坑。小公司可以从简单的变更单、微信群通知做起,大公司最好用ERP/PLM系统来支撑。
一句话:BOM变更不是研发的事,而是整个公司的事。谁能把BOM变更管顺了,谁的产品开发和生产就能跑得更快、更稳。
是:用ERP系统固化流程
来源:简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