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汉字不仅是识字,而是整体文化教育!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4 16:14 2

摘要:西方教育最大的问题在于各科的分裂。而国学教育最大的优势在于整合和实用性。这也体现在文字和语言方面。

西方教育最大的问题在于各科的分裂。而国学教育最大的优势在于整合和实用性。这也体现在文字和语言方面。

汉字和英语不同,汉字不仅仅是一门语言,还是一门文化,当然英语也有文化,但是英语承载的文化远远没有汉字那么深厚、广泛。

汉字可不是简单的语言沟通那么简单,汉字是现实世界的最大化模拟和认知。

所以,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只有弄懂了汉字,才能真正透析传统文化,包括我们的经典、历史、文学和艺术。

虽然我们不必每个人都是汉字专家,但是每个人都应该欣赏汉字的审美和智慧。

但很可惜,我目前还没有发现有一本很好的汉字识字书籍,原因在于这需要各个方面的专家通力合作,不仅是文字专家,还包括国学专家、文化专家、历史专家、书法专家等等。

识字的目的是什么?

不仅仅是沟通和表达,而是能够通过语言和阅读,真正掌握思想和历史,建立审美和道德。

这些就是传统蒙学的价值,比如三字经、千字文、增广贤文、笠翁对韵等等,这些可不是简单的识字。

对比现在的识字教育,我认为现在识字教育最大的问题有五点:

一、汉字的本源探索和文化延伸非常少

我们现在学汉字都是孤零零的一个字,不仅是小孩,大人也是。所以可以说识字很多,但是普遍没有什么文化。

比如日字,你不能仅仅说一个像太阳。

日还延伸出日子,地球自转,所以每个地方在一定周期内能够照到太阳光,叫作白天,不能照到的地方叫作夜晚,所以一日就等于白天和晚上,共24小时。

日又延伸到阳,一座山,向着太阳的地方叫作阳,背着太阳的地方叫作阴。

由阴阳到五行,我们可以扩散到古代的天文地理学。

二、识字的思想教育缺失

现在的识字教育仅仅是为了组词成句,以及简单的交流。

但真正的识字,是要了解这个字背后的思想,而不仅仅是认识这个字,会组几个词。

比如家,上面是宝盖头,是房子,下面是豕,意思是有房子、能养猪才是家,说明人类社会从渔猎时代走向农耕时代。

再比如数字五,五其实代表五行,阴阳和谐,五的本意是交错。五代表一个万物构成的极限数。

所以,有行伍、队伍的说法,代表一个完整的团队。

这些字的背后代表的是一种思想。

三、汉字的历史教育缺失

从汉字的发展历史以及书法历史,我们能够窥探历史发展的脉络。但是很遗憾,今天教识字,这一块完全缺失。

我们看这个“中”字:中的本意来自天文观测,上下有一个飘带,中间有一个圭盘,测量风向和日影。

但随着字形的不断演化,赋予了更多文化和政治意义。

在商代的时候,中间一竖,上下各一个飘带,代表族人从四面往氏族中心靠拢。

在周朝时期,线条变得更加粗壮和规范,强调“中”的稳固,代表中央之国和政权。

秦始皇统一之后,使用小篆,中的旗杆变得更为笔直,左右飘带完全对称,代表了秦建立中央统一集权国家,追求统一秩序。

汉至今,飘带消失,大致成为今天的这个中字,代表了一种书写效率和传播效率。

四、汉字的审美教育缺失

每一个字都是美的。比如当我们说空的时候,要先吸一口,然后腹中吐出这个“空”字,你会发现腹中空空的感觉。

当我们说“大”的时候,一股浊气往外流,代表一种格局。

“过”的时候,是不是一股气流从狭窄的通道流动。

可见,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小天地。

其实各地的方言也是汉语的一部分,从东北话中感受到直率,四川话中我们感受到一种闲适,上海话中我们能感受到吴侬软语,

粤语感受到开放和自信,客家话感受传统、谨慎、热情和客气,闽南语感受到冒险和开拓精神。

而从普通话中,我们能感受到简单和高效。

从这个角度而言,方言也是汉语教学的一部分。

再者,汉字连起来,一段一段,有了节奏和韵律,就成为诗歌,一定要让小朋友读出来、唱出来,感受到情感的共鸣和气息的共鸣。

五、汉字的道德教育缺失

中国人是非常注重道德的民族,这个道德不是我们世俗意义上的道德,而是代表真正的规律和真相,成为有道之人、得道之人。

每个字其实就是一个教育的方块,比如仁,从人从二,表示人与人之间看成一个整体,但是二又有长有短,所以仁更多又体现在上位者、资源拥有者对下层的恻隐之心。

再比如信,人言为信,说出去的话就要算数,要不打折扣,所以有一诺千金的说法。

再比如孝,就是子扶老的象形,说明孝顺要亲自去做,要知行合一。

来源:高顿学会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