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这场特殊葬礼:18人带120元祭品送别武大女硕士!咎由自取!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4 16:27 1

摘要:2025年8月,日本东京,18个人站在一个小小的墓碑前,摆上一碗贵阳牛肉粉、两杯酸梅汤,还有一碗白米饭和几片腌萝卜。

2025年8月,日本东京,18个人站在一个小小的墓碑前,摆上一碗贵阳牛肉粉、两杯酸梅汤,还有一碗白米饭和几片腌萝卜。

这些加起来不过2500日元(约合人民币120元)的食物,是他们特意从当地中餐馆订来的,也是两年前在东京公寓离世的王懿,生前最渴望的家乡味道。

来的人里,有曾和王懿在“大象公会”共事过的前同事,有她当年喊着“一起润去日本”的朋友,还有几个在日本偶然认识的华人。

他们中有人记得,王懿最后一次在社交平台发消息时,还说“好想吃口家乡的粉,哪怕只有一口”,可如今粉来了,人却早已不在。

这场迟到两年的葬礼,没有亲人到场,没有哀乐,只有偶尔响起的叹息声。

这个从贵州贵阳走出来的武大硕士,本该有无限光明的未来,怎么就一步步走到了魂断异国的结局?

时间倒回2009年。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毕业典礼上,王懿穿着硕士服,捧着毕业证书站在人群里,笑得格外灿烂。

那天她给远在贵阳的父母打电话,声音里满是骄傲:“爸,妈,我毕业了,以后能让你们过上好日子了。”

那时的王懿,确实有骄傲的资本。

1986年出生在贵阳普通家庭的她,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16岁考上吉林大学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时又跨专业考上武大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硕士。

在2009年,985院校的硕士文凭,足以让她在就业市场上如鱼得水。

父母的家里,至今还贴着她当年的奖状,从小学到大学,一张挨着一张,那是老两口最引以为傲的东西。

毕业后的王懿,先是进了“译言”工作,每天对着电脑翻译外文文章,偶尔也写些短评,那时她的文字里还带着年轻人的朝气,会为国内的进步点赞,也会为普通人的故事感动。

可没过多久,她跳槽去了“大象公会”,人生的轨迹,从这时开始慢慢偏航。

“大象公会”总爱披着“科普”的外衣,发些看似客观、实则歪曲事实的内容:一会儿说“日本的街道永远没有垃圾”,一会儿吹“西方的福利制度有多完善”,字里行间都透着对国内的贬低。

王懿在这样的环境里待得久了,渐渐被那些言论“洗脑”。

她开始觉得,国内处处都是缺点,日本才是“理想中的天堂”。

她会对着同事说“你看日本多干净,国内哪有这样的街道”,会在文章里写下“要是能去日本生活就好了”。

那时的她,还没意识到,这种对日本的盲目崇拜,会变成日后吞噬自己的“毒药”。

她开始疯狂搜集关于日本的一切:看日本的电视剧,学几句蹩脚的日语,甚至把社交平台的头像换成了日本动漫角色。

在她眼里,日本的学校比国内985强,日本的空气比国内“香甜”,去日本,成了她心里唯一的执念。

为了这个执念,王懿变得越来越自私。

2020年,她跟父母说“想去日本留学,以后回来能找更好的工作”,可家里根本拿不出留学的钱。

她没跟父母商量,转头就去找亲戚借钱,还信誓旦旦地保证:“我爸妈会担保,以后我肯定能还上”。

就这样,她靠着父母的信誉,借到了20万元。

拿到钱的那天,她没回家,直接收拾行李去了机场。

父母接到亲戚的电话,才知道女儿借了钱要去日本,夫妻俩急得一夜没睡,打电话给王懿,她却说“你们别管了,我在日本会过得很好”,然后就挂了电话,再也不接。

那段时间,王懿的父亲每天都要面对亲戚的追问,母亲则终日以泪洗面。

他们怎么也想不通,那个从小懂事的女儿,怎么会变成这样。

初到东京的王懿,确实兴奋了一阵子。

她在社交平台发了东京塔的照片,配文“终于来到了梦想中的地方”,可没过多久,现实就给了她一记狠狠的耳光。

她手里的20万元,没花在学习上,反而砸进了炒币、炒NFT的“陷阱”里——她听别人说“炒这个能快速赚钱”,就想着“赚了钱就能在日本买房,再也不回去”,可结果呢?

钱没赚到,反而亏得分文不剩,还背上了好几万的债务。

没了钱,生活瞬间就成了难题。

东京的房租贵得吓人,她只能租一间不到10平米的小公寓,里面堆满了杂物,冰箱里只有几袋过期的冷冻花椰菜——那是她之前在超市打折时买的,吃了快一个月。

她想去打工赚钱,可又放不下面子:便利店招兼职,她觉得“这是低端工作,配不上我武大硕士的身份”。

餐馆招服务员,她嫌“太累人,还要跟客人打交道”。

她想教中文,却没有授课经验和证书,根本没人愿意请她。

有一次,朋友去她的公寓,推开门就闻到一大股霉味,王懿正坐在地上啃面包,面包都有些发硬了。

朋友心疼她,给她带了一份小龙虾,她一边吃一边哭,说“好久没吃这么香的东西了,吃了这个,腿都不肿了,上楼也不喘了”。

那时的她,因为长期营养不良,腿肿得穿不上裤子,走几步路就气喘吁吁,可她还是不愿意回国,也不愿意向日本的救助机构求助。

她总觉得“回国太丢人”,也觉得“日本的救助是给穷人的,我不能要”。

为了活下去,她开始在网上向陌生网友求助,发消息说“能不能给我点钱买吃的,我快饿死了”。

有人可怜她,给她转了几十块,她就冲到便利店买饭团,一次买两个,一个当时充饥,一个留着当第二天的饭。

她的社交平台,渐渐没了之前的“光鲜”,满是对生活的抱怨:“日本的物价怎么这么贵”“为什么我找不着工作”,可她从来没反思过,自己的困境,到底是因为“运气不好”,还是因为当初的选择错了。

可即使过得如此艰难,王懿也没停止发表那些极端的言论。

新冠疫情期间,国内正在全力防控,她却在网上发消息说“国内的防疫政策太死板”,甚至公然叫嚣“核平中国”。

有人跟她争论,说“你也是中国人,怎么能这么说”,她却回“我才不跟你们这些人是同胞”,还把同胞称作“ZN人”。

见女儿迷失心智、走火入魔,连她远在国内的父亲看到时,都气得浑身发抖。

父亲曾一次次给她打电话,劝她回头是岸。

老人拿着家里珍藏的抗日先烈故事书,对着电话说“孩子,你忘了咱们中国人受过的苦吗?731部队做的那些坏事,是历史啊,你怎么能说它是虚构的?”

可王懿却不耐烦地打断他:“爸,你别老说这些没用的,要不是日本侵略,咱们还在旧社会呢!”

这句话,彻底寒了父母的心。

加上之前借债逃跑的事,父母对这个女儿彻底失望了。

他们不仅要替她还那20万元的债务,还要承受邻居的强烈谴责——有人说“你们怎么养了这么个女儿”,有人说“她这是忘了本”。

老两口每日彻夜难眠,看着墙上王懿的奖状,老泪纵横,焦虑不安。

最终,他们咬着牙,做出了“断绝关系”的决定。

不是不爱,而是这份爱,早已被女儿的所作所为彻底击碎!

2023年8月22日,东京的天气格外热。

王懿在语言学校的走廊上走着,突然眼前一黑,倒了下去。

同学把她送回公寓,她躺在床上,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只是喃喃地说“想喝水”。

第二天,同学联系不上她,破门而入时,发现她已经没了呼吸。

法医鉴定,死因是长期营养不良导致的器官衰竭,那时的她,才37岁。

很难想象,一个中国的985硕士,会在这个食物充裕的时代被活活饿死,而且发生在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

王懿的父亲接到噩耗时,沉默了很久,最后只说“我不认这个女儿了,尸体你们随便处理吧”。

他无法原谅女儿所做的一切:骗走亲戚的钱,忘了自己是个中国人,发表伤害国人的言论。

这场在东京的特殊葬礼,没有复杂的仪式,只有18个朋友的默默悼念。

有人想起王懿当年说“要在日本活出个人样”,忍不住感慨:如果当初她没有被“崇洋媚外”的思想迷了眼,如果她没有欺骗父母、背叛国家,如果她能放下面子找份工作,是不是就不会有这样的结局?

王懿魂断异国的悲剧,是那些“崇洋媚外”者最真实的写照。

他们总觉得国外的月亮更圆,却忘了自己的根在哪里,总想着逃离,却忘了只有自己的国家,才会真正接纳自己。

就像王懿,她以为日本是“天堂”,可到最后,连家乡的一碗牛肉粉都没吃上,她以为脱离了自己的国家就能过得好,可最终,还是成了异国的孤魂。

其实,他乡再美,终非故土;祖国再平凡,也是你最坚实的后盾。

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国家都不爱,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就算去了再繁华的地方,也找不到真正的归宿。

她错把扭曲的价值观当真理,错把他乡的幻影当归宿,错把父母的爱当理所当然。

希望这场在东京的特殊葬礼,能提醒那些还在做崇洋梦的人:别让一时的糊涂,毁了自己的一生;别让“崇洋媚外”,成为压垮自己的最后一根稻草。

毕竟,只有记住自己的根,才能走得更远,只有爱着自己的国家,才能活得有尊严。

来源:不一样的臭宝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