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堵没堵看脚就知道?3个信号出现快就医,别等中风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04 17:23 1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本文1791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65岁的王大爷一直觉得自己身体硬朗,平常能吃能睡,走路也挺利索。可最近几个月,他总觉得脚凉得厉害,晚上睡觉得穿两双袜子才舒服。有时候一走远点,脚就开始发麻、酸痛,坐下歇一会儿才缓过来。他本以为是“老寒腿”犯了,直到有一天走到楼下突然摔倒,送医后才发现——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早就悄悄堵住了。

医生告诉他:“其实早有迹象,只是你没当回事。”血管堵没堵,脚真的会先告诉你!尤其是中老年人,如果脚上出现这3个信号,千万别拖,以免酿成大祸。

正常人即使在冬天,摸脚也应是有温度的。可如果你的脚总是冰凉,尤其是和别人同处一室、穿一样的袜子,却唯独你脚冷,那就要警惕了。这很可能是下肢血管狭窄了,血液流通受阻,脚部供血不足,自然就冷。

特别注意:这不是普通的“体寒”问题。动脉硬化导致的足部发凉,不仅在寒天,一年四季都能感觉到冷,而且往往从一只脚开始,逐渐发展到双脚。

医院心血管专家指出,足部温度是反映末梢血液循环的“温度计”,尤其是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患者,更要警惕血管问题。

这类症状有个专业术语,叫做“间歇性跛行”。简单说,就是走路一段时间后,腿脚会酸胀、麻木、甚至疼痛,得停下来歇一会儿,缓解后才能继续走。很多人以为是腰椎问题,其实——是腿部血管在“报警”

动脉硬化闭塞症早期往往就是从这个症状开始的。血管被斑块堵住后,腿部肌肉活动时得不到足够氧气,就会出现疼痛。休息一会儿血流恢复,症状就会缓解,但这并不代表问题解决了。

如果你发现自己从能走一公里变成只能走几百米,且腿脚越来越不给力,一定要尽快就医。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约有15%患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但大多数人都没意识到,直到病情严重才发现。

这已经是血管堵塞的晚期表现。当血流严重受阻,脚趾甚至整个脚的组织得不到血氧供应,就会出现坏死、变黑,甚至形成溃疡。这种情况下,保住脚比走路更重要

医生指出,很多糖尿病患者“脚烂了”才来看病,其实早些时候脚就已经在“求救”了。如果及时发现并进行血管介入治疗,是完全有可能保住肢体的。

一旦脚趾发黑、脚部伤口久不愈合,一定要尽快去医院血管外科排查动脉问题。

血管为什么会堵住?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它是长期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血管内壁被脂质沉积,形成动脉粥样斑块,时间一长,这些斑块会变大,甚至破裂,引发血栓,直接导致血流中断。

血管堵在哪里,问题就出现在哪里:

堵在心脏,是心梗;

堵在脑子,是中风;

堵在腿上,就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严重时甚至截肢。

所以别以为脚上的问题是小毛病,有时候它反映的是全身血管的“大危机”。

好消息是,血管堵塞是可以早期发现的。医生推荐的检查方式包括:

踝肱指数(ABI)检测:简单无创,能初步判断下肢血管是否狭窄;

下肢血管彩超:能直观看到血管是否有斑块、是否通畅;

CTA(血管CT)或DSA:在必要时进一步明确堵塞程度。

建议50岁以上人群,特别是“三高”患者,每年做一次下肢血管检查。

如何预防血管堵塞?医生给出4个建议

控制三高: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是动脉硬化的三大推手,必须严格控制。

戒烟限酒:烟草中的尼古丁会直接损伤血管内皮,加速斑块形成。

饮食清淡、规律锻炼:多吃蔬菜水果、粗粮,控制油脂摄入,每周至少锻炼150分钟。

遵医用药:如已确诊动脉硬化,应按医嘱服用他汀类降脂药、抗血小板药物等,不可擅自停药。

写在最后

很多人以为中风、心梗是“突然发生”的,其实它们早就有“前奏”。只不过你没听懂身体的“暗示”罢了。脚是离心脏最远的地方,却能最早感知血管的问题。别等摔倒了、坏疽了才后悔,那时候不仅是走路的问题,可能连命都保不住。看脚识血管,别把危险踩在脚下。

参考资料: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

中华医学会血管外科学分会. 《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诊治指南(2020年版)》

南京鼓楼医院心血管内科专家访谈. 健康时报. 2024-10-18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来源:医师话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