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贵州理工学院全体师生收看大会直播,共同见证举世瞩目的历史时刻。
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贵州理工学院全体师生收看大会直播,共同见证举世瞩目的历史时刻。
师生观看大会直播
收看过程中,师生们心潮澎湃,纷纷表示要铭记历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汲取伟大抗战精神的磅礴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师生观看大会直播
贵州理工学院党委书记肖建宗说,八十载岁月峥嵘,山河已无恙;八十载薪火相传,浩气永长存。九三阅兵,是对这段不容磨灭历史的铭记,是对历史正义的捍卫;九三阅兵,是对无数牺牲先烈的缅怀,传承他们点燃的精神火炬;九三阅兵,是对现在和平的珍视,展示捍卫和平的信心;九三阅兵,是对开创未来的决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马克思主义行,中国人民解放军强,归根结底是共产党能。祝愿祖国繁荣昌盛。
“我们党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极大提升了国民综合素质,培育大批创新人才,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显著增强国家核心科技实力,迎来了军事装备和各类装备蓬勃发展的今天。”贵州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潘良明表示,贵州理工学院将紧扣“四个面向”,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凝聚师资队伍,培养人才,提升科技研究水平,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贡献贵理工应有力量。
师生观看大会直播
“观看完阅兵式,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学校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总支书记、校团委书记袁小松说,作为高校教师更应时刻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倾心竭力为民族复兴伟业培养更多栋梁之才。国家的未来系于青年,青年大学生更应时刻做到“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清澈纯粹,奋勇担当,用青春和热血铸造新的荣光。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不仅是对历史的庄严致敬,更是新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契机。通过历史与现实的交织、精神与力量的传递,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鲜活素材。”学校党委学生工作部(处)副部(处)长蒋文韬表示,下一步,学生工作部将以此为契机,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学生学习抗战历史、英雄事迹,引导青年大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共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树立“强国有我”的使命感。
师生观看大会直播
学校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郑伟表示,作为高校基层党组织,肩负着新时代青年教师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新时代的青年师生务必铭记历史,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成己立人,把个人的成长成才和发展融入国家战略和前途命运之中,做一个不负时代不负民族不负历史的“理工人”。
学校人工智能与电气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孟兰说:“我们要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引导学院师生铭记历史,厚植爱国情怀,激发奋斗动力,坚定信心永远跟党走。同时,传承团结奋斗精神,凝聚奋进力量,锐意开拓进取,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师生观看大会直播
“当一排排‘国之重器’以最威严的姿态驶过天安门,当一架架自主研发的战鹰划破长空,此时此刻心中充满骄傲和自豪,但更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前所未有的紧迫感。”学校航空航天工程学院院长陈霖周廷说:“‘航空报国 航天强国’八个字早已深深镌刻进我们的办学基因。九三阅兵式上闪耀的辉煌,倒映着我们每一个航空航天教育科研工作者共同的理想与荣光,极大地增强了我们的行业认同感和使命感,是我们克服困难、砥砺前行的精神源泉,更加坚定了我们继续办好航空航天特色学科专业的决心。”
“受阅装备全方位体现了机械工程与航空航天技术的深度交融,而这一成果的背后是设计、工艺、测控等机械工程核心技术的有力支撑。”学校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袁森表示,机械工程学院将聚焦航空航天产业,围绕“贵州省航天地面装备科技小院”等平台建设,不断强化团队和内涵建设,提升教学科研能力,深化产学研用,致力于培养兼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机械工程人才,为提升我国航空航天装备的自主研制能力贡献智慧与力量。
师生观看大会直播
学校矿业工程学院教师王致嫣说,作为一名从事安全工程教育与研究的教师,自己愿在教学与科研中植入和平发展理念,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与国际视野,把家国情怀融入课堂,把安全理念融入生命,汇聚专业力量,为国家和平发展与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程涛说,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课教师,将继续深挖这类活动的育人元素,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赓续红色血脉,树立“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远大志向,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这场庄严盛大的阅兵仪式让我心潮澎湃,也更深刻地体会到自身工作的时代意义与责任使命,它将激励我进一步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械工程学院辅导员陈茂说,接下来将通过主题班会、党史学习教育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以受阅官兵为榜样,引导学生严于律己、追求卓越;结合阅兵展示的科技力量,鼓励学生夯实专业基础,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需要。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学生欧佳乐说,作为新时代青年,要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事业,才能让青春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中,踏出如阅兵步伐般坚定的回响,成为永远向前的“青春方队”。
贵州教育报记者 肖知潞
编辑 陈茜茜
二审 贺韬
三审 刘钢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