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3日,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空壳树乡罗家坪村,102岁的抗战老兵彭长竹在ICU病房里看完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的阅兵仪式。当晚九时三十分,老人安详离世,走完了他跨越两个世纪的人生历程。
监护仪的光线映照着老人满是皱纹的脸,当阅兵式的画面在屏幕上亮起,他那双见证了一个世纪风云的眼睛,闪现出别样的神采。
2025年9月3日,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空壳树乡罗家坪村,102岁的抗战老兵彭长竹在ICU病房里看完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的阅兵仪式。当晚九时三十分,老人安详离世,走完了他跨越两个世纪的人生历程。
病床上的彭长竹戴着氧气面罩,身体虚弱,但当阅兵式的画面出现在电视屏幕上时,他的眼神变得异常明亮。医护人员回忆说:“老人看得很专注,尤其是看到徒步方队经过时,他的手指微微颤动,仿佛在回忆什么。”
01战火青春,右眼永失光明
1939年秋天,中华民族正处于最危难的时刻。彭长竹作为国民党新编第六军暂5师的一名战士,参加了惨烈的第一次长沙会战。
在那场血肉横飞的战役中,年轻的彭长竹与日寇展开白刃战。战斗中,一名日本士兵的刺刀刺中了他的右眼,顿时血流如注。由于战地医疗条件有限,他的右眼永远失去了光明。
“那是国家最困难的时候,但我们从没想过放弃。”彭长竹多年前接受采访时这样回忆。这次负伤给他留下了终身残疾,但他没有离开部队,伤愈后被编入73军,继续抗战。
02 急奔三百公里,血战常德
1943年冬天,日军侵犯常德,常德会战打响。已经因伤退役的彭长竹得知消息后,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重返战场。
当时没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这位身上已经带着战伤的老兵,凭借一双脚板,翻山越岭急奔三百公里,主动赶往常德参战。
常德会战是抗战史上最惨烈的战役之一,中日双方进行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巷战。彭长竹在这场战斗中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险丢性命。他曾经回忆说:“常德城的每一寸土地都被血染红了,但我们不能后退,身后就是我们的父老乡亲。”
03跨越历史的认可
2015年9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为彭长竹颁发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勋章。这枚勋章代表着国家对所有抗战老兵贡献的认可,无论他们当年属于哪支部队。
彭长竹生前十分珍视这枚勋章,常常抚摸着它回忆往事。他说:“我们当年当兵打仗,不是为了哪个党派,是为了中华民族不被灭亡。”
桑植县是贺龙元帅的故乡,也是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但在这里,国民党抗战老兵同样受到了尊重和关怀。当地政府为彭长竹提供了优抚政策,确保他晚年生活无忧。
04 最后的阅兵式
2025年9月3日,102岁的彭长竹身体已经非常虚弱,住在ICU病房。但他有一个心愿——再看一次阅兵式。
医护人员得知后,特意在病房内安排了电视转播。当铿锵有力的步伐声响起,当国产新型武器装备驶过天安门广场,老人混浊的眼睛里闪现出光彩。
“这是他生命最后时刻最坚持的事情,”值班医生说,“看完阅兵后,老人表情平静,当晚九点半安详离世。”
彭长竹的追悼会上,摆满了他生前获得的勋章和纪念品。其中最为醒目的是那枚70周年纪念勋章,旁边摆放着他在不同时期的照片——从青涩的年轻士兵到百岁老人。
他的一生仿佛一部活的历史教科书,记录着国家从战乱到繁荣的艰辛历程。
老人最终在胜利日这天告别了他用青春和热血守护过的国土,完成了一个抗战老兵最后的使命。
来源:小鲶鱼史诗品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