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AI技术的浪潮席卷各行各业,阿里巴巴、京东、抖音、快手等巨头企业纷纷加大AI领域的投入,而一向行事低调的小红书也在这一浪潮中展现出了其雄心壮志。
小红书纳入一员大将,深化AI应用布局
2024年,AI技术的浪潮席卷各行各业,阿里巴巴、京东、抖音、快手等巨头企业纷纷加大AI领域的投入,而一向行事低调的小红书也在这一浪潮中展现出了其雄心壮志。
据晚点LatePost独家消息,数月前,小红书成功招募到原今日资本合伙人戴丽丹,并任命其为首席战略官(CSO),负责公司的战略业务。
图源:晚点LatePost
戴丽丹的加入,无疑为小红书的AI应用布局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戴丽丹的职业生涯可谓丰富多彩。她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机系,随后在百度任职,仅用两年时间便升任百度地图产品经理,并带领了一支30人的产品设计师团队。
此后,她前往哈佛商学院攻读MBA,毕业后加入今日资本,并在2022年晋升为合伙人。
据有新Newin透露,戴丽丹在小红书将直接向CFO章子琦(薯名:曼巴)汇报。章子琦在前任CFO杨若离职后,接手了小红书非业务部分的领导工作。
在章子琦的带领下,小红书的财务投资团队凭借后台数据的独特优势,主要在新消费赛道进行投资,并引入了多位来自高瓴等一线美元基金背景的成员。
此外,章子琦还带领团队投资了大模型公司MiniMax和月之暗面。
晚点LatePost表示,随着AI底层大模型公司估值的大幅上涨,早期投资窗口逐渐关闭,以大模型能力为基础的AI产品和应用开始成为投资热点。
据统计,2024年公开的AI应用投资事件超过500起,总金额超过3000亿人民币,创下了过去十年的新高。
在此背景下,小红书也将AI应用作为了战投团队的重点投资方向。
据悉,小红书原投资团队将继续进行财务投资,而戴丽丹则负责组建一个更专注于硬科技和AI应用的战略投资团队,特别关注大语言模型等新技术对小红书核心业务和产品形态的影响和机遇。
这一调整充分展示了小红书积极拥抱技术变革的决心。
事实上,与互联网大厂相比,小红书入局大模型的时间并不晚。
早在2023年3月,小红书就筹备了独立的大模型团队,核心成员来自广告业务的NLP技术团队,并由拥有多年AI和音视频算法相关从业经历的张德兵负责。
张德兵在去年的小红书REDtech青年技术沙龙上分享了小红书大模型的三个主要布局方向:一是多模态技术在小红书内部应用场景的具体落地;二是针对内容创作者,借助AIGC工具降本增效;三是更关注成本。
而今年,小红书已经在部分内部产品中灰度测试了自研通用大模型基座“小地瓜”。
作为内容社区,小红书的AI产品主要分布在对话社交功能、绘图内容生成功能和搜索功能等方面。
在图片生成方面,小红书的动作尤为迅速。在筹备独立大模型团队后不久,小红书就推出了AI绘画产品Trik,主打中国风AI绘图。
AI绘画产品Trik 图源:小红书
尽管后续因版权争议而下线,但小红书很快又内测了AI配图“此刻”和涂鸦功能,允许用户通过输入文字或绘制涂鸦来生成封面配图。
然而,目前这一功能仍偏向于娱乐属性,生成的图片模板相对简单,质量也有待提高。
在AI对话方面,小红书投入测试的产品最多。
既有偏向情感陪伴的“AI宠物小伙伴”,也有娱乐属性更强的“AI角色生成”和“AI声音扮演”,还有侧重用户内容整理与互动属性的“Davinic”(达芬奇)和“薯队长的小助理”。
Davinic达芬奇 图源:小红书
在“万模大战”的时代背景下,小红书早已不再是局外人。而是以一种积极的姿态,拥抱AI技术的变革,不断深化自身在AI应用领域的布局。
小红书谨慎摸索,AI规则尚待明确
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相比于其他企业,小红书在大模型之路上尤为保守和低调。
这种态度在AI产品的上线范围上有所体现。例如,“达芬奇”这一AI产品在今年6月份时,其站内自我介绍仍带有神秘色彩,要求用户若发现其存在,需先保密。
据知情者透露,小红书之所以对上线新AI产品持谨慎态度,主要是担心破坏现有的内容生态。
小红书作为一个活跃度较高的内容社区,其内容生态以真实用户的种草分享为核心。如何在不破坏这一生态的前提下,将AI融入其中,成为小红书面临的一大难题。
事实上,作为内容社区,小红书在布局大模型方面拥有显著优势。其在搜索算法上的优势,以及站内优质的原创图文笔记和丰富的评论区,构成了一个庞大的语料数据库。
然而,如何精准把控大模型的优化方向,却是小红书摇摆不定的原因所在。
以“达芬奇”为例,若智能化程度过低,则难以吸引用户;若智能化程度过高,则可能分走原创博主的流量。这种矛盾在小红书的AI智能产品上普遍存在。
在追求娱乐性和功能性的同时,小红书也深知干货内容的重要性。但如何在主观性与客观性之间找到平衡点,也是一个不易解决的问题。
此外,随着小红书向AI领域的尝试和探索,AI内容隐患也逐渐浮出水面。
当小红书以站内内容作为大模型的优势时,原创内容背后的创作者却陷入了担忧。AI模型在采集、复制站内数据作为训练语料时,如何保障著作权问题,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例如,前文提到的AI绘画产品TriK就曾因被质疑侵权而与创作者对簿公堂。目前,关于将作品用于大模型语料训练是否属于合理使用范畴,法学界和产业界仍存在争议。
不过,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在AI搜索上的应用与方向上,小红书似乎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前进的道路。
在今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小红书技术副总裁王晓博表示,他们希望通过多模态大模型让AI能够像人一样理解小红书的内容,不仅能够进行内容的整理和问答,还能辅助用户进行更便捷的内容创作。
通过对内容和用户的深度理解,小红书旨在更好地建立内容和用户之间的关联和匹配效率。
同时,王晓博还提到,用户在日常搜索中往往需要经过多步才能获得想要的答案。为此,小红书将基于大模型使用Search Agent来模拟用户的多次搜索过程,并直接交付答案给用户,从而提升搜索效率。
小红书技术副总裁王晓博 图源:中国计算机学会
目前,约七成的小红书活跃用户有主动搜索行为。
据媒体透露,过去一年小红书的搜索量接近翻倍,日均搜索量已经超过百度的一半。这一数据表明,小红书在AI搜索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既然小红书已经抓住了AI这股风,那么它将如何借力这股风,或许正在探索属于自己的答案。
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明确AI规则,保障创作者权益,将是小红书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科研与商业化并进
而在加速推进AI技术的同时,小红书也没有忘记“搞钱”。
近期,市场传出消息称,小红书对内部架构进行了重大调整,将商业化、社区、电商的算法部门整合为一个新的应用算法部,由社区技术负责人夏侯兼任,直接向技术副总裁王晓博(风笛)汇报。
这一举措旨在更好地平衡社区生态与商业化需求,预示着小红书的商业化步伐或将进一步提速。
然而,在小红书下定决心推进商业化的同时,其面临的挑战也从“是否要商业化”转变为“如何商业化”。
但对此,小红书似乎已经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据36氪消息,小红书商业化业务已确定2025年的三大发展方向。
首先,在行业布局上,小红书将不再局限于消费品领域,而是向更多行业扩展,特别是在生活服务等线索行业寻求突破。这一战略调整意味着小红书将引入更多元化的行业和客户,为其商业化之路注入新的活力。
其次,在商业产品能力方面,小红书将更加注重种草投放的优化、投后度量的精准以及客户生意线索的直接交付。这些举措旨在提升小红书商业化产品的竞争力,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最后,在生态建设上,小红书将采取更加开放的策略,与更多平台、不同行业的商家品牌、MCN机构等形成紧密连接。这一举措将促进小红书生态的多元化和繁荣,为其商业化之路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图源:36氪
不过,作为一个以内容社区起家的平台,小红书在商业化进程中仍需面对“平台调性”与“增长”之间的平衡难题。过度的商业化可能会侵蚀社区内的信任根基,破坏平台原有的调性。
目前,已有不少声音开始质疑小红书是否已经从种草平台转变为“卖货”平台。
因此,如何在商业化与内容之间找到平衡点,成为小红书后续发展的关键。同时,小红书还需应对“增长”这场硬仗,如何在保持平台调性的同时实现快速增长,也是其必须面对的挑战。
作者 | 吴昕
来源:雷霆战神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