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肝癌治疗中,外科手术始终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尽管近年来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系统治疗手段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手术切除依然是肝癌患者实现长期生存的关键。【医悦汇】对话大咖栏目特邀请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毕新宇教授,深入剖析肝癌外科治疗的核心价值、优势以及精准评估
编者按:在肝癌治疗中,外科手术始终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尽管近年来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系统治疗手段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手术切除依然是肝癌患者实现长期生存的关键。【医悦汇】对话大咖栏目特邀请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毕新宇教授,深入剖析肝癌外科治疗的核心价值、优势以及精准评估的关键要素。
访谈专家
毕新宇
▶ 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
▶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肝胆外科负责人
▶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学组委员
▶ 首都医科大学肝癌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副主任
▶ 北京医学会肿瘤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 国家肿瘤质控中心肝癌质控专家委员会委员兼秘书
▶ 北京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肝脏学组委员、秘书长
▶ 中国医促会肝脏肿瘤学分会常务委员
▶ 北京抗癌协会肝胆胰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肿瘤外科医师委员会委员
▶ 作为主要成员承担国家及省部级课题6项,其中“863”课题2项,国家重大专项课题2项,北京市课题2项;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SCI论文40余篇。
▶ 参编论著6部,其中2部任副主编,参译译著1部。
▶ 获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一项,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一项。
医悦汇:在肝癌的多种治疗方法中,外科治疗处于怎样的地位?为什么说它是肝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重要途径?
毕新宇教授:肝癌的治疗已进入多学科综合治疗时代。近年来,系统治疗,包括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显著进步,极大地提升了肝癌的整体疗效,尤其是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期。以往,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期仅为4~6个月,而随着第一代靶向药物索拉非尼的出现,生存期延长至10个月。如今,在有效的系统治疗下,患者生存期超过20个月已不再罕见。
然而,即便如此,手术切除依然是肝癌患者实现长期生存的最重要手段。作为肝癌的根治性治疗方式,手术切除能够完整地去除肿瘤,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生存机会。从临床数据来看,对于可切除的肝癌患者,其5年生存率可达50%~60%。相比之下,最新的Ⅲ期药物治疗临床研究显示,对于不可手术的肝癌患者,即使采用最佳治疗方案,5年生存率也仅为19.2%。这表明,手术切除为患者带来的5年生存率明显更高。
此外,对于一些初始不可手术的患者,通过有效的系统治疗将其转化为可手术状态后,其术后5年生存率与初始可切除患者相当,也能达到接近50%~60%的5年生存率。
因此,目前的治疗策略是:对于可手术的患者,应尽量选择手术治疗;对于不可手术的患者,通过有效的转化治疗,使其具备手术条件,从而争取手术机会,以实现长期生存的目标。
医悦汇:与消融治疗、放射治疗(如钇90微球)、化学治疗等其他方法相比,外科手术治疗肝癌的优势是什么?
毕新宇教授:与消融、放射(包括外放射和内放射,如钇90属于内放射)以及化学治疗相比,肝癌的治疗手段从根治性角度来看,可分为两大类:根治性治疗手段和非根治性治疗手段。
根治性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射频消融和肝移植。手术切除可完整移除肿瘤,为患者带来良好的治疗效果。射频消融作为一种根治性治疗手段,其适应范围相对较窄,适用于直径小于2厘米、位于肝实质内且与血管距离较远的肿瘤。对于符合消融标准的患者,其疗效与手术相当,且具有微创性,仅需通过消融针即可实现治疗效果。肝移植则不仅能完整去除肿瘤,还能消除肿瘤生长的环境,即肝硬化背景。在我国,肝癌多由慢性乙型肝炎发展为肝硬化,进而演变为肝癌。手术切除虽能去除肿瘤及部分肝组织,但剩余肝脏仍存在肝硬化背景,可能存在肝癌复发风险。而肝移植可替换整个病肝,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整体生存率。然而,肝移植适应证严格,且因供体缺乏,其应用范围不如肝切除广泛。
非根治性治疗手段包括内放射治疗、介入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这些治疗手段虽不能完全去除肿瘤,但在控制病情、缓解症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相较于非根治性治疗手段,根治性治疗手段无疑是首选,因其能够彻底去除肿瘤,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结果。
由此可见,手术切除仍是肝癌患者实现长期生存的最佳治疗选择。
医悦汇:哪些肝癌患者适合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在选择手术治疗时,需要考虑/评估哪些因素?
毕新宇教授:在评估肝癌患者是否适合手术时,需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
一、肿瘤因素
肝癌作为一种局部治疗手段,手术切除主要适用于早期患者。早期肝癌的定义是肿瘤局限于局部,未发生远处转移,且肿瘤大小、与血管的关系以及数量等特征均在可控制范围内。若肿瘤已侵犯血管,易发生远处播散,手术效果将大打折扣。此外,若肿瘤为多发性且数量超过三个,术后复发和转移的风险较高,预后不佳。因此,需仔细评估肿瘤的大小、部位、与血管的关系以及是否存在远处转移等情况。
二、肝脏功能及残肝体积评估
肝癌不仅涉及肝脏肿瘤本身,还与肝脏的背景疾病密切相关。在我国,最常见的肝脏背景疾病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在评估患者是否适合手术时,需充分考虑肝脏功能能否耐受手术。即使肿瘤较小,若肝功能已失代偿,如患者已出现腹水、慢性肝功能不全等表现,手术风险极高,术后恢复困难。此外,若需进行较大范围的肝切除,还需评估剩余肝脏能否维持正常功能。肝脏是人体不可或缺的重要器官,与脾脏、胃等器官不同,不能完全切除。因此,对于合并肝硬化的患者,残肝体积需达到40%以上;若无肝硬化,残肝体积至少需保留30%。通过准确评估肝功能和残肝体积,可为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重要依据。
三、全身状况评估
除了肝脏功能和肿瘤特征外,还需全面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即使肝功能良好且肿瘤处于早期,若患者存在严重的心肺疾病或其他影响手术安全的因素,手术风险依然较大。因此,在决定是否进行手术时,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患者的整体预后。
审阅:毕新宇教授|音频:粘洞|撰稿:Luna
来源:医悦汇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