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经验 | 运河商务区党工委:党建串“链”助推区域融合发展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4 18:24 1

摘要:为答好市委“二十年之问”,通州区各级党组织扎实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聚焦服务保障副中心高质量发展和区委“11311”工作体系,立足大党建工作格局,筑牢坚强堡垒、发挥引领作用、深化品牌打造,不断推动党建引领副中心共建共治共享。

编者按:为答好市委“二十年之问”,通州区各级党组织扎实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聚焦服务保障副中心高质量发展和区委“11311”工作体系,立足大党建工作格局,筑牢坚强堡垒、发挥引领作用、深化品牌打造,不断推动党建引领副中心共建共治共享。

“通州组工”特别推出“基层·经验”专栏,聚焦城市副中心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各领域和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党员队伍教育管理等重点工作,持续分享各级党组织以党建引领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和典型经验。敬请关注!

运河商务区充分发挥党建在推动区域高质量融合发展中引领作用,形成以党建“组织链”为核心牵引的“1+5”工作模式,推动园区“产业链”“管理链”“创新链”“人才链”“服务链”聚链成势,将党的政治和组织优势打造为助推园区经济能级提升、产业集聚发展、社会治理效能提升及民生品质改善的“红色动能”。

建强“组织链”,构建园区组织新优势

坚持以高质量党建系统谋划推进高质量发展。一是把牢政治方向。党工委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依托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等载体,系统研学并跟进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重要论述,确保党的创新理论在园区落地生根。二是织密组织体系。在机关党建工作中,下设两个机关党支部委员均由90后年轻干部担任并分布在关键业务科室。各职能科室负责人80%以上为党员,形成“关键岗位有党员、业务骨干是党员”的良好局面。在区域党建工作上,形成内部联合、外部联动的工作机制。对内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各科室主动参与,加强协同配合。对外联合属地形成工作合力,构建运河商务区党工委抓统筹服务,属地负责具体党建群团工作的格局。三是强化专业赋能。党工委牵头设立“园区干部素养提升计划”,邀请党校教授、科研院所等机构专家,聚焦园区主导产业和未来产业需求,开展靶向培训及讲座,培养干部成为懂产业、善招商、会服务的复合型行家里手。

赋能“产业链”,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将党建工作与产业链发展深度融合,推动决策部署加快落实。一是针对园区产业特性定制党建联动模式。与相关属地构建“党建引领+产业服务+空间载体”多方联动工作机制,整合政企资源,为优质企业“牵线搭桥”,打通政策落地与行政审批全流程通道。通过党建引领,与上级部门常态化联动,建设公共服务展厅,为企业提供有效政策与公共服务保障。与高校建设校企联合基地、搭建影视拍摄服务线上平台,完善产业配套设施与服务机制,吸引链主企业实质性入驻,带动产业集群发展。目前已落户包括优酷传媒、凤凰数字科技等超100余家网络视听头部企业。二是发挥党员先锋作用,设立党员先锋岗、招商攻坚队,将党组织作用延伸至招商一线,确保项目落地。截至2025年上半年,运河商务区注册企业20258家。

升级“管理链”,提升基层服务效能

探索党建引领园区精细化治理新路径。一是以“民呼我为”为导向,建立党员带头的诉求处置机制,针对民生问题定期开展全域“地毯式”调研,建立动态管理台账,提前梳理并介入潜在问题。在接诉后第一时间响应并持续回访,优化衍生问题及关联领域事项,推动服务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预防,提升治理效能及群众满意度。未诉先办市民云报事小程序运行2个月来报事处置率达100%,城管立案率同比下降55%,12345投诉量同比下降超20%。二是创新试行“物业城市”模式,抽调党员骨干力量成立“物业城市”工作专班,通过“国有企业与市场化合资运营模式”推进管理服务机制改革,统筹区域一体化管理。专班创新性地拓展空间运营维度,与通城建集团协同对接专业企业,支持物业公司引入绿色能源光伏先进技术,试点打造零碳书屋及低碳餐车,满足园区内商务人员日常需求的同时,打造独具特色的低碳商务地标。

激发“创新链”,构建创新发展的优质生态

党工委联合绿交所、ESG研究院,打造“党建+绿色金融”平台,以“政-研-产-投”模式打造国内首个城市级综合ESG创新平台——“副中心ESG绿色产业创新引擎”项目。在政府端开展ESG创新发展试点、率先将ESG理念纳入政府采购领域、落地全国首个CCER碳交易涉税案件审理,在ESG生态体系建设方面发挥政府引领作用。在研究端牵头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共同设立北京ESG研究院,推动研究成果落地及转化。在产业端成立国有ESG服务公司,推动ESG产业生态集聚,支持ESG理念在多领域应用发展。在投资端设立副中心ESG基金,降低企业投融资难度。城市副中心“两区”建设五年来形成百余项制度创新,包括7项国家级、11项市级案例,落地了全国首单不动产信托财产转移登记等一系列首创性成果。

凝聚“人才链”,强化高质量人才保障

运河商务区紧扣企业人才需求,组建以党员骨干为核心的“人才服务先锋队”开展政策对接与先锋服务。一是召开人才引进政策宣讲会,聚焦企业关注的政策开展“一对一”答疑,为30余家企业解答引才、用才、留才难题,并与企业建立长效沟通机制。二是优化国际人才发展环境。协助区内银行及海外分行打通与外管局的合作路径,为中行通州分行与中华遗嘱库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提供支持,推动形成“专业服务+金融机构”跨境遗产继承机制,为外籍人才在副中心更好地工作与生活提供高效、规范、便利化服务,解决外籍人才在京生活的后顾之忧。

优化“服务链”,完善政企合作机制

运河商务区党工委持续完善“找人才、找政策、找服务、找资金、找空间、找市场”的“六个找”服务体系。通过定期深入企业一线走访调研,主动问需,提供政策解读、人才招聘、政策申报、项目对接等一站式服务,解决企业“成长的烦恼”,提升服务能力。深入落实“服务包”机制,为95家“服务包”重点企业配齐“服务专员”。联合相关部门通过举办企业座谈会、营收指标调度会、人才引进政策宣讲会等为相关企业解决政策兑现、政企对接、业务合作等诉求。同时积极建立企业与高校对接机制,为企业人才引进需求与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双向沟通交流平台,为园区高质量发展凝聚人才力量。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