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轻视的幽门螺杆菌:胃痛、胃胀、反酸?可能是它在作祟!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04 18:28 1

摘要:不少人拿到体检报告,看到 “ 幽门螺杆菌阳性” 就慌了:“我是不是要得胃癌了?” 也有人不当回事:“没不舒服,不用管。” 但其实,这两种态度都偏了——幽门螺杆菌虽被列为Ⅰ类致癌原,但感染后千万别盲目恐慌,但也不能听之任之。今天就和我们一起把幽门螺杆菌的“来龙去

不少人拿到体检报告,看到 “ 幽门螺杆菌阳性” 就慌了:“我是不是要得胃癌了?” 也有人不当回事:“没不舒服,不用管。” 但其实,这两种态度都偏了——幽门螺杆菌虽被列为Ⅰ类致癌原,但感染后千万别盲目恐慌,但也不能听之任之。今天就和我们一起把 幽门螺杆菌的“来龙去脉”弄清楚。

究竟是什么?胃里的“顽固菌”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主要寄生在人体胃内的螺旋形、微需氧细菌,也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能在胃内强酸环境中存活的细菌。它个头很小,长约2.5-4微米,凭借螺旋形的身体和一端的鞭毛,能灵活穿过胃内的黏液层,牢牢吸附在胃黏膜表面“定居”。

🌟 直接伤黏膜:释放毒素破坏胃黏膜细胞,导致炎症、糜烂;

🌟 搅乱胃环境:让胃酸分泌异常,可能引发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 长期有风险:反复刺激胃黏膜修复增生,少数人经过数十年可能出现细胞突变,增加胃癌风险(划重点:仅“少数人”,不是必然)。

怎么传染?这些习惯要注意

幽门螺杆菌靠“人传人”,传播途径超贴近生活:

· 粪-口:喝生水、吃没洗干净的菜;

· 口-口:共用餐具、没分餐、亲吻;

· 胃-口:呕吐物污染食物/餐具。

家人中若有感染者,共餐时未使用公筷,其他人感染风险会因此升高。

怎么查?首选这两种方法

尿素呼气试验(首选)

无创无痛,喝含标记尿素的试剂,30分钟吹两口气就能查。

注意:检查前要空腹2小时;近4周未吃抗生素、铋剂以及有抗炎作用的中药;近2周未应用奥美拉唑等PPI类药物,否则会影响检测结果。

胃镜检查

不仅能查幽门螺杆菌,还能明确胃黏膜有没有炎症、溃疡、肿瘤等病变。特别是对于有胃痛、反酸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能“一站式”排查胃部病变。

此外,对于小孩、孕妇或不能配合呼气试验的人也可以通过粪便抗原检测来进行幽门螺杆菌筛查。

阳性就要吃药?具体还要看情况

根据相关指南、共识明确,有以下疾病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建议必须根除治疗:

👉 有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 有胃癌家族史,或做过早期胃癌手术;

👉 长期吃阿司匹林等抗炎药,或有胃痛、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

如果没症状、也没有以上风险,建议和医生沟通,评估后再决定是否治疗,盲目用药可能增加耐药风险。对于需要接受治疗的患者,医生会根据你所在地区的抗生素耐药情况、肝肾功能等调整,切勿自行用药。

怎么防?日常做好这几点

目前没有幽门螺杆菌疫苗,预防重点是切断传播途径:

① 饭前便后用肥皂+流动水洗手;

② 家庭聚餐用公筷公勺,别口对口喂孩子;

③ 喝开水、食物彻底煮熟,生熟菜板分开;

④ 定期洗牙,做好口腔卫生。

消化科医生特别提醒:

很多人觉得“查了幽门螺杆菌,就不用做胃镜”,这是大错特错!幽门螺杆菌检测只看“有没有细菌”,看不到胃黏膜实际情况。而胃镜可以直接看食管、胃、十二指肠,发现溃疡、肿瘤,还能取组织查病理,来区分良恶性。

如果您有 反复胃痛、 大便发黑等症状,或 年龄超40岁、有 胃癌家族史,哪怕幽门螺杆菌阴性,也建议进行胃镜检查。只有科学检测、规范治疗、做好预防,才能管好这个“胃里的破坏者”。

本文作者

侯炳旭 主治医师

消化内科一科

擅长消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如各种类型肝病(肝损害、肝硬化等)、重症胰腺炎、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消化道早癌等。

审稿专家

马利转 副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一科

擅长消化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尤其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性重症胰腺炎等急危重症患者处理方面拥有丰富临床经验。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