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切实破解辖区就业困难人群“顾家难就业、就业难顾家”的困境,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妇联、呼和浩特市妇联、回民区妇联、三顺店社区妇联及内蒙古自治区女企业家协会的帮助下携手华侨育才职业培训学校李校长带领的“爱心妈妈”团队,以非遗手工编织为核心抓手,开展免费技能培训帮扶
为切实破解辖区就业困难人群“顾家难就业、就业难顾家”的困境,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妇联、呼和浩特市妇联、回民区妇联、三顺店社区妇联及内蒙古自治区女企业家协会的帮助下携手华侨育才职业培训学校李校长带领的“爱心妈妈”团队,以非遗手工编织为核心抓手,开展免费技能培训帮扶行动,将传统技艺转化为就业增收的“金钥匙”。
此次帮扶行动依托妇联组织联动优势,形成“自上而下统筹、自下而上落地”的服务闭环:内蒙古自治区妇联统筹资源方向,明确非遗技能帮扶的公益属性;呼和浩特市妇联衔接市级非遗项目资源,为培训提供专业指导;回民区妇联精准摸排辖区失业人员、待业女性、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建立帮扶台账;三顺店社区妇联则深入居民家中,一对一讲解政策,确保有需求的人群“知政策、能参与”。
华侨育才职业培训学校“爱心妈妈”团队作为具体执行方,充分结合帮扶群体需求,定制非遗手工编织培训方案。培训全程零费用,课程设置聚焦实用性与灵活性:一方面,邀请非遗手工编织老师现场教学,从基础编法到成品制作全程指导,确保学员掌握独立编织能力;另一方面,创新推出“居家加工”模式,学员可将材料包带回家制作,不耽误做饭、接送孩子、照料老人,真正实现“灵活就业不离家”。
培训结束后,“爱心妈妈”团队还为学员搭建“培训-加工-增收”的完整链路:学员完成的非遗手工编织制品,由团队对接市场渠道统一回收、销售,按件计酬发放手工费,让学员“学得会、用得上、能赚钱”。不少参与培训的宝妈、待业女性表示,“在家编编织品就能赚钱,既能照顾家人,又有了收入,特别实用。”
妇联与“爱心妈妈”团队的协作,既传承了非遗手工技艺,又为就业困难人群开辟了灵活就业新路径。下一步,各方将持续优化培训内容,新增更多非遗手工品类,扩大帮扶覆盖面,以“传统技艺+公益帮扶”的模式,切实解决居民就业难题,助力家庭增收、社区稳定。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