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孔肯雅热到HPV,医疗科普如何跨越“信任鸿沟”?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4 19:56 1

摘要:几天前,《法治日报》报道了这样一件事:张昕的母亲最近迷上了社交平台上一名“医学专家”的健康课程,一旦头疼脑热就去“问专家”,已两次花高价购买对方推荐的“神药”。

几天前,《法治日报》报道了这样一件事:张昕的母亲最近迷上了社交平台上一名“医学专家”的健康课程,一旦头疼脑热就去“问专家”,已两次花高价购买对方推荐的“神药”。

当她儿子提醒这些可能是虚假广告时,她却深信不疑:“有这么多人是他粉丝,怎么可能是假的?”但是记者向医院官方求证后,得到的回复却是“本院无此医生”。

“指尖上的医学科普”成为健康知识传播生态中的重要一环。但如今各大平台上“假医生”屡禁不绝不是个例,家中父母、爷爷奶奶都可能遇上假医生、假科普。

医疗行业最大的特点就是信息不对称性,尤其是当信息传播渠道转移向互联网之后,形成一个个“小众传播圈”加剧了这种不对称性。不具有医疗知识的普通人很难分辨健康科普信息真假,这让一些不法商家有了机会,通过“虚假医生”宣传来推广产品,使得健康领域成为谣言的“重灾区”。

医疗科普本应惠及大众,却在商业流量裹挟下走样变形。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医疗科普到底该如何跨越信任的鸿沟?

大众获得健康知识的渠道变了

“基孔肯雅热”在社交平台上的传播,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观察窗口。

绝大部分人对基孔肯雅热这一输入性疾病可能一无所知。有不少网友在调侃:“这个疾病名字太难记了,我每次都看成肯德基热。”

#基孔肯雅热#上微博热搜后,不少医疗大V开始主动发帖,向网友解答基孔肯雅热的提问并普及相关知识。比如,拥有239万粉丝的医疗大V“庄时利和”就在微博上发帖,详细回答疾病有没有外溢风险的提问,同时给出了防蚊措施,减少了普通人不必要的焦虑感。

在这种传染性疾病下,往往也能看到官方媒体的加入。央视新闻在一则长视频采访中,记者通过对患者、医疗机构、医生等多方面采访,全面详细地科普了基孔肯雅热的防治、发病、治疗情况。官媒的发声也让大众快速了解医学常识,一定程度减少流行疾病带来的恐慌感。

基孔肯雅热的话题以不同的方式开始在各个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

小红书上,看到大众想要了解感染基孔肯雅热的经历、就诊经验。有一个网友分享了从7月23号发现手腕酸痛,到7月25号确诊阳,不出门中招的经历。

但健识局发现,在众多疾病分享贴中,也会有一些非专业人士给出错误的防治建议掺杂其中。许多帖子浑水摸鱼,以“亲测有效”、“救命好物”的个人经验分享为幌子,实际却是驱蚊水、保健品的软广。

百度对基孔病毒设置了专题,内容覆盖科普、在线问诊、在线购药。此外,还有基孔肯雅热的相关视频、新闻。

从基孔肯雅热流行疾病可以看到,疾病知识和健康知识的传播更加社交化了。很多网友,是因为热搜出现一个新词,才知道了这种疾病。

不敢想象,在社交时代,一个医学专业术语可以迅速被普及。

从微博看到热点,在百度、小红书搜索看病经验,已经成为现在年轻人获得健康知识的重要方式。

健康知识传播新路径

基孔肯雅热的传播路径,是近些年来健康科普内容变迁的一个缩影。与过去通过书籍、电视或者专业渠道获取健康科普知识不同,如今的健康知识从社交平台传播:热点性、社交性更强,传播也更加快速。

1.事件型科普

年初,歌手方大同的去世对于气胸传播的推动作用,就是一个典型案例。3月31日,方大同去世的消息一经公布引起了热议,网友和圈内明星们纷纷表达了哀悼。围绕开气胸的症状以及预防的讨论也随之成为热点:“什么是气胸”、“为什么高瘦的人更容易得气胸”等与方大同去世有关的话题成为热门,其中#方大同曾因气胸多次住院#这一话题在微博曝光量高达3.1亿多次。

官媒和医疗大V也迅速介入,发布了一系列关于气胸成因、高发人群、急救措施的内容。这一娱乐圈的新闻转化为一场全民健康科普。

2.持续高关注度性疾病

除了这样的热点话题,健康知识的科普还会围绕季节性疾病、常规疾病来铺开,引发持续讨论。比如在微博上关注度很高的HPV相关话题,年年都能有持续讨论。2024年8月,微博上逐渐形成HPV疫苗打几价、什么价格上,其中#HPV疫苗随来随打几家都有#话题一度占据热搜榜首

这一讨论持续引发了有关HPV疫苗市场格局、男性感染、传播HPV途径等相关话题讨论,在微博上的热度持续了很久。

在今年的HPV国际知晓日,微博推出的《国民医生说》第三季首期也邀请到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科主任医师邹世恩,以一位患者罹患宫颈癌的真实经历为引,从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疫苗接种再到健康管理,为大众全面科普“红颜杀手”宫颈癌的真相,破除认知误区。

这种对持续性的议题设置和深度讨论,推动着大众对于HPV的认知不断升级。在节目下方的评论区中,就有不少网友表示:“很认真的听完了,这样的科普对女性很有意义。”、“希望国内这方便的知识能够多多普及,女性健康医疗多多加强。”

3.突发疾病引发关注

再比如,季节性健康话题的传播,也在不断构建着大众的认知节律。每年流感季,#流感不是普通的重感冒#、#预防流感的最有效办法#等甲流有关话题就会登上热搜多地疾控中心也会发布甲流情况提醒,引发广泛关注。借助这种关注度,围绕流感的专家解读、科普防治经验,用药指南得以快速传播。

如今,健康知识的传播正在经历从单向传递到多向互动、从专业垄断到全民参与的改变。虽然医疗科普传播模式的迭代,也带来了真假信息掺杂的科普乱象,但医疗健康内容的需求从未改变,改变的是内容形态和传播渠道。

未来,医疗科普的形态可能还会继续演变,但其核心价值不会改变:在信息过载时代,帮助大众找到那些真正值得信任的声音。

撰稿丨方涛之

编辑丨江芸 贾亭

运营|李木子

声明:健识局原创内容,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来源:健识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