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法国对叙利亚前总统巴沙尔·阿萨德发出逮捕令,指控其涉及2012年霍姆斯市新闻中心轰炸事件,导致两名西方记者死亡。这场袭击发生在2012年2月22日,美国战地记者和法国摄影师,在被迫击炮弹击中后丧生,另有三人受伤。
法国对叙利亚前总统巴沙尔·阿萨德发出逮捕令,指控其涉及2012年霍姆斯市新闻中心轰炸事件,导致两名西方记者死亡。这场袭击发生在2012年2月22日,美国战地记者和法国摄影师,在被迫击炮弹击中后丧生,另有三人受伤。
逮捕令由法国法官于2025年8月签发,除阿萨德外,还针对他的兄弟马赫尔·阿萨德、前情报部门负责人阿里·马姆卢克、前陆军参谋长阿里·阿尤布等六名高级官员。
这不是法国第一次对阿萨德发出逮捕令。
巴沙尔·阿萨德躲到莫斯科快一年了,估计他自己都觉得可以高枕无忧了。可惜,法国人根本不打算让他睡个安稳觉。巴黎的司法机构终于拔剑出鞘,一纸逮捕令直接发给了阿萨德和他手下的六名高官,就连他那个曾经手握重兵的亲弟弟马赫尔,也跑不掉。
一个国家元首卸任后,可能还会收到来自“敌法”的追忆,这感觉就像你毕业了,学生会主席却突然跑来追问你为什么没交团费!而这次主角可不是别人,而是叙利亚前总统巴沙尔·阿萨德。法国最高法院最近的一纸裁定,直接让这位前总统从“豁免派”变成了“待追捕名单上的熟面孔”。
新政权急需一块奠基石来证明自己的合法性,而大马士革法庭,就是他们选定的最佳舞台。这场审判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还原真相,而是一场向全世界精心展演的“正义秀”。
剧本写得滴水不漏。超过五十万份罪证文件被系统性地整理归档,堆叠成山的卷宗就是这场戏剧最坚实的布景。审判程序也刻意模仿国际刑事法院(ICC),每一个流程都力求专业、无可挑剔,仿佛在告诉世界:看,我们是文明的,我们遵循规则。
演员阵容更是经过精挑细选。前内政部长沙尔、前空军情报局长胡韦贾,甚至前大穆夫提哈苏恩,这12个旧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被统一换上囚服,推到聚光灯下。这种强烈的视觉反差,本身就是一种宣告:一个时代结束了。
整场审判通过录像公之于众,像一部连续剧。检察官宣读他们策划镇压、谋杀1376名平民的罪状,受害者家属在镜头前展示孩子身上被电击留下的伤痕。这既是对旧势力残余的公开羞辱,也是对普通民众的一次政治喊话,巩固着摇摇欲坠的统治基础。
当大马士革市中心那座巨大的巴沙尔铜像被拉倒,在原地建起刻满遇难者名字的纪念碑时,这场合法性大秀迎来了最高潮。新政权通过这场盛大的仪式,试图将自己与“人民的记忆”和“历史的正义”牢牢绑定在一起。
然而,当审判的舞台从大马士革延伸到国际社会,正义迅速被贴上了价签,变成了大国博弈桌上的筹码。抓谁,不抓谁,完全取决于能给谁带来什么样的利益。
美国人对这场审判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他们积极推动通缉叙利亚情报高官贾米勒·哈桑。但他们的目标并非为了惩罚酷刑,而是想撬开他的嘴,获取关于伊朗如何向中东输送武器的情报。在这里,正义成了一种高效的审讯工具,用来换取地缘政治优势。
欧盟则显得更为直接。今年3月,他们大方地向叙利亚新政府提供了25亿欧元的援助,并暂停了部分制裁。这笔钱不是白给的。他们想要的回报有两样:一是叙利亚管好自己的边境,别再让2015年的难民潮重演。二是为了铺设一条绕开俄罗斯、直达欧洲的中东能源管道。
讽刺的是,就在这笔巨额援助宣布的同一个星期,新政府的盟友对阿拉维派社区展开了血腥清洗。面对上千人在短时间内被屠杀,欧盟仅仅表示“关注局势”。他们用沉默完成了一笔交易,所谓的“普世价值”在实实在在的利益面前,不堪一击。
俄罗斯的态度则更像一个精明的商人。他们公开拒绝任何引渡巴沙尔的要求,声称这位前总统在俄“很安全”。这种保护姿态,一方面是向世界展示其“不抛弃盟友”的形象,另一方面,巴沙尔本人也成了他们与叙利亚新政府谈判的“抵押品”。想谈合作?可以,先保证俄罗斯在塔尔图斯海军基地的永久使用权。
大马士革法庭里的程序正义,更像是一个脆弱的泡沫。泡沫之外,一场失控的、以暴易暴的“民间审判”正在叙利亚的各个角落疯狂上演。权力的真空期,所谓的清算,迅速演变成了新一轮的族群仇杀和暴力循环。
新政府的盟友“沙姆解放组织”最为残暴。他们冲进阿拉维派社区,在短短48小时内屠杀了上千人。武装分子甚至闯入清真寺,用机枪扫射躲在里面的避难人群。这不是审判,这是对旧政权支持者的集体惩罚,一场赤裸裸的胜利者清算。
一位著名的人权活动家发出了绝望的控诉,她的三个兄弟被新政府部队草率处决,唯一的罪名是他们都曾在旧政府军中服役。她悲愤地质问:“这就是西方承诺的民主吗?他们的菜谱原来是炸弹、饥荒和屠杀!”
更具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在苏韦达省。曾备受巴沙尔政权压迫的德鲁兹派,如今因为抵抗新政府的统治,与政府军爆发激烈冲突,超过1200人死亡。他们的精神领袖无奈之下,向国际刑事法院发出请求,控告新政府正在进行“系统性灭绝”。施暴者与受害者的身份,在这片土地上转换得如此之快。
就连最初引爆内战的德拉省,民心也发生了诡异的变化。一些民众重新挂出了巴沙尔的画像。这并非怀念,而是一种彻底的绝望。在他们看来,“统治者是变了,但镇压的机器根本没变。”
对巴沙尔·阿萨德本人的审判,其实早已开始,只是法庭不在大马士革,而在全球。俄罗斯提供的物理安全,恰恰为他构建了一座永恒的精神囚笼。
国际刑警组织酝酿中的“红色通缉令”,加上法国在2023年11月因东古塔沙林毒气事件发出的逮捕令,意味着克里姆林宫的高墙将是他余生的边界。他被普京“保护”着,也被全世界“监禁”着。他的庇护所,同时也是他的监狱。
他成了一个权力的旁观者。只能通过录像,像一个无能为力的鬼魂,凝视着自己家族半个世纪的基业如何崩塌,看着昔日亲信和表弟一个个站上被告席。对于一个曾经的独裁者而言,这或许是比死亡更具惩罚性的精神折磨。
他无需出庭,历史的审判早已开始。十四年前,他对那几个涂鸦儿童“依法处理”的批示,已经将他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被告席上,这场审判永不缺席。
他的命运最终只证明了一个冰冷的法则:成王败寇。他之所以被全球追捕、被当作审判的符号,根本原因不是他犯了多大的罪,而是他输掉了这场战争,彻底失去了被利用的价值。
叙利亚这场声势浩大的“审判”,最终没有成为通向和解的桥梁,反而开启了另一段撕裂的序幕。在合法性的舞台上,正义被精心表演。在地缘政治的舞台上,正义被公开交易。在血腥复仇的舞台上,正义被肆意滥用。而在为巴沙尔个人搭建的那个无形舞台上,正义则化为了一座终身监狱。
大马士革的正义天平,从始至终称量的都不是罪恶,而是赤裸裸的权力与利益。当审判本身沦为一场多方角力的残酷游戏时,它带来的不是治愈,而是更深刻的创伤。德拉省那面被涂鸦的墙早已被粉刷一新,但它所开启的关于暴力、背叛与生存的博弈,至今仍在叙利亚大地上血腥地继续着。
来源:影史奇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