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千年光影,一纸传情。7月11日,塔里木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心若向阳 次第花开”伴童心同行志愿服务团走进阿瓦提县花园社区,以一场妙趣横生的皮影制作与体验活动,带领小朋友们穿越时光长廊,触摸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温度。活动以“小手制皮影,光影话传承”为主题,通
千年光影,一纸传情。7月11日,塔里木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心若向阳 次第花开”伴童心同行志愿服务团走进阿瓦提县花园社区,以一场妙趣横生的皮影制作与体验活动,带领小朋友们穿越时光长廊,触摸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温度。活动以“小手制皮影,光影话传承”为主题,通过沉浸式实践让古老艺术在孩童心中焕发新生,奏响传统文化传承的青春乐章。
活动现场变身“皮影工坊”,志愿者们用生动故事拉开序幕:“千年前,汉武帝为解思念之苦,方士用兽皮剪裁成李夫人的模样,在烛光下演绎生死离别,这便是皮影戏的起源。”孩子们围坐成圈,盯着志愿者曾亮展示的皮影人物,眼中满是惊叹。志愿者随即展示皮影制作的"四步绝技"——选皮、雕刻、上色、装订,每道工序都蕴含着匠人的智慧,引得孩子们跃跃欲试。
在制作环节,志愿者将传统工艺简化为适合儿童操作的趣味步骤。孩子们手持儿童剪刀,在半透明的仿皮材料上勾勒轮廓,从《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到《葫芦娃》的爷爷,从憨态可掬的熊猫到威风凛凛的老虎,稚嫩的笔触中藏着天马行空的想象。11岁的张一诺专注地雕刻着"齐天大圣"的金箍棒:"我要让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最神气!"上色阶段更是创意迸发,有的孩子用荧光颜料绘制夜间发光的皮影,有的将现代机甲元素融入传统人物造型,传统与创新在色彩碰撞中交融。
当一个个灵动的皮影角色诞生,幕后的"光影剧场"正式开演。志愿者指导孩子们组装操纵杆,调试灯光角度,搭建简易戏台。随着幕布缓缓升起,《龟兔赛跑》的经典故事在光影中复活:用卡纸剪裁的"赛道"上,兔子皮影昂首阔步,乌龟皮影奋力爬行,孩子们一边操纵角色,一边用方言即兴配音,引得台下欢笑连连。更有小朋友自导自演原创剧目《校园新故事》,将日常趣事搬上皮影舞台,让传统艺术焕发现代生机。
"皮影不仅是娱乐,更是承载文化的活化石。"志愿服务团负责人介绍,团队特别邀请当地皮影传承人录制教学视频,在活动中穿插讲解皮影戏的唱腔、剧目和历史。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逐渐理解"一口叙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的艺术魅力,感受到传统技艺背后的文化底蕴。
活动尾声,孩子们捧着亲手制作的皮影合影留念,社区工作者们纷纷点赞:“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真正走进非遗,比单纯的说教更有感染力。”此次活动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更通过沉浸式体验,在幼小的心灵中播撒下文化传承的种子。
从雕刻刀下的纹路到幕布上的光影,从传统故事到现代演绎,这场充满童趣的皮影之旅,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心若向阳 次第花开”伴童心同行志愿服务团以青春之力搭建文化桥梁,让非遗艺术跨越时空,在童心中绽放出新的光彩,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文:张文杰/摄:程涛)
来源:潮阳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