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款Lighting手机停售,苹果的封闭生态一夜崩塌?

摘要:近期,科技媒体iGeneration透露,由于违反2025年1月正式开始实施的欧盟消费电子新策,苹果将在本月底停止iPhone SE第三代和iPhone 14系列的销售。尽管这项停售措施暂时仅限于欧盟地区,但苹果将在iPhone SE第四代推出之际下架旧款SE

用生态绑住用户,行不通了。

终于,苹果Lightning接口还是走进了历史长河。

近期,科技媒体iGeneration透露,由于违反2025年1月正式开始实施的欧盟消费电子新策,苹果将在本月底停止iPhone SE第三代和iPhone 14系列的销售。尽管这项停售措施暂时仅限于欧盟地区,但苹果将在iPhone SE第四代推出之际下架旧款SE机型,这意味着,苹果所有在售设备都彻底转向了USB-C接口。

图源:Apple

在过去十二年时间里,苹果Lightning接口也曾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其小巧、无需区分正反面等特性,给消费者们留下了方便实用的印象。更重要的是,苹果旗下几乎所有产品都在使用Lightning接口,手机、平板电脑,小到耳机、鼠标,假如你是一位苹果生态的忠实用户,就根本离不开Lightning接口。

如今,“Lightning帝国”彻底崩盘,苹果绑定用户生态的下一条“线”又在哪呢?

2012年,苹果在秋季新品发布会上推出iPhone 5,该机搭载了4英寸视网膜显示屏和Lightning接口,这也是Lightning接口在苹果生态中的首次亮相。随后,同年发布的第五代iPod Touch和第七代iPod均使用了这个接口,Lightning生态已成雏形。

与苹果自身的旧款接口相比,Lightning接口的针脚数量从30针简化到8针,而体积也缩小到6.7mm x 1.5mm,这为苹果设备的轻薄化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此外,Lightning接口规格为USB 2.0,支持动态分配信号,即根据插入的方向自动匹配针脚的功能,降低硬件复杂度。

图源:Apple

当然,Lightning接口的到来也让市场看到手机的供电/数据接口也能做得如此简洁美观,且与当时主流的MicroUSB相比,它还支持不分正反面插入。无论是美观性还是实用性上,都完胜MicroUSB接口。

但有趣的是,Lightning接口推出的第二年,也就是2013年,全新的USB-C接口已经获得USB IF(USB Implementers Forum)联盟认证,它同样拥有不分正反面插入的特性,并在传输效率上可达到USB 3.1的标准,远胜于Lightning接口的USB 2.0标准。 此外,USB-C在初次获得认证时就支持到最高100W的供电能力,彼时的Lightning接口最高只支持到12W。

明明有更高规格的标准,为何苹果还要力推Lightning呢?

一方面,苹果强调其封闭但高效的生态系统,而接口标准是硬件生态的一部分。 在最初的iOS版本里,苹果并不允许用户通过接口连接硬盘或其他存储设备进行资料交换,而Lightning接口标准由苹果制定,对加密协议的支持也更严苛。

另一方面,苹果在推出Lightning接口的同时还发布了MFi(Made For iPhone)协议,任何需要生产相应配件的厂商,都必须向苹果购买相应的认证芯片。 依靠iPhone、iPad庞大的出货量,光靠MFi协议,苹果已经赚得盆满钵满。

图源:9to5Mac

Lightning的成功是基于苹果对上下游供应链/合作方的强大控制,以及对用户的教育和苹果生态绑定的共同结果。但随着苹果在iPad Pro上首次选择了USB-C接口,以及Lightning接口过于老旧的供电/传输能力,被市场抛弃也是命中注定的结局。

苹果通过一条Lightning线缆构建起生态围墙,靠的是把技术、市场和用户体验巧妙地绑定在一起。苹果自己设计Lightning接口,生产配件的厂商必须经过苹果认证,这样既保证了配件的质量,也让苹果赚到授权费用。而用户买了苹果设备后,所有配件,比如充电线、耳机,还是车载设备都只能用Lightning接口,时间一长,这些投入就让用户很难转向其他品牌,因为换平台意味着连配件也要重买。

转向USB-C后,原本通过Lightning接口构建的封闭生态围墙逐渐被打破。Lightning 是苹果自己设计的标准,配件厂商要交授权费才能生产,用户也被锁定在这个生态中,转换成本很高。 但USB-C是全球通用标准,配件更便宜、选择更多,用户不再受限,苹果也失去了对配件市场的绝对控制和利润。

不难看出,曾经iPhone和iPad在全球市场销量领先,苹果拥有极高的市场话语权,能够按照自己的节奏推动技术革新,甚至“教育”用户适应它的标准,比如 Lightning 接口。但现在,苹果的影响力正在逐年减弱,销量下滑让它不得不更 “妥协”市场需求,比如转向全球通用的USB-C接口。

图源:Times

这种变化表面上是为了顺应法规和用户需求,但实质上是苹果话语权的削弱。在过去,苹果靠封闭的生态系统牢牢掌控技术标准、配件市场和用户路径依赖,如今,当生态围墙被USB-C这样的通用标准攻破后,苹果不仅失去了对配件市场的绝对控制,用户转向其他平台的成本也大大降低。

当然,这也不是苹果生态围墙第一次被攻破。自前两年vivo发布Mac端上的办公套件开始,一场“强兼”苹果生态的革命就此拉开序幕。往后的两年时间里,除了vivo发布Mac端办公套件,支持使用vivo手机与Mac的快速连接、跨端传输文件外,OPPO也在Find N3折叠屏手机里支持了苹果独占的Pages、Keywords、Numbers办公文件的查阅与编辑。

来到今年,苹果则是彻底失守。 先是OPPO宣布隔空投送支持与iPhone互传,接着是在Reno12系列上首发安卓平台LivePhoto拍摄与分享。紧接着,vivo、荣耀、小米等厂商均支持了实况照片的拍摄与分享,其中除荣耀外,也都有了与苹果的互传方案。

图源:OPPO

实际上,这些“强兼”对苹果的打击远不如放弃Lightning接口这个“摇钱树”大 。第三方研究机构曾透露,苹果通过其销售Lightning数据线以及MFi认证服务,每年约获利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55.8亿元。 光是该项目带来的利润,已经超过不少中小型手机厂商全年的净利润。

但苹果也并非对生态围墙的崩溃毫不在意。2020年,苹果在iPhone 12系列上带来了MagSafe磁吸式充电,其灵感来源于2006年首次于MacBook Pro上发布的MagSafe磁吸电源线。 同样地,苹果也为MagSafe带来了一项付费认证服务:MFM(Made For MagSafe)。

图源:Apple

尽管MagSafe可以视作苹果在接口配件项目上的另一个摇钱树,但它并没有像Lightning接口那样成功。总结原因,其一,MagSafe与普通的无线充电体验相差无几,且在充电效率上,前者没有任何优势;其二,由于背板材质限制,苹果始终只能在iPhone上布局相应配件,这导致覆盖率远不如Lightning接口。更重要的是,苹果已经不再像十年前一样在市场上有绝对的统治力,也很难“教育”用户爱上它的每一个创新设计。 好不好用,现在轮到消费者说了算。

不过,手捏磁吸式充电专利的苹果,还是让OPPO、小米等一众在意用户无线充电体验的厂商犯了难。以至于今年上市的OPPO Find X8系列、小米15系列,都只能通过手机壳来适配磁吸式充电。

作为USB IF联盟成员之一,苹果很早就了解到USB-C接口的优势,甚至苹果也是最早在笔记本电脑上使用该接口的厂商。但说白了,苹果大力推动Lightning接口生态,主要还是为了彰显苹果硬件的与众不同。

但苹果现在的处境,就像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上。过去,它靠硬件和独占功能把用户“圈”在自家的生态里,比如iPhone的隔空投送和Apple Music,只有用苹果设备才能体验到这些功能。如今连接口也不再“独特”,这让苹果赖以生存的“封闭生态”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不过,苹果其实早就明白,光靠硬件已经不能长久地把用户留住,它的目光开始放在服务上。 比如Apple Music,这项服务无论是在安卓还是苹果手机上用,订阅的钱都进了苹果的口袋。再比如iCloud和Apple TV+,它们也登陆了其他平台,吸引了更多非苹果用户。这样一来,即使有人离开苹果的硬件生态,苹果依然能通过服务赚到钱。更重要的是,服务的利润比硬件还高,Apple Music和iCloud这样的订阅模式,几乎就是“躺着赚钱”,而硬件则需要不断创新、更新换代。

图源:Apple

比如,苹果在2024年Q1财报里提到,服务业务营收项目达233亿美元,同比增长约 10%,创历史新高。更关键的是,服务业务毛利率超过70%,远高于硬件的约35%毛利率。

在未来,苹果要做的就是两手抓: 一边用硬件和高端体验维持它的“品牌地位”,让那些追求极致体验的用户继续留在苹果生态里;另一边靠服务去抢占更多市场,吸引非苹果用户,持续创造利润。

这样一来,苹果可能会更像一个“平台服务商”,保留自己在软硬件融合上的独特性。未来苹果的核心竞争力,不是靠“锁”住用户,而是靠“留”住用户,让他们觉得,苹果的硬件和服务都值得选择,即使开放了一些功能,他们也愿意回到这个生态里。这才是苹果真正的反击方式

来源:小夭看天下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