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实话,东风61的编号确实让人意外,但盯着屏幕仔细看发射车和发射筒,又觉得眼熟,它跟2019年阅兵亮相的东风41,在整体架构上几乎没差别。
2025年9月3日那天,国庆阅兵的核导弹第一方队里突然冒出个新面孔,东风61陆基洲际导弹。
当时在屏幕前看着直播,第一反应跟网友们差不多:怎么东风41直接跳到61了?中间的东风51去哪了?
本来想在评论区找个懂行的解答,后来发现大家都在问,有人猜东风71是不是都在研发了,场面特别热闹。
说实话,东风61的编号确实让人意外,但盯着屏幕仔细看发射车和发射筒,又觉得眼熟,它跟2019年阅兵亮相的东风41,在整体架构上几乎没差别。
要是非说不一样的地方,也就是涂装换了个颜色,从这个细节能看出来,东风61大概率是东风41的改进型号,不是完全从零开始的新装备。
在东风61亮相前,东风41一直是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里的“明星”。
作为陆基机动式洲际导弹,它的射程、威力和综合性能都是现役里顶尖的,只比井射的东风-5B/C稍逊一点。
国外智库之前做过评估,说东风41最大射程能到14000公里,这个距离足以覆盖美国主要目标区。
但东风41也不是完美的,比如携带载荷的能力、射程的延伸空间、弹体减重的潜力,还有打击精度的提升,这些方面都有改进的余地。
很显然,东风61就是冲着这些改进点来的。
看完发射平台,再说说大家最关心的性能,东风61能打多远、打多准,这肯定是绝密,咱普通人别想知道,就让美国人去猜好了。
之前看到有美国媒体说它能搭载3个、7个甚至14个弹头,老实讲,这种猜测有点天马行空,他们也就是图个嘴上痛快。
不过从外形没怎么变这件事,倒能看出个关键信息,咱们陆基机动式洲际导弹的车辆平台,已经到了特别理想的水平。
哪怕东风61比东风41先进至少10年,也没必要换平台,这可不是随便哪个国家都能做到的。
拿俄罗斯的陆地机动式战略导弹比一比,就能更清楚咱们的优势。
俄罗斯地形平坦,他们的导弹TEL车常躲在西伯利亚原始森林里机动,靠树林躲卫星监视。
但咱们国家山地多,解放军的导弹发射车得在山区公路上跑,这就对车辆的转弯半径、爬坡能力要求特别高,动力系统、传动系统和操纵系统都得经得住考验。
这次阅兵没看到东风61载车做小半径转弯特技,但有在路边观礼的人说,在北京市区的背景噪音里,几乎听不到它发动机的声音,仔细听才能辨出柴油机的特有音频。
如此看来,东风61的车辆平台确实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射程方面,东风61的表现也很亮眼。它从中国内陆起飞,还没到俄罗斯上空就能进入外层空间。
这就意味着,美军的上升段拦截根本没用,他们只能指望在导弹飞越北极时搞中段拦截,但美军的伯克级驱逐舰抗冰能力不行,没法在北冰洋部署。
最后就只剩阿拉斯加的GBI拦截弹能试试,可GBI总共才40多枚,之前多次试射还失败过。
反观咱们,这次阅兵就展示了4枚东风61,毫无疑问,肯定还有更多在生产,未来会慢慢取代东风41、东风-31A/AG这些老型号的机动式洲际导弹。
面对这种拦不住的战略威慑,美国也不是没动作,特朗普政府提出的“金穹”反导系统,说白了就是针对中俄的核威慑。
他们想重拾上世纪80年代的“智能卵石”计划,在太空部署拦截卫星,等导弹把弹头送入太空时拦一次,再入大气层时再拦一次。
本来想靠这个计划扭转局面,但看美太空军和陆军反导部门的进度,就算把项目交给马斯克,怕是也没法在特朗普下台前搭好框架。
想完全拦住东风61,恐怕是个永远实现不了的目标。
还有个值得说的点,东风61可能用上了高超音速滑翔弹头,这个概念其实是美国空军早年提出来的,叫通用气动飞行器,就是用洲际弹道导弹发射高超音速滑翔体,在对方中段反导系统的盲区飞行。
咱们这次阅兵还展示了其他高超音速导弹,如此看来,把这种技术用到东风61上,对中国来说没什么难度。
不过有个小问题,要是用了这种弹头,导弹长度可能会增加,也就是说,东风61的战斗部或许会比现在长一点。
整体看下来,东风61不是凭空出现的新装备,而是在成熟基础上的升级。
这种升级既保证了技术的稳定性,又能快速形成战斗力,不得不说,这种发展思路很务实。
对咱们来说,有了东风61这样的镇国重器,国家安全就多了一层坚实保障,对国际社会而言,这也是维护战略平衡的重要力量,毕竟只有实力相当,才能更好地避免冲突。
来源:喵喵大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