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卫生间标识,看似是一座城市公共空间里毫不起眼的存在,却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一座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与人文关怀温度。近期,外省一火车站因女厕所无障碍卫生间标识易被误认,导致男士误入引发争议,这一事件也将公共卫生间标识设计的话题推至台前。那么,西安公共场所卫生间标
卫生间标识,看似是一座城市公共空间里毫不起眼的存在,却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一座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与人文关怀温度。近期,外省一火车站因女厕所无障碍卫生间标识易被误认,导致男士误入引发争议,这一事件也将公共卫生间标识设计的话题推至台前。那么,西安公共场所卫生间标识又呈现出怎样的图景?记者就此展开走访调查。
“猜谜式”标识让部分人群“如厕犯难”
9月1日中午,在西安团结南路一家主打陕菜的饭店内,68岁的张阿姨对着卫生间门口的标识犯了难。墙面上没有常见且直观的男女符号和文字,取而代之的是发光线条装饰,以及高跟鞋和烟斗造型标识。张阿姨盯着发光线条反复打量,面露疑惑,随后又将目光落在高跟鞋和烟斗上,端详许久后猜测女厕对应高跟鞋,可因标识旁既无“男”“女”汉字标注,也无常见男女人物剪影,她最终还是向服务员询问后,才敢走进对应厕所。
团结南路一饭店的卫生间标识
“急着上个厕所,一抬头,不知道进哪个。”张阿姨说,自己年纪大了,对于很多设计看不懂,在外上厕所经常有尴尬经历,有时候只能跟着后面来的人进厕所。“上个厕所都这么难,直接写个男、女,或者画个男女小人儿多简单。”张阿姨无奈地说道。
“我可以理解城市需要美感、设计师想要展现创意,但这对我们中老年人和小孩子就不太友好了。”记者采访时,多位年长者表示,有时去上公共厕所得跟着年轻人进,外面的标识根本看不懂,直呼“花样越来越多,让人措手不及”。
“卫生间标识的核心功能是‘指引’,其次才是‘美观’。如果为了追求创意而忽略实用性,就本末倒置了。”家住莲湖区的市民张女士坦言,每次带父母外出,最担心的就是遇到标识不清的卫生间。“我父亲眼神不好,要是没有清晰的‘男’‘女’字样,他根本不敢轻易进去。”
而这样的困扰在年轻群体中也引发共鸣。市民李先生告诉记者,他曾在西安一家咖啡店如厕时闹了笑话:“当时卫生间门口一边是‘月亮’图案,一边是‘太阳’图案,我以为‘月亮’代表男士,结果推门进去才发现是女厕,赶紧退出。后来问店员才知道,‘月亮’代表女士,‘太阳’代表男士,理由是‘月亮更温柔,太阳更阳刚’。”
根据受访者反映,标识“看不懂”的设计主要存在三大问题。
有的过度依赖抽象符号,用高跟鞋、唇膏、领带、香烟等物品图案代替男女性别,且未搭配汉字或英文标注。如有的卫生间用“裙子”和“领结”“唇膏”和“酒杯”区分男女,让不熟悉设计逻辑的人难以判断。有的设计模糊潦草,部分场所标识仅用简单喷漆或贴纸制作,图案线条粗糙、比例失衡,有的甚至掉漆、破损看不清楚。再者就是,“创意”凌驾于功能之上,为追求“独特性”,将标识设计得极具迷惑性。
特色标识成新宠文化与功能可兼顾
与部分场所的“标识乱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安越来越多的公共场所,正将卫生间标识打造成新的“城市文化名片”。
9月1日下午,记者来到momopark商场B1层,除了普通的男女人物剪影以及清楚的汉字和英文,这里的卫生间门口墙上还悬挂立体人物造型设计作为性别标识。女厕处,一位“唐代仕女”身着翠绿带粉花的长裙,梳着饱满发髻,悠然荡着秋千,仿若刚从唐代壁画中走出;男厕处,一位“唐代文士”身着蓝色袍服,发髻高束,也随着秋千轻轻晃动,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西安浓浓的历史文化。
momopark商场B1楼的卫生间标识
记者正举着手机给这组颇具西安特色的卫生间标识拍照时,一位顾客瞧见了,也停下脚步饶有兴致地拍照。卫生间保洁人员笑着说:“离近点,拍大一点更好看。”她告诉记者,经常有顾客走进卫生间没两步又折返出来,念叨着“这个标识太好看了吧”,然后拿着手机咔咔拍,有的还拉着同伴一起拍。
西安咸阳机场T5航站楼卫生间标识 网友供图
西安咸阳机场T5航站楼的卫生间标识同样令人眼前一亮。男厕标识以蓝绿色为底色,绘有卡通唐代男性形象,头戴黑色幞头,留有胡须,神态颇具威严,下方配有“男”和“MEN”字样;女厕标识为粉色底色,是卡通唐代女性形象,精致发髻上簪有花朵,身着带有花纹的服饰,姿态优雅,下方配有“女”和“WOMEN”字样。整体设计将古典元素与现代卡通风格结合,充满西安唐风特色,既具指示性又富文化韵味。“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标识,觉得很有特色,一下子就联想到西安的历史文化。”一位广东游客特意拍下照片,在社交平台上称,“这比千篇一律的标识有意思多了,既清楚又有记忆点。”
赳赳大秦剧场、长安十二时辰、陕西考古博物馆……身着铠甲、头戴顶饰的兵马俑形象作为男性标识,身着传统汉服样式服装的女性形象作为女性标识;身着唐代长袍、头戴帽子、留有胡须的男性形象作为男性标识,梳着唐代发髻、身着唐代长裙的女性形象作为女性标识……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分享西安的卫生间标识,纷纷夸赞其清晰又极具地方特色。有网友表示,卫生间标识是城市文明的“小窗口”,也是文化传播的“轻载体”。具有西安特色的卫生间标识创新既发挥了城市的文化优势,又满足了实用性需求,“好的标识设计,让游客和市民在‘找对卫生间’的同时,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网友“momo”说。
“创意”与“实用”的边界该如何把握?
特色卫生间标识引发的热议,将“创意表达”与“实用功能”的边界问题推向公众视野。如何平衡二者关系?哪些人群的需求应被优先考量?这些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国家尚未对公共场所卫生间标识设计制定统一强制性标准,但《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9部分:无障碍设施符号》《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等文件中,已对标识的“清晰性”“易识别性”作出明确要求。
对于广大市民和游客而言,他们对卫生间标识的需求其实十分朴素——清晰、好懂、贴心。“不需要多复杂的设计,只要能让我一眼看明白‘哪是男、哪是女’,再标注一下无障碍卫生间和育婴室的位置,就够了。”市民李女士的表述,道出了多数人的心声。
采访中,一些市民也针对“创意标识”提出具体建议。62岁的市民李建国表示,能理解年轻人对“好看标识”的追求,但希望设计时多兼顾老年人需求:“比如字体放大一些、图案简化一些,别搞太多花里胡哨的元素,看得人眼花缭乱。”盲人吴丽(化名)则呼吁关注残障群体需求:“对视力障碍者来说,除了视觉标识,还需配备盲文标识和语音提示;对认知障碍者来说,过于抽象的图案可能加重困惑。”她建议采用“文字+图案+盲文”的组合标识,并在标识旁设置求助按钮,“西安作为旅游城市,游客众多,卫生间标识应更完善、更人性化。”
卫生间标识虽小,却是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与人文关怀的直观体现。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晓勇指出,好的公共标识设计应具备“包容性”,既能满足年轻人对审美与文化的追求,也能照顾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群体的实际需求;既能彰显城市特色文化,又不以牺牲实用性为代价。“以西安的特色文化标识为例,若在现有基础上增加盲文标注、放大字体,就能覆盖更多人群。”
王晓勇进一步建议,西安可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公共场所标识设计指南,对标识的尺寸、颜色、内容、安装位置等进行细化规范。“例如,明确要求卫生间标识必须包含清晰的汉字、英文与盲文,规定字体最小尺寸、盲文标识距地面高度等。有了明确标准,才能避免‘创意泛滥’带来的识别混乱。”
从令人困惑的“猜谜式”标识,到兼具文化感的西安特色创意设计,西安卫生间标识设计呈现的多元性多样化,既展现了城市在文化表达上的创新活力,也暴露出精细化服务中的短板。未来,如何让“创意”与“实用”深度融合,让每一位市民和游客都能享受到“如厕无忧”的便利与温暖,仍是需要持续探索的课题。毕竟,一座有温度的城市,不仅要有“大唐不夜城”的繁华盛景,更要有卫生间标识清晰易懂的细微贴心。
文/图 西安报业全媒体首席记者 马相
来源:前方pl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