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教育先锋谱】蔡典:育人育心,她让思政课更有温度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4 22:09 2

摘要:2025年高考放榜之夜,黄冈第二高级中学蔡典老师的手机不断弹出消息。“蔡老师,我的政治考了93分!感谢遇到了您”“谢谢您没放弃我,现在我终于敢于追求心仪的大学了”……看着屏幕上不断发来的感谢,她的眼眶泛起了泪光。2024年,黄冈市第二高级中学面向全国遴选优秀教

2025年高考放榜之夜,黄冈第二高级中学蔡典老师的手机不断弹出消息。“蔡老师,我的政治考了93分!感谢遇到了您”“谢谢您没放弃我,现在我终于敢于追求心仪的大学了”……看着屏幕上不断发来的感谢,她的眼眶泛起了泪光。2024年,黄冈市第二高级中学面向全国遴选优秀教师,蔡典脱颖而出,来到学校担任政治教师。她以“让思政课有温度、让成长有方向”为信念,引领学生们超越自我、实现逆袭,圆梦大学,诠释着新时代教育家精神。

当好引路人,点燃学生的自信之火

“学生当中,大多有‘没考好’的阴影,我的第一堂课,不是讲知识点,而是帮他们把‘我不行’改成‘我能行’。”蔡典老师深知,面对一次高考的失利,很多学生缺乏信心。

因此,在她的教学中,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唤醒——尤其是对经历过高考失利的学生而言,重塑自信比掌握考点更重要。

班上有个来自麻城的林同学,去年高考政治考得不理想,上课从不抬头。

蔡老师没有急于催促和批评,她把自己定位为引路人,自习课上主动坐到他身边:“我当年考研也失败过一次,后来发现,不是我不行,而是没找对方法。”她一边讲述自己的经历,一边帮林同学查找知识漏洞。

从简单的“概念辨析”开始,每讲一个知识点,就带着他练习一道基础题,“你看,这道题你不就做对了?”用鼓励的话语,帮他一点点找回自信。

课后,她的办公桌前总围满了学生。无论是课间10分钟的答疑解惑,还是午休时的心理疏导,她从不敷衍。“蔡老师的笔记本上,清楚地记着我们每个人的薄弱点。”

林同学在高考后给蔡典的消息里说。正是这份“把每个学生放在心上”的初心,让她带的班级,越来越多学生从“怕政治”变成“爱政治”。

以创新为径,撕掉思政课的“枯燥标签”

高考改革,对思政学科提出了新要求。如何落实好新高考要求,上好政治课?

蔡典老师认为:“政治课不是‘划重点、背答案’,要让学生觉得‘有用、有趣、有温度’。”因此,她大胆创新,勇做教学创新的“探路人”。

她力求改变“满堂灌”的传统模式,把课堂变成“思维训练场”,让抽象理论接住“生活的真实需求”,长出有烟火气的“生活血肉”。

为了让知识点更易理解和掌握,她在备课环节下足功夫:讲“市场经济”,就结合“直播间助农卖货”的案例;谈“法治建设”,就分析“高铁霸座被处罚”的新闻;把学生关注的“校园垃圾分类”,变成“绿色发展理念”的实践课题。每讲一个知识点,她都会准备“基础案例+进阶案例+拓展案例”,让基础薄弱的学生能跟上,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深化——就像她常说的:“好的教学,不是让学生‘齐步走’,而是让每个人都能‘跑起来’。”

针对高三复习时间紧、任务重的问题,她还创新推出“两招秘籍”:一是“纠错本重构法”,要求学生把高中三年的错题重新梳理,不仅写正确答案,还要标注“错误原因”“对应知识点”,让错题变成“提分宝”;二是“思维导图串联法”,她带着学生画“经济生活知识树”“政治生活关系图”,把零散的考点连成网,让学生从“记碎片”变成“懂系统”。

以奉献为壤,做学生成长的“同行者”

“蔡老师就像‘永动机’,好像永远有精力。”这是同事对蔡典的评价。

她不仅关注学生的成绩,更牵挂他们的心理状态。高考前一个月,班上的陈同学因压力过大,经常失眠,成绩下滑。这一特殊情况被蔡典老师观察到了,她经常下晚自习后陪陈同学在操场散步,帮她梳理复习计划,还主动联系陈同学的家长,一起制定“减压方案”。

“蔡老师不仅教我做题,还教我怎么面对紧张,现在我终于不害怕考试了。”高考结束后,陈同学特意给蔡典老师送了一张手写的贺卡,上面写着“您是我黑暗里的光”。

这份“把学生当家人”的奉献,换来了学生的真心。2025年高考后,她的微信里挤满了学生的报喜消息,有的分享录取通知书,有的说“以后想成为像您一样的老师”。而蔡典只是回复:“你们灿烂的未来,就是送给我最好的礼物。”

以微光,成炬火。从初次踏上讲台,到如今成为学生眼中的“信心引路人”,蔡典老师始终用行动践行着教育家精神——以耐心守护学生成长,用创新破解教学难题,凭奉献扛起教育责任。在日复一日的课堂教学里、日常答疑中,把“思政教师”的使命,变成了照亮学生前路的光。

来源:诺诺课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