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坡道解决出行大难题,智能设备赋予生活新可能。在包头市达茂旗,随着一系列残疾人无障碍改造项目的稳步推进与陆续竣工,众多残疾人的生活迎来了实质性改善,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怀也通过这些改造工作得以具象化呈现。从家庭内部设施的优化,到公共区域通行条件的提升,无障碍改造正
转自:内蒙古日报
□本报记者 蔡冬梅 通讯员 肖旭婕
小坡道解决出行大难题,智能设备赋予生活新可能。在包头市达茂旗,随着一系列残疾人无障碍改造项目的稳步推进与陆续竣工,众多残疾人的生活迎来了实质性改善,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怀也通过这些改造工作得以具象化呈现。从家庭内部设施的优化,到公共区域通行条件的提升,无障碍改造正全方位为残疾人打破生活“壁垒”。
“小度小度,播报新闻。” 8月31日,在达茂旗盲人苏永强家中,一声简单的语音指令,最新的资讯便清晰入耳。曾经需要摸索收音机或依赖他人的日常,如今被残联配备的智能语音设备彻底改变,动动嘴就能掌控家电、获取信息,也“听见”了科技带来的广阔世界。
苏永强家中的这一幕,正是达茂旗全面推进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结出的硕果。苏永强激动地分享道:“之前总需要家人照顾,自从残联给我配备了各类可以语音操控、有语音提示的家电之后,自己就可以照顾自己了,安全又省心。” 除了小度智能音箱外,残联还为他家配备了智能门锁、智能电磁炉、智能电热水壶等设备,涵盖厨房、起居等多个生活场景,满足日常需求。
在达茂旗,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坚持“一户一案”,精准对接需求,让温暖触达每一个角落。对于肢体残疾的郭利平而言,家门口那道高高的门槛曾是难以逾越的障碍。如今,一条平缓的水泥坡道连接了室内外,坚固的不锈钢扶手成了他安全出行的“左膀右臂”。而在脑瘫青年郝帅家中,科技的力量同样在重塑生活。考虑到他行动不便、精细动作困难的特点,残联为其量身定制了一套包含智能窗帘、灯光等可用手机操控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智能设备的引入不仅减轻了照护负担,更让我感受到对生活的掌控感。”郝帅感慨道。
从苏永强的语音世界,到郭利平的畅通之路,再到郝帅的智能空间,达茂旗的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正是通过这一项项看似微小却至关重要的“量身定制”,精准回应了不同类别、不同需求残疾人的核心关切。达茂旗残联维权部工作人员常智英告诉记者,达茂旗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旨在通过改善居家环境,方便残疾人起居、洗漱等日常活动,保障其基本生活权利。“项目坚持个性化改造,已惠及800名残疾人,下一步计划放宽申请条件,将受益面延伸至三、四级残疾人。”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