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相宜洋行大楼旧址,位于今青岛市市南区中山路17号,它的门牌号还有湖南路44-46号。该建筑斜坡红瓦顶,清水红砖墙垒砌,造型以德国古典复兴样式为主,又融合了折中主义风格,形成了华丽的立面形象。
相宜洋行大楼旧址,位于今青岛市市南区中山路17号,它的门牌号还有湖南路44-46号。该建筑斜坡红瓦顶,清水红砖墙垒砌,造型以德国古典复兴样式为主,又融合了折中主义风格,形成了华丽的立面形象。
20世纪初,中山路与湖南路转角的相宜洋行旧址大楼。
这幢面积约1800平米的漂亮建筑,建于1903-1904年,平面呈“L”形,矗立于弗里德里希大街(今中山路南段)与伊伦娜大街(今湖南路)东南角。
该建筑砖石木结构,是一幢融合折中风格的地上二层,有半地下室和阁楼。花岗岩粗石墙基,木构架红瓦屋顶,转角处起拱穹式六角塔楼。主入口朝向西北,设木质楼梯。原塔楼于上世纪60年代曾被拆除,一直到2008年方按原状进行了复建。
20世纪初的弗里德里希商业大楼
这座长期以来一直被称作弗里德里希大街商业综合楼旧址的老建筑,自建成之日起至今,几乎一直被用于出租办公或开设商业设施。然而,不仅它的设计建造者至今依旧是个谜,早期的文保铭牌展示亦是错误了好多年。
这栋惊艳的塔楼,围绕着它的历史故事,也同它的建筑名称一般,多年来变换出不同的色彩。
这幢建筑原有地块最早由汉斯·冯·考斯洛夫斯基(Hans von Koslowski)与奥托·林克(Otto Linke)开办的葛罗基洋行所购买,所以最初叫做考斯洛斯基和林基公寓,但该公司在该楼建造之前即已不存。
1904年该楼建成后,商人保尔·贝恩斯在此开办相宜洋行,因此这里曾被称为“贝恩斯的房子”或相宜洋行大楼。同一时期,《青岛新报》编辑部曾在这座建筑里租用了一个房间使用。几年后,贝恩斯离开青岛,这幢小楼后期的业主也不明确。
1910年的今中山路与湖南路交口
1912年至1914年,该大楼的新主人易主为伊尔蒂斯矿泉水公司的合伙人C·维尔德(C.Wilde)。在此之前,他与德商奥古斯特·梅尔(AugustMeier)合伙成立了伊尔蒂斯矿泉水公司(青岛汽水厂的前身)。
而成立该公司的设想,则是不久前的一次偶然发现。1897年德占青岛后,德商奥古斯特·梅尔在伊尔蒂斯山(现太平山)打猎时,偶然发现一汪清泉,他俯身品尝,顿感清爽甘甜,察觉到了潜在的巨大商机。1900年,梅尔与另一位德商C·维尔德一拍即合,成立了伊尔蒂斯矿泉水公司,并向胶澳当局买下了泉水附近的这处地块,沿着泉水在此打井,不出所料,从地下深层花岗岩隙间真的找到了优质的矿泉水资源,这就是中国矿泉水发展史上著名的刺猬井,这汪清泉也成为崂山矿泉水的前身。随着伊尔蒂斯矿泉水的横空出世,使青岛成为中国最早的瓶装矿泉水产地,诞生了中国第一个矿泉水品牌。
可惜,短暂的辉煌后,矿泉水最初的发展却在日德战争中黯然落幕。1914年11月,日德青岛之战后,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伊尔蒂斯矿泉水公司被日商抢占。中山路17号这栋德式建筑也被日军以敌产没收,它的主人C·维尔德也自此不知所踪。
上世纪30年代的大楼旧影
1929年,精通医术的国民党市党部干事张道邨买下了这座楼,并在一楼开设了至诚药社。为招揽生意,还创办了《青岛快报》,四开,不定期,发行数为800份,免费赠阅,其中也同时推销他经销的药品,至诚药社很快发展成青岛较大的药房之一。
张道邨
1929年10月,张道邨提交青岛市总商会的一份便函中,自叹青岛快报出版将及三月,唯报社经济方面颇为拮据,入不敷出,肯定商会予以扶助,介绍长期广告多多益善.....
张道邨治痰精
在青岛市档案馆的资料中,还能看到多份青岛快报社请登广告的呈函,可见张道邨精明的经营头脑与甚广的门路。《青岛快报》的终刊时日不详,后来中山路17号被张道邨转租后,报社的地址也迁到了定陶路新11号。
至诚药社的登记地址是湖南路46号,数年后,湖南路这一侧又换了新的经营者。
1935年3月,“环球齿科医院”在此开业,设有“口腔外科、矫正科、保存科、修补科、X光科、电疗科、小儿齿科”七个科室,院长为薛成九,副院长为牙医师杨冠盛。医院每天上午九点至十二点,下午一点到六点就诊,周日下去停诊。
在当时青岛的各大报纸,时常可见环球齿科医院的广告,“采用最近美国药物!材料器械镶治牙病!”,同时穿插着院长和医院的介绍,号称“岛上最完善器械最充足之医院”。
先进的诊疗仪器和药物,经验丰富的诊疗技术,加之吸引眼球的广告,环球齿科医院的经营状况一直很好。这也是这家医院一直到公私合营时期,方退出坚持了二十多年的齿科医院经营。
1938年1月,日本二次侵占青岛后,战败投降前的1945年初,曾在这座建筑的中山路大门的一楼建了一座碉堡,原来的大门成了碉堡火力口。抗战胜利后要拆除这个碉堡时,发现这个钢筋混凝土浇筑的碉堡十分坚固难以拆除,其后就修了个台阶直抵二楼,现在这个碉堡还埋在了台阶和墙体内,从外面看不出来。
中山路相宜洋行大楼旧址,此时已不见了漂亮的塔楼。
1990年,湖南路一侧的相宜洋行大楼旧址(吴正中摄影)
这幢建筑之前曾长期被误认为是胶州旅馆,其实真正的胶州旅馆是在这栋小楼的南侧。
20世纪初的弗里德里希大街(今中山路南段)中间建筑是相宜洋行大楼,最右侧建筑是胶州旅馆。
1900年,德国商人特伦德尔在弗里德里希大街(中山路南端)投资建造了一座单层平房旅馆,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为特伦德尔旅馆。1901-1902年,旅馆被德国商人赫尔曼·沃尔夫接手改建为胶州旅馆,1912年被哈利洋行并购。
1940年左右的中山路南端旧影
20世纪30年代,原胶州旅馆建筑被拆除,原址建了一栋三层的商住综合楼。
1986年老建筑旧影
2016年,热播电视剧《青岛往事》中,中山路17号曾多次出镜。
2007年,重新修缮的相宜洋行大楼旧址(吴正中摄影)
如今,这幢老建筑的文保铭牌已被更新为“相宜洋行大楼旧址”,这座再次改造修缮后的德式老建筑,也成为中山路南端一座地标性建筑,吸引着众多游客驻足打卡。
来源:青岛城市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