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份牵挂,正揭示着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现实。《中国老龄发展报告2024》指出,我国近四分之一的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孤独感,超过26%的老年人呈现抑郁症状。长期孤独不仅带来心理痛苦,更会引发认知功能障碍、睡眠障碍等一系列身心健康问题——而这,恰恰是燕达养护中心希望
作为子女,你有没有想过:
当你忙于工作、照顾自己的小家时,父母在家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
是不是电视机一直开着,却没人真的在看?
他们是不是常常坐在窗边,望着小区里人来人往,却很少走出去?
他们是否习惯了在长椅上独自消磨时光,明明身处热闹小区,却仿佛找不到一个能聊聊天的同龄人?
你是否也曾想过:
该为他们做点什么,让他们的晚年不再孤单?
这份牵挂,正揭示着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现实。《中国老龄发展报告2024》指出,我国近四分之一的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孤独感,超过26%的老年人呈现抑郁症状。长期孤独不仅带来心理痛苦,更会引发认知功能障碍、睡眠障碍等一系列身心健康问题——而这,恰恰是燕达养护中心希望与你共同改变的现状。
在燕达养护中心,我们正在打造真正意义上的“享老生活”,用丰富多彩的社交与文娱活动,为长者铺设一条走出孤独、走向联结的生活新路径。在这里,养老不再是被动地消磨时光,而是主动创造、积极参与和分享。
为了满足长辈们的享老生活需求,丰富在住长辈的精神文化生活,燕达养护中心在园区内开办了老年大学,并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及兴趣爱好,开设了声乐、舞蹈、器乐、手工、数码、语言文学、书画、运动康复等八大系40门余课程,真正实现“年龄无界限、学习无止境”。
在声乐与器乐课堂,长辈们用音乐抒发情感、享受韵律之美;
舞蹈课上,他们舞动身体、释放活力;
手工课程激发创造与专注,剪纸串珠其乐无穷;
数码教学则助力跨越数字鸿沟,轻松融入智能时代……
在燕达,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为长辈们提供的不仅是课程,更是一个丰富的精神家园。
在这里,他们通过持续的学习和互动,摆脱孤独,重获社交的欢愉,真正让晚年生活充盈、发光。
从合唱团到爱晚书画社,从银龄风采模特队到燕达青衣社,燕达老年大学成立了多个文娱社团,并定期组织这些社团的长辈们参加合唱演出、书画展览、模特走秀、戏剧表演等活动,让长辈们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和风采,感受艺术带来的魅力。
同时,养护中心还会定期举办电影放映、艺术展览、健康讲座、集体生日会等,让长者们不再“无事可做”,而是“有事可盼、有友可聚、有台可展”。
在这里,长辈们参与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结识志趣相投的伙伴,在欢声笑语中彼此鼓励、分享生活。每一天都充满温暖陪伴与新的期待,真正让“老有所乐”成为触手可及的日常。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在这里,许多在住长辈转身成为“教师”“志愿者”,主动将自身的经验和智慧传递给大家,用实际行动帮助更需要关怀的伙伴。
老年大学的很多课程是由在住长辈来担任授课教师,这些长辈有曾是某个领域的专家,有是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大学教师,也有造诣深厚的艺术大家等。他们将自己的专长与智慧倾囊相授,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学员们在学习中感受到知识的乐趣与力量,更实现了自我价值。
由在住长辈参与组成的“红袖标志愿者服务团队”,用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自己也获得了深深的满足与温暖。
让父母从孤独的“旁观者”变成生活的“参与者”,他们的晚年不应该只有电视的白噪音,更应该有朋友的欢笑声和自我实现的获得感。
此外,燕达养护中心专业心理咨询师团队会定期上门为长辈提供生活问题咨询、身心疾病咨询、心理疏导和心理危机干预等服务,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情绪困扰,帮助长辈应对晚年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从身体健康的下降到家庭关系的变化,全方位守护长辈的精神健康。
在燕达养护中心,养老不仅是对生活的照护,更是一场自我实现的旅程。我们鼓励长辈不断学习、探索、创造,在交流与参与中重获价值感,在身心全方位的关怀下,开启人生崭新的精彩篇章。
所以,当你又一次想起父母独自静坐的那个背影——
别让那份沉默,成为他们晚年唯一的陪伴。
带他们亲身体验这里的欢声笑语与活力生活,一起见证——晚年,依然可以热烈、充盈、充满新的可能!
来源:药葫芦娃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