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不住啦!绿美天河,更靓了!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5 10:03 1

摘要:作为广州市“城市客厅”,天河区立足超大城市中心城区定位,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度融入城区发展,统筹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五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区,走出了一条“生态筑基、低碳领跑、创新赋能”的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径。

在天河

推窗见绿、漫步入园已成日常

95%公园覆盖率+160公里绿道

让城市变身现实版「绿野仙踪」

🌳🌳🌳

作为广州市“城市客厅”,天河区立足超大城市中心城区定位,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度融入城区发展,统筹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五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区,走出了一条“生态筑基、低碳领跑、创新赋能”的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径。

厚植生态底色,共筑城园融合

近年来

立足“一江三山五水”自然禀赋和区域特色

天河区高标准实施

《天河区打造美丽中国城市样板实施方案》

重点打造“火龙凤”生态品牌

🌲🌲🌲

“中国南方绿宝石”——华南国家植物园

在全市率先建设四级公园体系(“生态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累计建成各类公园114个(500米内公园覆盖率95%)、160.6公里绿道、65.8公里碧道和120万平方米生态绿廊,形成“绿核融城、翠环连山、碧带通江、绿网成园”空间布局。

紧抓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契机新增城市绿地327亩,实现“赛事举办”与“城市提质”双赢。目前,全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森林覆盖率分别达43.4%和23.73%,“公园城区·绿美天河”建设成效显著。

提升环境品质,赋能发展增效

与此同时

天河区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

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安全

全面提升城区人居环境品质

🍀🍀🍀

在大气治理方面,建成覆盖全区21个街道的“一街一站”自动监测网络,完成758家餐饮企业油烟在线监控安装(2024年安装增量全市第一),率先实现企业锅炉低氮改造全覆盖,创新实施全市首例大气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异地修复,充分运用无人机、高空瞭望、走航车和激光雷达等科技赋能大气监管,实施污染精准管控,PM2.5年均浓度连续9年达标。

水环境治理方面,建成碧道65.8公里,车陂涌综合治水模式入选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案例,海绵城市建设面积达63.14平方公里(占建成区62.3%),天河湿地公园成为全市首个以国家“海绵城市”理念试点建设的标志性生态景观。

翠意盎然的车陂涌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方面,实现生活垃圾和危废100%安全处置,大观净水厂入选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公布的“无废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典型案例首批推荐名单,为广州市唯一入选案例,猎德净水厂污泥减量60%获省级降碳减污特色案例,并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9次缔约方大会中国角广东边会上现场发布。

践行低碳实践,开创绿色路径

天河区持续落实碳达峰方案

推进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

以全运场馆及交通场站区域为重点,全区建成投运经营性电动汽车充电桩5650个,数量居全市第三,分布密度58个/平方公里,全市居首。

天河体育中心打造国内首个近零碳大型体育场+一星绿色建筑,布设2479平方米光伏组件,年均发电约56.3万kWh;奥体中心打造一星绿色建筑,新增光伏4000余平方米。

中建四局科创大厦获全国首个近零能耗建筑认证,全区新建绿色建筑比例100%。

建成广州市首个综合能源项目——广州国际金融城起步区综合能源项目交通枢纽冷站和供冷管网工程,珠江新城集中供冷中心入选中国城市能源变革十大“样板工程”。

全国首个近零能耗建筑——中建四局科创大厦

设立5支绿色基金,推出超50类绿色金融产品,为绿色发展注入“金融活水”。率先出台全省首个《现代都市工业生态环境保护指引》,明确7项准入负面清单及生态环境准入要求,从源头上把控产业发展生态红线,有序引导工业上楼、入园项目快速落地。

聚力公众参与,打造宣教名片

天河区建成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实践地铁主题站,创新构建“生态教育+公众出行”的立体化传播体系。聚焦“观精彩全运,看美丽广东”主题,打造“绿色全运 绿美之旅”线路,成为广州市唯一上榜的生态文旅线路。

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实践地铁主题站

推进车陂涌绿美碧带建设,串联天河绿色脉络,打造景观生态廊道和“生态休闲游”精品旅游项目,获市级文化休闲带专项激励。探索构建多功能叠加的高品质健康生活场景和新经济消费场景,指导正佳广场打造全市首个“文商旅教+环境健康”商业综合体。

开展“于城市间听万物——天河100种保护动物声纹发布”宣传活动,得到主流媒体广泛报道,阅读量达140万人(次)。与贵阳市生态环境局观山湖分局启动“生态双城记”活动,推动打造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新画卷。联合华南国家植物园等通过生态研学、科普展览、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美丽天河 我是行动者”系列活动,助力提升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从污染防治的“天河精度”,到生态经济的“双赢智慧”,从生物保护的“国家样本”,到绿色发展的“城区典范”,天河正以生态为墨、创新为笔,在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生态文明建设中绘就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文明新画卷。

展望未来,天河区将立足新发展格局,推动减污降碳扩绿协同增效,让绿色发展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天河生动实践。

素材来源丨中国环境APP、广州天河发布往期

记者丨郑秀亮

编辑丨房丽华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