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消防安全检查是预防火灾事故、保障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其重点内容涵盖多个方面,既包括硬件设施的合规性,也涉及管理机制和人员行为的规范性。以下是详细的重点检查内容:
消防安全检查是预防火灾事故、保障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其重点内容涵盖多个方面,既包括硬件设施的合规性,也涉及管理机制和人员行为的规范性。以下是详细的重点检查内容:
一、消防设施与器材检查
消防设施和器材是火灾发生时的 “第一道防线”,需确保其完好有效、合规配置。
灭火器材:
检查灭火器的类型是否与场所火灾类型匹配(如干粉灭火器适用于固体、液体、气体火灾,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于精密仪器等)。
核实灭火器压力是否在正常范围(指针处于绿色区域),是否在有效期内,有无锈蚀、损坏或被遮挡。
确保灭火器放置位置明显、易于取用,周围无障碍物,且数量满足场所面积要求(如普通场所每 100㎡至少配置 2 具 4kg 干粉灭火器)。
消防给水系统:
检查室内外消火栓是否完好,有无漏水,接口是否匹配,水带、水枪是否齐全且无破损。
测试消火栓水压是否达标(静压不低于 0.07MPa,动压不低于 0.15MPa),消防水泵是否能正常启动(手动、自动方式均需测试)。
查看消防水池、水箱水位是否充足,补水设施是否正常,管道有无堵塞或锈蚀。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检查烟感、温感探测器是否灵敏,有无误报、漏报,定期测试报警功能(如用烟枪测试烟感)。
核实报警控制器是否正常运行,显示是否准确,与探测器、消防联动设备(如排烟风机、防火卷帘)的联动功能是否有效。
检查系统备用电源(蓄电池)续航能力,确保断电后能维持正常工作不少于 30 分钟。
其他设施:
防火门、防火卷帘:检查是否能正常关闭,闭门器、顺序器是否完好,防火密封条有无脱落,与地面缝隙是否符合标准(≤3mm)。
排烟系统:测试排烟风机、排烟口是否能联动启动,排烟管道有无漏风,风口是否被遮挡。
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检查是否完好、亮度充足,疏散指示标志方向是否正确(指向最近安全出口),断电后是否能自动点亮(持续时间≥90 分钟)。
二、疏散通道与安全出口检查
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是火灾时人员逃生的关键,需保障畅通无阻。
检查疏散通道是否被占用、堵塞(如堆放货物、停放车辆),宽度是否符合标准(公共建筑疏散走道净宽≥1.1m,人员密集场所≥1.4m)。
安全出口数量是否满足要求(如一个防火分区至少 2 个安全出口,且不得上锁、封堵),出口门是否向外开启(严禁向内开),有无设置 “禁止锁闭” 标识。
疏散楼梯间(尤其是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是否畅通,有无堆放杂物,防火门是否保持常闭状态,楼梯间内是否违规设置库房、办公室。
疏散距离是否合规(如多层建筑最远点到安全出口距离≤40m,高层建筑≤30m),疏散路线是否清晰,有无设置临时隔断影响逃生。
三、用火、用电、用气安全检查
违规用火、用电、用气是引发火灾的主要原因,需重点排查风险。
用火安全:
检查是否违规使用明火(如在易燃易爆场所吸烟、使用酒精炉),动火作业(如焊接、切割)是否办理审批手续,有无配备灭火器材和监火人员。
厨房灶台、烟道是否定期清理油污(防止油烟起火),燃气灶具与可燃物的距离是否符合要求(≥0.5m)。
用电安全:
检查电气线路是否老化、私拉乱接,导线绝缘层有无破损,是否超负荷用电(如大功率电器与普通插座不匹配)。
配电箱、开关箱是否规范,有无裸露线头,是否安装漏电保护器且功能正常,周围无可燃物。
电气设备(如空调、打印机)散热是否良好,有无被衣物、纸张覆盖,停用后是否切断电源。
用气安全:
检查燃气管道、阀门有无泄漏(可涂肥皂水测试,冒泡则为泄漏),软管是否老化、过长(长度≤2m,不得穿墙、埋地)。
燃气报警器是否安装在燃气泄漏易聚集的位置(如厨房顶部),是否灵敏有效,与燃气阀门是否联动(泄漏时自动关闭阀门)。
四、重点场所与区域检查
不同场所的火灾风险不同,需针对性排查高风险区域。
人员密集场所(商场、酒店、影院等):
检查疏散引导标识是否清晰,应急广播是否能正常播放(声音清晰、覆盖所有区域)。
核实容纳人数是否超过额定承载量(如影院每座面积≥0.8㎡),临时搭建物(如展台)是否采用不燃材料。
厨房、配电室等重点部位是否与其他区域有效分隔(采用防火墙、甲级防火门)。
易燃易爆场所(加油站、化工厂、危险品仓库等):
检查防爆设备(如防爆灯具、开关)是否符合标准,有无非防爆设备违规使用。
核实危险品储存是否分类存放,与火源、热源的距离是否达标(如汽油储罐与明火点距离≥30m),有无防静电措施(如接地装置)。
消防设施是否适配(如配置抗溶性泡沫灭火器、防爆消火栓),是否设置禁火标识。
高层民用建筑:
检查外墙保温材料是否为不燃或难燃材料(严禁使用易燃材料),外窗是否设置影响逃生的防盗网(公共区域窗户不得封闭)。
核实消防电梯是否能正常运行,首层是否能直达室外,轿厢内是否配备灭火器、应急电话。
管道井、电缆井是否封堵严密(每层用防火封堵材料填实),防止火灾竖向蔓延。
五、消防安全管理检查
完善的管理机制是消防安全的长效保障,需检查制度落实情况。
制度与档案:
检查是否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如防火巡查制度、动火审批制度)、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预案是否定期演练(至少每半年 1 次)。
核实消防档案是否齐全,包括设施维护记录、培训记录、巡查记录等,是否如实记录问题及整改情况。
人员责任:
检查是否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员工是否掌握基本消防知识(如 “一懂三会”:懂本场所火灾风险,会报警、会灭火、会逃生)。
重点岗位人员(如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是否持证上岗,是否熟悉设备操作。
隐患整改:
检查前期发现的火灾隐患是否已整改,整改是否到位,对未整改的隐患是否制定了防范措施和期限。
六、其他细节检查
建筑防火间距:检查相邻建筑之间的距离是否符合标准(如多层民用建筑之间≥6m,高层建筑与多层建筑≥9m),防止火灾蔓延。
可燃材料使用:检查装修材料是否为不燃或难燃材料(如公共场所墙面、吊顶应采用 A 级不燃材料),严禁使用聚氨酯泡沫等易燃材料。
室外消防车道:检查是否畅通,宽度≥4m,转弯半径满足消防车通行要求(大型消防车≥12m),有无被障碍物(如栏杆、广告牌)阻断。
通过以上多维度的检查,可全面排查消防安全隐患,及时整改问题,从源头上降低火灾风险。不同场所(如企业、学校、家庭)的检查重点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但核心均围绕 “设施有效、通道畅通、管理规范、人员尽责”。
来源:安全生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