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31日14时许,在青藏铁路46公里400米处,西宁工务段湟源桥隧车间维修工区工长苏昌峥带着7名职工进行涵洞清淤作业。一场大雨过后,下泄山洪裹挟的泥沙在涵洞里积起一层厚厚的淤泥。及时清理淤泥,保障涵洞畅通,是他们雨季作业的“必修课”。
8月31日14时许,在青藏铁路46公里400米处,西宁工务段湟源桥隧车间维修工区工长苏昌峥带着7名职工进行涵洞清淤作业。一场大雨过后,下泄山洪裹挟的泥沙在涵洞里积起一层厚厚的淤泥。及时清理淤泥,保障涵洞畅通,是他们雨季作业的“必修课”。
“大家加把劲儿,先把涵洞口的杂草清干净,不然淤泥没法往外运。”清理完洞口外的淤泥,苏昌峥抹了把汗大声说。职工刘鹏抡起洋镐,对着洞口的杂草根部猛砸下去。职工汪发金手拿铁锨,把倒下的杂草连根铲下后堆到一起。
半小时后,涵洞口的杂草被清理一空。“汪发金,你带两个人负责清挖,我和刘鹏推架子车,剩下的人负责把运出的淤泥摊平。”苏昌峥迅速进行分工。话音刚落,汪发金和其他两名职工抡起铁锨,将散发着腐臭味的泥浆装进架子车。待淤泥装满,苏昌峥和刘鹏一左一右合作发力,推着架子车爬上小坡,将淤泥倾倒在路基下面,等候在那里的两名职工用耙子将淤泥沿着路基护坡脚摊开。
来来回回的运送中,车辙在湿软的地面留下两道深深的辙痕。“注意脚下安全,别打滑。”苏昌峥提醒刘鹏。
进入涵洞清淤时,空间一下子变得狭窄,架子车无法进入。“换用皮筐。”苏昌峥说完,刘鹏立刻取来皮筐。两人一前一后将装满淤泥的皮筐抬出洞口,把淤泥倒进架子车里。涵洞外,高原火辣辣的阳光炙烤着大地;涵洞内格外闷热潮湿,职工们的工服都被汗水浸透,紧贴在后背。
17时30分,涵洞内的淤泥被彻底清理干净。此时,大家的脸上和身上都沾满了黄色的泥点,一个个都变成了“泥人”。“涵洞排水通畅,汛期行车安全才能有保障。”回去的路上,苏昌峥说。
本文来自【人民铁道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