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周陪朋友阿强去面试,他攥着简历的手都在抖,面试前半小时突然说 “我不去了”, 原来他怕面试说错话、答不上问题,更怕万一真入职了 “做不好被开除,简历上留污点”。
上周陪朋友阿强去面试,他攥着简历的手都在抖,面试前半小时突然说 “我不去了”, 原来他怕面试说错话、答不上问题,更怕万一真入职了 “做不好被开除,简历上留污点”。
我指着手机里马斯克的新闻怼他:“你知道吗?这哥们搞火箭炸了三次,搞电动车差点破产,现在照样是世界首富候选人, 你连面试都不敢去,怕个锤子?”
阿强嘟囔:“他是马斯克,我是普通人,我可没资本犯错。” 这话是不是听着特耳熟?我们总觉得 “人生容错率极低,一步踏错满盘皆输”,可马斯克在一次访谈里冷笑:“人们对失败的恐惧,比失败本身可怕一万倍,多数人以为的‘绝境’,其实只是‘换条路走的借口’。”
这半个月我翻遍了马斯克的传记、演讲和采访,越看越觉得这 “硅谷钢铁侠” 根本不是 “天选之子”,而是 “把容错率玩明白的普通人”。
今天就把他的 “容错智慧” 扒开揉碎了讲,保证让你再也不怕 “犯错”,毕竟,人生哪有那么多 “一错定终身”,更多的是 “错着错着就对了” 。
我们总把 “犯错” 等同于 “毁灭”:高考失利怕 “一辈子没前途”,辞职创业怕 “赔光家底”,甚至跟人吵架都怕 “把关系搞僵”。
可马斯克用半生经历证明:真正的 “大错” 根本不存在,所谓 “万劫不复”,全是你自己吓自己 。
先数数马斯克犯过的 “足以让普通人跳楼” 的错:2000 年他刚把 PayPal 做起来,就因为和团队吵架被踢出局,眼睁睁看着自己创办的公司被 eBay 收购;2008 年更绝,特斯拉刚推出 Roadster,就遇上金融危机,资金链断裂,账上只剩几百万美元,连工资都快发不出来。
同时 SpaceX 前三次火箭发射全炸了,第一次炸在发射台,第二次在空中解体,第三次燃料泄漏直接变成 “空中烟花”,当时他连第四次发射的钱都凑不齐,天天被债主追着跑。
最惨的时候,马斯克白天在特斯拉工厂盯生产,晚上睡在 SpaceX 的地板上,吃泡面都要算着钱,前妻还跟他闹离婚。
有记者问他 “会不会崩溃”,他说:“崩溃有什么用?我只关心下次怎么不炸。” 结果第四次发射,Falcon 1 火箭成功入轨,成了世界上第一枚私人研发的液态燃料火箭;特斯拉也靠着融资和产能提升活了下来,现在成了电动车巨头。
你看,马斯克犯的错比我们大多数人一辈子遇到的坎都多,可他不仅没 “万劫不复”,反而越错越勇。
这不是因为他有钱有天赋,而是他看透了 “容错率的真相”:人生不是 “单行道”,而是 “立交桥”,此路不通,换条路就行,没必要在死胡同里撞死 。
反观我表姐,她当年高考差 5 分没考上重点大学,就觉得 “人生毁了”,哭了三天三夜,非要复读。结果复读一年还是没考上,反而因为压力太大得了抑郁症。
后来她勉强上了专科,毕业后做了会计,现在也过得挺好,她说:“现在回头看,当时真是傻, 考不上重点大学怎么了?难道就不能活了?”
这时候我才懂:我们怕的不是 “犯错”,是 “犯错后的未知” 。
就像马斯克说的,“未知不等于危险”,你辞职创业可能失败,但大不了回去上班;你表白被拒可能尴尬,但大不了还是朋友;你考试失利可能失落,但大不了再来一次。这些所谓的 “错”,根本不会让你 “万劫不复”,只会让你更清楚 “什么适合自己”。
很多人说 “我不敢犯错,是因为我输不起”,可马斯克翻个白眼:“你所谓的‘输不起’,不过是把自己困在了‘单一赛道’里,你以为只有一条路能走,自然觉得容错率低。”
这话戳中了大多数人的痛点:我们从小就被塞进 “单一成功模板” 里,上学要考高分,毕业要进大厂,30 岁前要结婚买房,一旦偏离这个模板,就觉得 “犯错了”“人生要完了”。
就像阿强,他觉得 “只有进大厂做程序员才是正经工作”,所以怕面试失败就 “没出路”,却忘了自己会修电脑、能写文案,就算不进大厂,也能做自由职业、开电脑维修店。
马斯克最牛的地方,就是他从不困在 “单一赛道” 里。
他大学学的是物理和经济学,毕业后先做软件,搞了 Zip2 和 PayPal;赚了钱不盯着互联网 “躺平”,反而跑去搞电动车(特斯拉)、太空探索(SpaceX)、太阳能(SolarCity),甚至现在还折腾脑机接口(Neuralink)和火星移民。
他说:“我从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不是怕摔碎,是怕自己只知道‘鸡蛋’,不知道还有‘牛奶、面包’。”
对比之下,我邻居家的儿子小宇就惨了。
他爸妈从小给他定的目标是 “考清华北大,当科学家”,他明明喜欢画画,却被逼着学奥数、补物理。高考考了 600 多分,没考上清华,就觉得 “对不起爸妈,人生失败了”,在家躺了半年不出门。
后来他偷偷报了美术培训班,现在成了插画师,接稿接到手软,他说:“我以前觉得‘不当科学家就是错’,现在才知道,人生根本没有‘必须走的路’。”
为什么我们会觉得 “容错率低”?根本原因是 “我们自己把选项砍没了”,你觉得 “只有考公才稳定”,就不敢尝试创业;你觉得 “30 岁不结婚就是失败”,就不敢拒绝不合适的相亲对象;你觉得 “做副业丢人”,就不敢利用特长赚钱。
这些 “自我设限”,让你把人生变成了 “单行道”,自然觉得 “一步错就完了”。
马斯克年轻时也有人说他 “不务正业”,放着好好的互联网生意不做,跑去搞 “不切实际” 的火箭和电动车。
可他不管别人怎么说,该折腾就折腾。他说:“别人觉得你错了,不代表你真的错了,他们只是没见过‘不一样的对’而已。”
还有个扎心的事实:“容错率” 不是固定的,是你 “挣” 来的 。
马斯克能承受 SpaceX 三次爆炸,是因为他有 PayPal 的钱做后盾;你能承受辞职创业的风险,是因为你有存款、有技能、有人脉。
如果你觉得 “容错率低”,不是因为人生本身如此,是因为你 “没准备好”, 没攒够钱,没学够技能,没拓宽眼界。
就像我朋友小雨,她想做自媒体,不是一下子辞掉工作,而是先兼职做,用下班时间写文章、拍视频,攒了一万粉丝、存了半年生活费,才辞职全职做。
就算后来自媒体没做起来,她也能靠写文案的技能找工作,你看,准备充分了,容错率自然就高了。
看到这里,肯定有人问:“我也想提高容错率,该怎么做?” 马斯克早就把方法给我们了,就三招,简单粗暴,却能让你彻底摆脱 “犯错恐惧”。
第一招:“小步快跑,快速试错”,别把 “试错” 搞成 “自杀”。
马斯克搞火箭不是一开始就造大火箭,而是先造小火箭 Falcon 1,前三次爆炸花的钱不多,每次都能从失败里攒经验,第四次就成功了;特斯拉也不是一开始就造 Model 3,而是先造高端的 Roadster,积累技术和资金,再往下普及。
他说:“试错要像打游戏闯关,一次只闯一关,别想着一口吃成胖子。”
我表妹用这招开了家服装店。
她没一开始就租实体店,而是先在圈卖衣服,从批发市场拿少量货试卖,看哪种款式好卖,再慢慢增加进货量。
后来攒了客户,才租了个小门面,现在生意稳定了。
她说:“要是一开始就租大店、进很多货,我肯定赔惨了,小步试错,就算错了也亏不了多少。”
第二招:“重构失败认知”,把 “犯错” 当成 “收集数据”。
马斯克每次火箭爆炸,都不是骂街、放弃,而是让团队把残骸捡回来,一点点分析 “为什么炸”“哪里出了问题”“下次怎么改”。
第三次火箭爆炸后,他说:“我们收集了比成功发射多三倍的数据,这比成功更有价值。”
普通人也能这么干。比如你面试失败,别骂自己 “没用”,而是分析 “面试官问了什么问题我答不上”“我的简历哪里有问题”“下次该怎么准备”;你做副业没赚钱,别灰心,而是想 “哪种变现方式不行”“用户不喜欢什么内容”“下次该换什么方向”。
把失败当成 “数据样本”,而不是 “人生判决”,你就不会怕犯错了。
我前同事小张就是这么做的。
他想做短视频,一开始拍搞笑视频没人看,他没放弃,而是看后台数据:播放量低是因为标题不行?还是内容太短?他慢慢调整,后来改拍 “职场干货”,一下子火了。
他说:“我前 20 条视频都是‘失败数据’,没有那些错,就没有现在的爆款。”
第三招:“拓宽安全垫”,给容错率 “上保险”。
马斯克搞特斯拉时,同时留着 SpaceX 和 SolarCity,就算其中一个出问题,还有另外两个撑着;他不管多忙,都会抽时间学习新领域的知识,保证自己 “就算现在的生意没了,也能在别的领域活下去”。
这就是 “安全垫”,你手里的钱、技能、人脉越多,容错率就越高。
怎么拓宽安全垫?很简单:第一,攒 “应急钱”,至少够 6 个月的生活费,就算失业也不怕;第二,学 “跨界技能”,比如你是会计,再学个 PPT 设计、视频剪辑,就算会计不好找工作,还能做设计;第三,交 “多元朋友”,别只跟同事玩,多认识做不同行业的人,说不定哪天就能给你指条新路。
马斯克在一次演讲里说:“我最讨厌别人说‘你这样做是错的’, 人生不是考试,没有标准答案,更没有‘不及格就淘汰’的说法。
我们总把人生当成 “高考”,觉得 “一步错就满盘皆输”,可实际上,人生更像 “玩游戏”—— 死了可以复活,输了可以重来,甚至还能换个角色、换个地图重新玩。马斯克的成功不是因为他 “没犯错”,而是他 “敢犯错、会犯错、能从错里爬起来”。
阿强后来听了我的话,去参加了面试,虽然没被录取,但他说:“面试官给我提了很多建议,我知道自己哪里不行了,下次肯定能更好 —— 原来面试失败根本不可怕。” 现在他一边上班,一边学习新技能,准备下次再试。
我想起小时候学骑自行车,摔了十几次,每次都怕 “摔断腿”,可最后还是学会了。现在回头看,那些摔跤根本不算什么,反而是学会骑车的必经之路。人生也是一样,那些你怕的 “错”,其实都是 “成长的必经之路”。
来源:阿胖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