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的书业圈格外动荡,不少人离职,重新寻找出路。我们近期征集了一波在出版行业供职,后又离开去寻找新职业路径的编辑、营销等各个岗位的老师们,聊一聊自己在出版的经历、离职后的去向,以及对未来的打算。
近年的书业圈格外动荡,不少人离职,重新寻找出路。我们近期征集了一波在出版行业供职,后又离开去寻找新职业路径的编辑、营销等各个岗位的老师们,聊一聊自己在出版的经历、离职后的去向,以及对未来的打算。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受访人均为化名)
现在做自媒体上瘾了
曾经供职的出版机构:中外合资出版社
离职时间:2023年10月
■在离职的这家公司干了多久?
一毕业就去了,干了11年多。做过迪士尼IP童书的编辑,营销编辑室负责人,原创童书编辑室负责人。IP童书、引进版童书、自创和原创童书,都做过。自创的是“童趣立体有声挂图”系列;原创的有《故宫御猫夜游记》《故宫怪兽谈》《我是超级饲养员》《文言日诵》《给孩子的国宝档案》以及阎崇年《讲给孩子的故宫里的明清史》等。
■离职原因?
直接原因是一次极端情况的身心抱恙。现实原因是生了二胎后,想更好地平衡工作与家庭。根本原因则是,人到中年,我遭遇了意义危机。我很想试试,自己有没有办法更好地使用自己的生命。
■离职期间,情绪有没有很起伏?
非常起伏啊,哭了很多很多次。心情很复杂。有非常多的不舍,毕竟是做了11年多的一份工作,不管是人还是事,感情都很深。第一次作为编辑被印在版权页上,第一次参加公司年会,第一次去国外参加书展,第一次营销活动日销过万,第一次做出百万册量级的畅销书,第一次当作者,第一次拿奖,第一次被媒体报道,甚至结婚、生老大、生老二,所有青春有关的青涩、挑战、成就、甜蜜的幸福都与这11年交织在一起。也有相当多的愧疚,不少项目当时还在操作中,有一些项目里有作者对自己的信任和看重。但前同事都很专业,很多人都比我优秀,更多需要去沟通和消化的是个人的愧疚,并不会对作者产生实质的影响或损失。有一小部分的忐忑。过去过的都是“公式人生”“模版生活”,即将面临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会怎么样?心里并不是特别有底。
更多的是心中涌动着一种无法遏制的崭新的希望,凡是新路,对自己都意味着成长。我很想看看离职后,一个相对自由的自己,到底会活成什么样。目前来看,还不错,甚至是很不错。不是说挣到了多少钱,或者做成了多大的事,而是更加清楚和确信了自己的恩赐和想走的路,这种感觉超幸福。
■离职后,回看出版业,给它一些评价?
出版是个很干净的行业,字面意思和内涵意思都是。希望大家不要把钱看得那么淡,我们提供内容和出版服务,赚取经济回报,是天经地义的事,不要不好意思。也希望大家更看重商业运作,去积极拥抱内容变现的新型商业化运作模式。内容再伟大,也需要赚钱。不能赚钱甚至赔钱,未尝不是对内容的一种轻视。
■对想要进入出版行业的新人,有什么建议?
新人都很聪明,我不想提什么“爹味”建议。祝福大家吧!无论什么时候,一定要看到自己的价值,尊重自己的价值。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独特的恩赐,每个人都很宝贵,你也不例外。如果环境不好,就多看看自己在这个行业里真正的价值是什么?把目光定睛在不变的价值上,会喜乐一些。不要那么在意别人的眼光,勇敢一点,不要怕犯错。
■现在是待业阶段还是找到了新的工作?
散兵游勇一枚,自封的“内容创业者”,哈哈。出版,自媒体。欢迎大家关注我瞎写的公众号“带着牧童去放牛”,主要会发布一些育儿和女性自我成长话题。
■对未来有什么打算?
好好地陪娃,好好地生活,警惕再次因为“事业心”重回到“卷王自卷”的老路上去。出版作为专业技能,应该会一直做下去,但不一定是主业。现在很大的瘾在自媒体上。未来如果有机会,可能也会做些教育有关的事,谁知道呢?
离职后,我去上海开出租
黑桃
曾经供职的出版机构:一家杂志社,山西出版传媒集团旗下机构
离职时间:2012年
■在离职的这家公司干了多久?
干了整整4年。先是文字编辑,后来美术编辑紧缺,兼职了1年多的美术编辑——毕竟是美术系毕业。除了常规的杂志出版,每年还会推出特刊,策划系列图书。因后升任首席编辑,主要负责整本杂志的策划、稿件质量把关,所以狠狠地被锻炼了一把,每天忙得不亦乐乎,下班吃饭时还经常跟同事热火朝天地聊怎么策划专题、创新形式。当时《最小说》炙手可热,我们作为正经杂志,当然不能效仿,但并不妨碍受此启发,不断创新,把互动板块做得风生水起,受到读者喜爱。总之,这4年,是我工作生涯中相当快乐的4年。在接触社会的伊始,也明确了自己的热爱。
■离职原因?
离职的原因有二。一是,成家有娃了,家人都在老家,当时高铁还未大面积铺开,交通不便,回一趟家很麻烦,而且以我当时的收入,并不足以在太原站稳脚跟,就考虑回河南,到郑州发展;二是主编换了,前任领导对我们是放羊状态,自由自在的时候最有创造力,新领导较为保守,把杂志改得越来越传统,诸多限制,磨灭了我的工作热情,干脆换一个城市吧。
■离职期间,情绪有没有很起伏?
好像没有情绪起伏,我还是裸辞。之前找工作都折戟了,我挑了最中意的两家前去面试,一家是中高端汽车贸易公司,一家是定位高端的DM杂志,当时只觉得不留下我,简直是他们有眼无珠。后来还在郑州租房待了半年,当然也没闲着,手头有两本历史普及读物的编著工作。
出版行业的特别之处在于,编的杂志或图书,是精神产品,拿在手里的时候,会有成就感,收到读者反馈时,也会有荣誉感。之前的杂志,每一期我都留着,应该是我们社离职的编辑里,保留最齐全的。当然做出版,很容易内耗,几乎所有办公室工作,都可能陷入情绪危机,这个没有办法。内耗到一定程度,你会变成卡夫卡,当然很难到那种程度,但很容易理解卡夫卡。
建议就是,想要做出版,还是在北京吧,毕竟它是出版中心、文化重地。为什么这样说呢,就是因为离职后别的我不在意,就是感觉,包括我老家在内的这些中部小地方,冬天没有暖气,冷得发慌,夏天又贼热。
■关于离职,对“蠢蠢欲动”想跳槽的人说点什么?
可以跳槽,可以转行,但能不裸辞就别裸辞,不打无准备的仗,握紧你手中的枪。我算是GAP了半年,弃了社保,之后几乎被意外和幸运推着走:阴差阳错回南阳老家做小生意,开了个店前后正好10年,中间去基层政府当了2年临时工,去上海开了1年的出租车,2022在郑州找了一份工作——兜兜转转,10年后又回了郑州,不过年底就溜了,我和郑州有缘无分,只能短暂相聚,无法长相厮守。当然,有的意外是很好玩和刺激的,比如后来我还跑过代驾,甚至当过清洁工(在方舱里,被中介忽悠)、住家保姆(照顾哥们儿的父亲,可惜就一周),带给我很多新奇的经验和思考。
■现在是待业阶段还是找到了新工作?
巧的是,10年后,从去年 4 月份开始, 我又回到了出版行业,不过这次是做图书编辑——所以,我这篇如果是作文的话,岂不是犯了跑题的大忌?
我重回出版业,充满机缘巧合。离开伤心地郑州后,脑子里有一个声音告诉我:去南方。于是去年春节后我就到了广东。我还有个作者身份,结束出租车工作后,我写了一本《我在上海开出租》,精选部分先是发表在《读库》上,在去年得以被广东人民出版社万有引力工作室看到,书稿被他们签下(已于今年3月推出),因为有志于回归行业,手头又有不少作者资源,所以毛遂自荐,最终成了万有引力的兼职编辑,帮他们策划非虚构及历史、文化类的原创图书。
■对未来有什么打算?
打算跟这个行业死磕到底,我觉得编辑可能是我的天职。如今,在图书策划和个人写作方面,我有诸多计划,也有足够的韧性和自信,只待一一实施。当然不排斥今后我再尝试其他身份,如果我感兴趣,并自觉能做得好的话。
彻底躺平,等着拿退休金
老 梦
曾经供职的出版机构:国企、民营机构都干过
离职时间:2023年
■在离职的这家公司干了多久?
5年,编辑,就是混了5年时光,工作不算太忙,能抽出时间和精力照顾家庭,自己多学习、开阔眼界、提高认知,结交了许多行业外的新朋友。
■离职原因?
混下去对个人发展没有意义,不想浪费时间,内耗人生。
■离职期间,情绪有没有很起伏?
很开心,少了许多的限制,还有不用把精力放在无意义的事情上了,可以专心做自己想做的喜欢做的事。
按以前的出版思维、经营模式,行业必死。会很快,熬不到我们这代人拿退休金。传统出版业的死亡,不代表阅读的消亡,会有新的出版业和阅读模式、企业运营方式诞生。如果有机会还是会参与新出版业的。
你要恨谁,讨厌谁,想害谁,就让他进入传统出版业。(呵呵,开个玩笑)
辞职要趁早,随着年龄的增加,你的竞争力会越来越弱。有年龄上的,更多的是经历和思维上的。出版行业的工作经历对转行后的工作帮助有限,而出版业的经营、管理原始,会对思维造成枷锁,对转行来说,是很大的负面资产。
彻底躺平等着拿退休金。炒炒股,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同时寻找传统出版业以外的工作、创业机会。
■对未来有什么打算?
有机会还会做阅读,做“新出版”。
换行业了,在做律师助理
青 芥
曾经供职的出版机构:国有出版社
离职时间:2023年7月
■在离职的这家公司干了多久?
离职前在这家单位工作了469天;岗位是学术著作编辑;工作日常就是审稿,一本审完审下一本,再就是走社内图书出版的流程,整体工作内容比较单一;收获的话就是编辑的文字处理能力得到锻炼,自己也是刚毕业,以前上学的时候实习岗位是新媒体方向,也没其他实践机会和经验。收获也包括结识了出版社里很好的前辈及同辈,有比较好的工作氛围。
■离职原因?
第一,最实际的是因为工资问题。起初抱有工作一年调整工资后生活压力能小一点的心态,打算起码坚持拿到编辑证,再考虑其他事情。后来调整工资方面与人力出现了分歧,就有了辞职念头,这是直接导火索。
第二,因为真正做了编辑工作以后,与我期待的有很大出入,有时甚至觉得自己做了很多工作,但意义不大,可能太年轻,还是有些愤青,总觉得自己得靠熬时间才能往上走,有一点一眼望到头的感觉,我个人认为这应该是离职的根本原因。
第三,我留了后路。大学辅修了双学位,本来是觉得多学一点总没错,之前是没打算换行业的,考研也是出版专业,没想到我的第二学位成为我换行业的底气。辞职前,通过了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后来直接就到律师事务所上班了,现在在律所工作接近一年半,实习期已过,等待律师执业面试。
■离职期间,情绪有没有很起伏?
找新工作不算容易,但顺利找到了。只是觉得有一些遗憾,大学4年,研究生2年,都认真学习过出版理论知识,也曾怀着一腔热血入局,但没想到小火苗没烧起来 ,就被现实掐灭了。
我始终相信有人做这份工作是快乐的,只是不适合只有有限经历的我,我做出评价的话会过于片面。就我个人而言,希望出版行业能够积极拥抱新鲜血液,给予年轻人发展空间以及离开学校、父母能够支撑自己生活的物质保障。
如果是在校学生,真的要想尽办法去争取实习机会。我们普通人试错成本太高,越早发现自己适不适合这一行越好,毕竟我们基本上都要读完研究生才真正接触社会,出学校时已经25岁以上,压力越来越大;如果是社会人员转行,我当然没有什么资格建议,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喜欢且能坚持为之奋斗的工作。
首先,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跟自己的心走。没有什么能骗过自己的心以及状态。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最重要。其次,离职前我们肯定要考虑很多事情,但不能光想,要去做,没有执行力想再多都没用。最后,不管离职与否,换行业与否,都要做好终身学习的准备。
目前在团队做律师助理。
■对未来有什么打算?
未来的打算是基于目前的工作性质,依然在律师行业发展,从律师助理转变为独立律师,有一天也能成立自己的团队。短期内没有回出版行业的打算,长期再回到出版行业应该也不现实。
到养老院做护工
蔡 诚
曾经供职的出版机构:民营图书策划公司。大学毕业后,在连锁书店干了2年,先做店员,然后做书店的杂志编辑,渐渐对图书行业产生了深度热爱。大概在2005年,我所在的书店倒闭,我去了一家民营文化公司,主要做家庭教育类图书出版。
■在离职的图书公司干了多久?
在这家文化公司干了3年多,主要做图书编辑,从各大报刊、图书中找家庭教育的优秀案例进行改编,并联系当事人要照片、版权等。我在公司主要参与了“我是这样教育孩子的”系列的编辑工作,先后出版了4种图书,市场反响还可以。做这个系列的过程中,我学会了鉴别材枓、编辑材料及编辑出版全流程运作。后来我又进了两家小型的图书出版公司,主要做文学及国学名著儿童版改编,规模都不大,但编辑出版各流程的工作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离职原因?
感觉出版行业2012年左右市场开始下滑。先是图书不好卖,馆配书也不那么好做,工资涨不动了。我图书编辑职业生涯最好的工资收入也就1万多元,我一直后悔没深度介入图书营销工作,特别是后来自媒体兴起,没好好学习,也没有及时换到平台更好的图书公司。2021年疫情期间,公司黄了,我被迫离开了图书行业。离职没拿到补偿金,只多发了1个月工资。
■离职期间,情绪有没有很起伏?
离职期间心情非常焦虑。燕郊的房贷,孩子学费一时竟没了着落。而且,这时家庭有了变故,先是父亲病危,病故,然后夫妻感情也出现了问题,最后离婚了。一度想出家,网上还联系了一家寺庙,阴差阳错,没有遁入空门。2023年春天,一个朋友介绍我进入养老行业,说做护工可以暂时维持生计,就这样我到了北京丰台区一家养老院做起了护工。这没什么,1个月后我就渐渐适应了,也乐于和老人打交道。
出版业其实挺适合喜欢文字又不太擅长社交的人,虽然待遇未必很好。尽管快50岁了,有机会我还是想重回出版业。文化文明的传承离不开出版业,虽然高科技时代出版业看上去已沦为“边缘”产业,但还是需要务实且富于创意思维的人。
作为精神产品的生产者,出版行业需要正能量、敏感、坚守,不一定能挣很多钱,但成就感肯定满满。初入出版业应该学会选题策划、组稿、审稿加工、装帧设计、校对、印刷、发行等各个环节的基本知识和工作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如遇良师益友和良好的企业文化,3年时间就能成长为出色的编辑人才。
还没找到稳定的工作,主要靠打零工维持生计,做护工、送外卖等。一边艰难写作,有机会想出版2本书,《我在养老院做护工》《北漂故事集》。
■对未来有什么打算?
期待还有进入出版业的机会,如果没有,自己在这几年多挣点钱,假以时日,自己创办一家文化公司或书店。我一直想离书更近一些,对我而言,天堂就是图书馆的模样。
离职后,我又回到出版行业
裘道宏
曾经供职的出版机构:民营图书策划公司
离职时间:2021年离职,2024年年初又回到了图书行业。
■在离职的这家公司干了多久?
算上目前这份工作,我在图书行业一共就职过4家公司。在第一家公司做文字编辑和策划执行,书稿编辑加工还有一些协调工作,偶尔下印厂;策划执行是策划编辑签选题回来,除选题外的工作都由我联络落地。后面几家工作单位就是去做策划编辑,干的事情比较多,有时找不来写手,自己也组稿。我待过的公司里,其中有两家特别有名,参与的项目也特别有名,名字就不提了。收获还蛮多,最大的收获是几年前我从图书行业跑路+换城市,一位年长的行业前辈和我聊天,TA说:“不做图书行业了,也可以接点图书行业的活儿做做,不要彻底离开,这个行业挣不了大钱,但饿不死人,不要让自己手生,随时都可以回来。”
■离职原因?
我离职的原因都与个人职业规划有关,再加上我自己脾气不好。第一次离职是因为转策划编辑不成功,我交了一个选题,那个选题后来在其他公司卖得挺好,但被当时的领导给否了,还说是垃圾选题,我挺生气;还有一次离职比较激烈,是因为受了不公平对待,该给我的奖金和待遇没有给,加之当时交往的对象在外地,打算结婚。其他两家公司的离职原因就是单纯不想干了,正常离职。
■离职期间,情绪有没有很起伏?
情绪起伏还是有的。失望加愤怒比较多。在当时的我看来,前公司都在欺负人。不过现在时间过去了好久,就觉得还好,没有当时那么生气了。
我对出版行业的感情比较复杂。像现在网络上流行的一个热梗:图书行业很像东亚的父母,给你的爱不多也不少,刚刚够你长大。其实也没啥好吐槽的,建立比较公平的竞争机制,把该落实的待遇给落实了,不要承诺得很好,该落实的时候翻脸不认账,这种就挺讨厌,也很打击从业人员的信心。
对于年轻人没有什么好建议的,欢迎来看看,也欢迎随时走,来去自由。就是薪资不太高,节省点还能养活自己,留下来的话请慎重考虑,确定要一辈子干这个再留下来——另外留下的话,薪资还是可以逐年增长的。
■想对准备离职的圈内人说点什么?
离职后,我觉得你们也会想念出版行业的,因为我就是这样。
我找到了新工作,在一个边缘的小图书公司做政府项目,交五险一金+清闲,剩下的时间自己疯狂接活。业务包括图书编辑加工、图书组稿、短剧编剧、回忆录和自传(包含企业传记)代写以及各种文案代写,还在Upwork(一个海外线上工作网站)做点自己能做的工作。
■对未来有什么打算?
我算是已回到出版行业。对未来没有具体打算,工资能高点就行。
成为一名独立策划人
辰 夕
我刚入行的时候做的是原创童书绘本编辑,那是在大概十年前,那时出版社的主要精力大都锁定在国外童书版权交易上,并不太在意国内的原创绘本市场的发展。图书公司中做原创绘本的主要集中在以武汉地区,他们大都做的也是一些定位低端,但销量庞大、品质不是那么好的绘本。当时北京做绘本的公司没几家。这也就意味着,那时没有经验特别丰富的原创绘本编辑,而我也只是凭借着有一点社科编辑经验再附加带孩子亲子阅读、不能称之为童书经验的经验顺利地进入了这家公司,当时我是公司第一个正式编辑,就这样一直干了5年,一步步从绘本编辑做到了绘本主编。
之所以从这家公司离职是因为我觉得工作5年一直在做重复的内容,做这类绘本对我来说已是闭着眼就能完成的事情,一眼看到头的感觉让我坚定了离开的决心,就这样我进入了童书领域的第二家公司。
在这家公司当时入职时,给我的职位是“童书策划总监”。我刚从上家公司做团队管理和编辑工作的双重打压下解脱出来,并不想承担太多管理工作。后来,我才知道其实是我想多了,公司给我这个职位,只是看中了我5年绘本编辑的经验,给我个tital,让我尽快入职而已。原因很简单,这家公司从社科书转型做青少图书,苦于没有专业的童书编辑。
其实在当时,青少图书对我来说也是一片崭新的未知领域,加上自己的孩子刚进入小学阶段,我也迫切想知道什么样的图书适合这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阅读。入职时,老板对我非常有期待,并说了一句话:“好好干,我不会亏待你的!”也许是当时老板真诚的态度打动了我,我竟深受感动,立志要做一名不能辜负老板的好员工,毕竟老板说了,干出成绩的话也不会亏待我。而且年初的时候还拟定了编辑销售提成所对应的册数和奖金,当时的我“吃”了老板画的饼后,干劲十足。
其实自从我入行以来,业余时间我一直坚持接些稿子来写。这样做既能增加收入,赚些养孩子的奶粉钱,也能接触各个公司或出版社做不同方向图书的编辑,在沟通交流中我也能学到不同的策划思路和对不同图书的操作方式。但自从听了老板那句“好好干,我不会亏待你的”之后,入职的第一年,我拒绝了所有的外活,白天在公司拼命钻研选题,保证质量,紧盯进度,晚上回家加班、周末忙活的还是公司的几个项目。就这样,在我一年365天全年无休的工作后,竟然一口气做了6套原创童书。做过童书的人都知道,做原创选题是多么艰难且耗费心力,又何况都是质量要求相对比较高的原创童书,这个战绩放在整个公司都无人可比。
那一年真的是天时地利人和,这几套书出版后,碰上了新崛起的销售平台——抖音。就这样,凭着一个高知带货主播,再拿上一套与主播气质相匹配的优质图书,我在青少童书编辑岗位上做的第一套青少童书,火了!短短的一两个月的时间,仅一套书的销量就达到了几万套。紧接着,这位主播又继续推这个系列的另外2套书,都取得了非常傲人的战绩。如果各位现在去查一下这几套书的累计总销量,大家也应该会感慨一声“这书也卖得太好了吧”。图书销售好了,公司有了可观的利润,老板和各部门负责人都很高兴,但这些高兴的人里没有我,我不但越来越不开心,最后竟越来越想不开,直到有了抑郁的倾向。
我想不明白的原因只有一个:明明年初签订了销售提成协议,公司为什么最后要瞒报销量?销量大几十万套的说成是销量几万套,销量小几十万套的说成是没达到拿销售提成的级别。据我所知,所有跟这几套书沾边的产业链上的老师都拿到了丰厚的奖励,为什么作为这几套书策划编辑的我付出最多,最终竟是这样的待遇?
这件事情发生在2021年,事情过去了3年,现在的我已经足够强大。如果让我穿越回去,绝对有1万种处理这件事情的手段,但无奈的是,那时的我太弱小了,活了30多年的我突然觉得自己就像是一张白纸,从没有经历过如此下头的人间险恶,完全没有应付这种事情的心理准备,又或许他们就是看到我是一张白纸,才敢这么欺负我。那几年我刚在燕郊买了房子,紧接着又在廊坊买了房子,还在养一个刚入小学的孩子,住在一线都市圈,那几年的经济压力真的是压得我喘不过气。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巨大的资金压力下,我并没有跟公司大哭大闹,而是怀着忧郁的心情等到年底,任凭他们谎报销量,丢给我一点儿可怜的提成,毕竟给点儿总比撕破脸,万一公司耍赖一分不给要强很多。
我在心里不停地向他们呐喊:“你们把肉都吃完了,请留给我一口汤吧,我还要还房贷养孩子。”但我看到的是他们把我的劳动所得尽情地揣到自己的兜里,满脸喜悦地谈论着各自的丰收成果,无人管我的死活。
都说给你制造困难的人才是你的贵人。确实,这件事情让我反思,让我开始重新给自己定位,我反复问自己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给自己的回答是:要做一个有力量的、不会随便被他人对待的人。
回望过去,那几年种种压力下的困难我都一一地挺了过来,尽管我也付出了身体健康上的代价。我时常告诉自己,不要去怨恨什么,也许这注定了就是我要走的路。
正是因为遇到了这件事情,逼迫我对自己的职业方向做出了调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长远来看,谁又知道这不是一件好事呢?
如今的我依旧在做我热爱的出版业,有一个小小的图书公司,每天过着自由且充实的日子。
编辑创业大概率九死一生
肖 卫
最早,我在中国环境出版社做了四年多的编辑,后面就在不同的图书公司做编辑,甚至做过作者。在最后一家图书公司,公司经营出了问题,老板谈降薪50%,我想不如离职自己创业,于是开始被动创业。
被动创业对我来说基本上“死路一条”,因为盈利很少,看不清商业模式。直到有一天,一个书商为了与我合作,跟我聊了几小时,我像是被打通了任督二脉,当天睡不着觉,兴奋得第二天就注册公司,主动创业,一直到今天。
我发现,一般来说,编辑创业大概率是九死一生,发行创业活得很好。编辑创业基本上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某某想法,最后发现市场接受不了,创业资金又有限,没有十八般武艺,很容易倒在“江湖”路上,除了少数创业成功的,比如业内大公司有渠道的,企业内部工作室创业这类。即使一些内容工作室的老大想自己做发行,也很难做起来,亏本是大概率的。为什么呢?因为做编辑或内容的人,多数被各种思维所限制,自娱自乐的人居多。
作为农民孩子的我,如果没有业内大哥们的帮助,我很难看到适合自己的出版模式——自费出版+少量市场书策划和写作。自费出版基本上包含了全品类、整个出版流程。自费出版后,就涉足馆配发行合作,有幸见过几个业内大佬,见到了馆配行业的厉害或凄惨之处,与馆配行业的大哥们经常沟通,感受到馆配行业的情绪变化。
在市场书策划和写作方面,我以小而美为目标,专注社科和青少类别的图书。在这个领域,我曾经也走了不少弯路,从编辑到作者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不仅要直面自己的缺点,还有很多试错的成本,慢慢地终于磨到市场化较高的程度。
每一个编辑或作者基本上都储备了一堆创意,作者做好选题或内容,被不同的编辑提出不同想法,如果达成共识,可能就开始了一本书的浪漫之旅,经过精心包装,最终“彩票”要“开奖”了。
虽然目前出版行业中的出版社比较稳定,不如杂志、电视行业那么惨,但未来必定会艰难。何况如今降薪、裁员的风刮得到处都是,但出版社多数是躺平状态,一线又被要求利润,难上加难。可以说,多年来,出版行业都是一个特别保守的行业,以出版社为甚。有的地方出版社的编辑年纪大、资历深,但对行业的了解特别少,在一个固化的环境里,从最开始的积极主动,到最后被动躺平,也是一种无奈。做出版的新人不如积极与一线的人多沟通、交流,学会制作短视频、做直播,熟悉平台规则、投流规则,也许是新人弯道超车的机会,出版行业需要新血液引领行业。
对年轻人来说,经历是最重要的,选择永远大于努力。我们可以有目的性地在不同的机构学习不同的知识,比如在出版社学编辑或者发行,在大图书公司做策略或者流程,在与辉同行学习直播或者文案,在当当京东学习采购、选品,等等。年轻朋友还可以走职位晋升系统或职称晋升系统。职位晋升系统是指,从编辑(发行)晋升到编辑(发行)部主任、总编辑、副社长、社长等职位。职称晋升系统是从初级、中级、副高到高级的职称评审晋升系统。
如果选择自由,可以做独立策划人、作者、翻译等,只是这条路比较坎坷。如果对审稿、校对感兴趣,可以做独立校对或者校对公司,可以满足“看看书也能赚钱”二者皆可得的想法,但真废人,容易看吐,这个比较适合兼职。如果想做更多,可以选择做服务公司、策划公司、内容公司、发行公司、有声公司、电子书公司。如果理想足够大,可以做微小型书商、中型书商、大型书商。
未来,我会找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努力。我觉得,现在社科市场书比前两年好很多,将来,会在这个领域投入更多精力。
开启我的彩妆生涯
晚 风
三年前,我刚刚进入出版行业,那时刚大学毕业,还是一个出版界的“新鲜人”,充满了对做书的无尽热情和向往,以及对著名出版人的仰望。今年10月份以前,我一直就职于一家童书出版公司。
现在回想起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其实我是感到充实和幸福的,总想着赶紧把书做出来,有空多看几页稿子。因为我不是特别聪明,又比较粗枝大叶,别人看一遍的东西,我就看三遍五遍甚至更多。当时还兼了公司的营销工作,每天回家就琢磨推文怎么写,收藏好看的详情页。反正一分钟都不想浪费。
曾经有一段时间因为需要推广公司新书,闲暇时间做了自己的小红书账号,没想到居然引流了几个童书群。后来和群里的很多人成了朋友,她们遇见问题也会求助我,这让我有种被需要的感觉。我在这些群里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对她们万分真诚,她们回应我的方式就是催我做链接卖书,介绍更多的宝妈给我。这些事的偶然成功全方位点燃了我的热情,我没想到自己还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当时的领导好像也很高兴,跟我说:“看吧,只要用心就会有额外的收获。”是啊,他是不知道我多用心,遇见一个有孩子的人就给人家推荐书。哈哈!
与此同时,让我比较疑惑的是办公室里为什么总是静悄悄的,除了呼吸声和键盘声之外,完全听不到别的动静。老同事说:“编辑的氛围就是这样。都是‘i’人。”可我觉得氛围有些压抑。
辞职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患上了中度抑郁症,近一年来我状态都不是很好,每天靠吃抗抑郁药来维持心灵活力。家里人把这归因为“书看得太多”,朋友们觉得是因为“经历的事情过于奇葩”。
一次,我随手注册了某个求职软件,立马就有一家公司的HR私信我,我当时明确表示无跳槽意向,HR却告诉我,负责人想跟我线下详谈。我当时自恋地以为,这家公司领导可能想跟我做朋友,我都拒绝了还要见我,不是欣赏我是什么?如果我知道以后会做噩梦,我真不会去!见了面,那个谦虚地说“线下详谈”的人将我贬低了一通后直接撕了我的简历。
这件事几乎直接击碎了我。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想和人说话,我的小红书推书账号也停更了很久。因为我不知道我的下一条小红书该发什么内容,所以就让它放在那儿吧。这件事给我带来的创伤至今难以平复,因此我经常会在噩梦中惊醒……同行们的状态也让我开始想要重新规划人生。做完手头的工作后,在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和老东家分了手。
辞职一周后,我去报名了为期4个月的彩妆造型师课程。很多朋友都问我为什么会去学彩妆造型?其实除了自己喜欢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促使我下定决心。我老家隔壁的邻居是一个因为火灾毁容的阿姨,她一岁多毁容,现在四十多岁了。因为这件事,她所有的人生轨迹都被迫改变了。她成长期间的苦难难以三言两语说尽,过去无法挽回,但我想我学会化妆后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她见见自己真实又美丽的样子。
有时候我觉得人生很奇妙,比如很小的时候我在电视里看到过一档化妆节目,那位老师设计的妆容狠狠惊艳了我。巧合的是,我现在是他的学生。
亲朋好友的支持也给了我力量,很多编辑朋友们知道我在学化妆后给我寄来了她们闲置的彩妆用品,让我做作业用。万分感谢!大家天天都在鼓励我,我觉得我好像背负了什么神圣使命一样,我回报大家的方式就是认真学,学会之后“全国巡回换头”。还有很多人问我:“你以后会去做化妆师吗?”其实我也不知道。我只是想趁着现在,多去探索一下自己的可能性。我想停下来接受一些新的知识,挑战一下新的人生模式,读一读自己喜欢的书,干点不一样的事。
校 对:马 葵
编 辑:陈 麟
复 审:张维特
终 审:宋 强
©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