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年南通人口数据出炉:崇川区以48.64万净流入成全市人口引擎,通州区紧随其后,而如皋、启东、海安、如东四县市却合计净流出超43万,城区与县域的人口鸿沟正越拉越大。
2023年南通人口数据出炉:崇川区以48.64万净流入成全市人口引擎,通州区紧随其后,而如皋、启东、海安、如东四县市却合计净流出超43万,城区与县域的人口鸿沟正越拉越大。
网友评论里满是无奈。有人说,海安老家的表哥去年刚在苏州工业园区找到工作,月薪比县城工厂高3000,春节回来就把妻儿接走了。还有人感慨,如东海边的渔村,年轻人宁愿去南通市区送外卖,也不愿留村捕鱼,“守着渔船饿肚子,出去闯才有活路”。
崇川的人口虹吸不是偶然,而是城区资源集中的必然结果。作为南通中心城区,崇川聚集了全市70%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三甲医院,2023年GDP突破2000亿,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8万元,比如皋高出近3万。这种差距直接体现在就业市场,崇川软件产业园单2023年就新增岗位1.2万个,而如皋全市全年新增就业岗位不足8000个,城区与县域的机会落差一目了然。
县域留不住人,核心是产业“空心化”拖了后腿。如皋以纺织、化工为主,海安依赖装备制造,这些传统产业普遍存在技术含量低、工资涨幅慢的问题。对比昆山2023年规上工业亩均税收达85万元,如皋同类企业仅12万元,企业利润薄自然无法提高薪资。更关键的是,县域缺乏年轻人需要的第三产业,启东市区连一家连锁咖啡馆都开不起来,年轻人周末只能去南通市区消费,长期下来自然选择迁居。
交通便利反而成了县域人口外流的“加速器”。海安到南通市区的高铁仅需20分钟,如东到上海虹桥也不过1小时,这种“一小时通勤圈”让县域人口外流更便捷。2023年南通全市新增商品房中,县域购房者占比达35%,其中70%是去崇川、通州买房。就像网友说的,“以前去市区要半天,现在高铁一通,早上在海安吃早饭,中午就能在南通上班,谁还愿意守着县城?”
破解县域人口困局不能只靠喊口号,得实打实做产业突围。看看隔壁张家港,靠智能装备和化工新材料两大千亿产业,2023年常住人口逆势增长2.1万。南通县域完全可以借鉴,比如如皋依托花木产业发展电商直播,海安放大机器人产业优势,用特色产业留住本地人。江苏省社科院2024年报告就指出,长三角县域中,有明确主导产业的地区人口流失率比无主导产业的低60%,这才是关键。
人口流动的背后,是无数家庭的选择。有人为了更高工资离开,有人为了孩子教育留下,没有绝对的对错。但县域若想在这场争夺战中立足,不能再指望人口自然回流,唯有把产业做起来,把配套提上去,才能真正留住人。你觉得老家县城该如何破局?来评论区聊聊。
来源:时刻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