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周日的午后,慈利县“张家界川石村琴书记”抖音直播间刚开播,在线观看人数就达到了300多,干豆角、腊肉等乡村土货上架即被秒空。这场热闹的“线上集市”,是慈利县7月25日至8月8日组织开展“青锋领航 红链兴乡”党建联建直播助农活动的生动缩影。
周日的午后,慈利县“张家界川石村琴书记”抖音直播间刚开播,在线观看人数就达到了300多,干豆角、腊肉等乡村土货上架即被秒空。这场热闹的“线上集市”,是慈利县7月25日至8月8日组织开展“青锋领航 红链兴乡”党建联建直播助农活动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为抢抓直播经济风口,慈利县依托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张家界(慈利)站,以党建为链、校地为桥、品质为基、人才为要,着力破解农产品“出山难、溢价低”困局,蹚出一条直播助农促振兴的特色路径。
深化校地合作,夯实直播助农“动力核”。创新合作模式,立足“党建引领、党群联动、助推发展”主线,积极构建“高校智库支持、工作站实操孵化、乡村实践落地”工作格局,推动“党建+直播+人才+产业”深度融合。明确职责清单,村级负责筛选特色产品、牵头开播,工作站提供技术培训与运营指导,高校团队参与品牌策划、包装设计及短视频创作,三方阵地共用、活动联办。搭建平台载体,选派业务骨干下沉一线,指导建成集运营指导、技术帮扶、流量支持于一体的助农直播基地,推动“群众增收、集体增富、乡村增色”。其中,“琴书记”抖音账号助农销量额已突破200万元,带动周边2000余户群众发展庭院经济共同致富。
聚焦三品协同,把牢直播助农“质量关”。品质上,建立“三检四溯”品控机制,出台全流程操作手册规范选品、直播及售后;联动县供销联社,为暂缺产品的村提供30余种本地特色货,实行分级优价销售。品位上,打造“支书严选”“源头力量”等多元场景,“支书严选”以“权威背书+故事讲述”增强信任,“源头力量”融入农事体验、民俗展示、旅游推介,实现“好看、好玩、好吃、好燃”的沉浸式体验。品牌上,实施“青锋领航 红链兴乡”IP培育计划,邀请清华大学师生设计标识、提炼内涵,联动多个高校专家学者共探乡村振兴慈利路径。选树10个直播示范村,统一直播背景与重点话题,账号联动提升IP辨识度。截至目前,相关话题视频全网点击量超百万人次,带动直播间销量提升15%左右。
坚持三训联动,建强直播助农“主力军”。推行场景集训,筛选有粉丝基础、产业支撑、直播意愿的村及村干部,邀请专业团队开展“理论培训+场景演练+实操指导”全周期孵化,快速提升实战能力。强化结对帮训,定期招募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学子与村干部组队直播,将高校智慧转为直播实效,实现“高校学子长才干、村居干部强技能”的双赢。融入PK实训,县委组织部联动相关职能部门组织“村播助农PK赛”,围绕直播销量、传播声量、创意内容、助农价值四维评价体系,设置直播实战、短视频创作等竞赛单元,通过每日3小时直播、2条原创短视频的实战任务锤炼技能。目前,已孵化出10支懂直播、能带货的村播队伍,20余名村干部头部主播成为助农振兴的“排头兵”。
健全三化机制,巩固直播助农“长效果”。坚持常态化调度,建立“县委统筹、乡镇主抓、村社落实”联动体系,动态召开直播协调会,实时解决物流、流量、品控等难题。坚持规范化管理,出台直播助农工作指南,明确收益分配、资金使用、团队管理等内容,坚决杜绝“虚假宣传”等问题。坚持长效化激励,设立“助农先锋”荣誉榜,对示范村、优秀主播给予激励奖励和宣传推介,通过典型引路激发干事热情。机制护航下,全县直播助农辐射带动50%以上行政村的特色农产品走出乡村,累计带动农产品年销售额超5000万元。(谭佳佳 杜 魏)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