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昔日的“北大荒”到今朝的“北大仓”,“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勇于开拓、甘于奉献”的北大荒精神,始终是一代代北大荒人砥砺前行的精神坐标。而立足嫩江流域的泰来农场以北大荒精神为魂,着力发展优质高端稻米产业,将6.16万亩水田作为产业升级的“试验田”与“丰产田”,通
从昔日的“北大荒”到今朝的“北大仓”,“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勇于开拓、甘于奉献”的北大荒精神,始终是一代代北大荒人砥砺前行的精神坐标。而立足嫩江流域的泰来农场以北大荒精神为魂,着力发展优质高端稻米产业,将6.16万亩水田作为产业升级的“试验田”与“丰产田”,通过全域有机筑基、科技赋能破局、品牌营销突围,探索实现“共赢”目标,走出一条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泰来路径”,让北大荒精神在黑土地上焕发出新光芒。
自力更生:锚定全域有机,筑牢发展“压舱石”
“不等不靠、率先规划,才能把产业发展的主动权握在手里。”这是泰来农场发展稻米产业的核心共识。面对消费者对绿色健康农产品的更高需求,农场摒弃“等政策、靠扶持”的被动思维,以建设“全域有机水稻农场”为目标,自力更生夯实产业根基。
早在2022年,农场便与海口经济学院、东北农业大学联合编制《全域有机水稻农场发展规划》,制定详细的工作推进方案:先以1万亩水田作为“先行军”,严格按照有机标准管控种植全流程,成功拿下有机认证证书;并对剩余5.16万亩水田进行有机转换期的监管,严把浸种插秧、灌溉用水、肥料施用等环节,确保转换期合规达标。预计2026年,农场6.16万亩水稻将实现有机认证“全覆盖”。
同时,为保障高端品质,农场清一色种植中科发5号、松粳22号、稻花香2号等优质高端稻米品种,采用无污染嫩江源头活水灌溉,配套北大荒高标准种植流程与绿色防控技术。“探索使用有机肥和复合微生物菌肥,能够在缓解土壤板结的同时,还能保证有机稻的品质稳定达标。”种植户刘岩峰的话,道出了泰来农场“自力更生”的实践底色。
艰苦创业:注重科技赋能,破解技术“卡脖子”
“创业难,守业更难,要想在高端稻米领域站稳脚跟,就必须啃下‘科技’这块硬骨头。”泰来农场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凯深知此点。高端水稻面临“产量低、品质不稳定”的行业难题,唯有以艰苦创业的精神攻克技术瓶颈,才能实现“优质又丰产”。
为此,农场主动“攀亲戚”,近年与农垦科学院、八一农垦大学、国家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合作,建设专家工作站与研学基地,把“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针对种植痛点、难点,逐一攻破技术难关:推广水稻智能双氧浸种催芽技术,出芽时间可提前2-3天,芽齐芽壮效果明显;应用超级大棚育秧模式,育秧周期缩短3-5天;采用侧深施肥技术,肥料利用率提高5%;引入宽窄行插秧机,示范推广宽窄行种植技术,边际增产达8%。目前,农场已累计推广10项先进技术,有机水稻种植展示区、核心区及繁育区面积达980亩,部省共建种子评价基地今年试验展示水稻品种70个,为产业升级提供“科技储备”。
在品种选育上,农场联合国家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天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攻关,今年成功选育出适合高端种植的“稻花香6号”——这款最新国审品种,耐寒抗倒、食味值达92分,香味浓郁且产量高,有效破解“高端有机水稻产量与品质难以兼得”的难题。“今年种稻花香6号,预计每亩能比之前种的有机稻多收250斤,还能卖高价。”种植户刘阳的喜悦,正是农场“艰苦创业攻科技”的生动写照。
勇于开拓:转变产销模式,激活增值“新引擎”
“我们北大荒人从不缺敢闯敢试的劲头,要让有机水稻从种得好向卖得好、赚得多转变,就得打破传统模式。”泰来农场市场运营部总经理韩立东这样说道。泰来农场以“勇于开拓”的精神,在产销模式与品牌建设上大胆创新,探索一条“从田间到餐桌”的增值之路。
在产销模式上,农场探索以订单种植发展定制农业。今年,农场与北大荒米业集团签订了5800吨优质水稻种植订单购销合同,约定“定期、定量、定质、定价”收购,项目达成后每吨可获利润100元。同时,农场积极推动种植户与知名企业签订订单,其中与黑龙江六水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签订稻花香2号订单1.1万亩,与天津天隆科技公司签订“泰荣1号”订单1000亩,朝着企业增效、职工增收的目标奋力迈进。
而品牌建设方面,农场深挖辖区内300多年古榆树的历史文化价值,打造“两棵古榆”大米品牌,让“老故事”焕发新活力。该品牌在国际米食味品鉴大会屡获殊荣,1款产品入选“黑土优品”目录,还获评“中国3·15诚信品牌”。2025年初举办第二届冬捕节,现场销售额达5万余元,吸引多家主流媒体报道;借助抖音、视频号开展直播带货,通过“看直播领大米”活动提升人气,平均每场点赞量在6万以上。年初至今已销售大米69吨,销售额突破55万元。“现在‘两棵古榆’不同系列的大米平均一斤能卖4块多,品牌就是‘硬通货’!”销售人员的话,道出了品牌开拓的价值。
甘于奉献:牢记央企职责,绘就共赢“新蓝图”
“北大荒精神里的‘甘于奉献’,就是要扛起央企责任,既要自己发展,更要带动一方。”泰来农场始终将“企业发展”与“地方振兴”紧密结合,以奉献精神书写央企担当。
近年来,农场持续在泰来县宁姜乡雄壮村建设水稻示范基地500亩,推广水稻“三化两管”栽培技术模式,2024年秋季测产达到702公斤/亩,比周边农民增产102公斤/亩,切实担负起分公司在全市范围内唯一一个垦地合作水稻种植示范项目的建设重任。
同时,农场还注重生态保护,坚持“有机种植即生态保护”的理念,现已与大有润庆(黑龙江)农业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展开合作,试验面积1000亩,致力于打造一款SOD歧化酶零农残、零抗生素、零重金属的功能大米。并且,探索富镁大米的研发和种植,顺应消费市场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投入市场后,终端售价较普通有机米平均溢价可达10%以上。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努力进一步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目标。
下一步,泰来农场将继续以北大荒精神为指引,推进“五良”融合,践行“四个农业”,加快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优质有机稻米种植基地建设,让“两棵古榆”品牌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在黑土地上续写北大荒精神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来源:经济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