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起诉自媒体索赔300万:被起诉后如何自救?5步应对法化危机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5 12:15 1

摘要:“一条视频赔201万,删帖还来得及吗?”当比亚迪法务部9月4日宣布起诉“彭彭在吗”等自媒体索赔300万元时,评论区瞬间炸锅。这已是比亚迪一个月内第二次重拳出击——此前“龙猪-集车”因长期发布不实信息被判赔201.87万元并强制执行到账。企业天价索赔背后,自媒体

“一条视频赔201万,删帖还来得及吗?” 当比亚迪法务部9月4日宣布起诉“彭彭在吗”等自媒体索赔300万元时,评论区瞬间炸锅。这已是比亚迪一个月内第二次重拳出击——此前“龙猪-集车”因长期发布不实信息被判赔201.87万元并强制执行到账。企业天价索赔背后,自媒体人该如何守住法律底线?

从“龙猪-集车”案到新起诉的5个账号,比亚迪的诉讼策略呈现三大共性:首先锁定不实信息传播,如指控“彭彭在吗”发布诋毁产品质量的虚假内容;其次证明主观恶意,典型如“龙猪”案中法院认定的“长期系统性诋毁”;最后量化损害结果,比亚迪在诉讼中常提交第三方机构出具的商誉损失评估报告。

值得关注的是,比亚迪选择在深圳南山区法院集中起诉,这里曾审理腾讯多起名誉权案,对企业举证标准相对熟悉。这种“以诉代管”模式,正在成为头部企业应对网络侵权的标准动作。

接到律师函后,自媒体人最紧迫的任务是证据保全。即使已删除侵权内容,法院仍可能根据原告提供的公证文件认定责任。建议立即通过两种方式固定证据:

区块链存证:使用“权利卫士”等APP对涉案内容进行哈希值存证,成本约20元/条公证处网页保全:重点保存含发布时间、阅读量、转发路径的完整页面,公证费约800-1000元

特别注意,单纯删除内容不能免责。某汽车自媒体在2022年类似案件中,因未保存删除记录,最终被推定传播时长按180天计算赔偿。

面对天价索赔,可尝试三类法律手段:

管辖权异议:若被告所在地与深圳无实质联系,可援引《民事诉讼法》第22条,主张案件应移送被告住所地法院审理。2023年某科技自媒体通过此策略,成功将案件从北京海淀移转至杭州审理。

合理核实义务抗辩:如内容涉及车辆自燃等质量问题,需举证曾查验消防部门鉴定报告或权威媒体报道。某车评人曾因提供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文件而免于担责。

合理评论边界:法律允许“这车续航虚标”的主观评价,但若表述为“比亚迪电池造假”则需完整证据链。二者赔偿金额可能相差10倍以上。

数据显示,80%的类似案件最终以和解结案。阶梯式谈判策略能有效降低损失:

立即停止传播并提交书面保证在指定平台发布经律师审核的道歉信(需具体到“2025年X月X日发布的《XXX》视频中关于...的表述失实”)协商分期赔偿,参考“龙猪”案201万标准,可尝试按年收入20%-30%比例分期5年偿付

若判决已生效,需重点防范三项风险:

超额财产保全: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05条,若比亚迪申请冻结500万资产而诉讼标的仅300万,可向法院提出异议要求解除超额部分MCN连带责任:个人账号需证明内容自主创作,与机构无收益分成关系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主动提交还款计划并履行首期支付,可避免被限制高消费数据真实性:对比亚迪财报称“利润造假”前,必须交叉核对审计报告与交易所备案表述尺度:禁用“诈骗”“血汗工厂”等刑事指控词汇,改用“涉嫌违规”等中性表述传播管控:多平台分发内容需建立统一删除机制,某案例因B站未删但抖音已删仍被判全责

当流量狂欢遇上法律铁幕,自媒体人更需谨记:批判的锋芒永远不能脱离事实的盾牌。比亚迪这轮诉讼风暴,或许正是行业回归理性的转折点。

来源:汽车养修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