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全红婵的哥哥全进华亮相美食综艺,当厨师上场做白切鸡,却被评委直接淘汰,引发热议。摘要:全进华带来的是湛江白切鸡,选用自家果园散养180天、只喂五谷杂粮的鸡。 他自信地解释,在湛江,白切鸡就需养足天数才能皮脆肉紧。 然而,评委品尝后认为鸡肉“肉质偏老”、“不够嫩滑”、“嚼不动”,不符合节目设定的“通用烹饪标准”或“大众口味”,因此将其淘汰。
精心准备的菜品与淘汰原因
全进华带来的是湛江白切鸡,选用自家果园散养180天、只喂五谷杂粮的鸡。 他自信地解释,在湛江,白切鸡就需养足天数才能皮脆肉紧。 然而,评委品尝后认为鸡肉“肉质偏老”、“不够嫩滑”、“嚼不动”,不符合节目设定的“通用烹饪标准”或“大众口味”,因此将其淘汰。
全进华的现场回应
对于淘汰结果,全进华并未沉默,而是解释道:“有道理也没道理”。 他阐述了广东湛江地区对白切鸡的传统要求:“在广东,鸡要养到一定月份才好吃”,追求的是皮脆、肉质紧实和有嚼劲的“鸡味”,并直言“那种童子鸡给我也不要”,甚至在广东饭店用嫩鸡做白切鸡可能会被投诉。 岳云鹏则调侃道:“你妹妹是世界冠军,最后也被淘汰,如果全红婵去了,不用比就可以,你是她哥,不可以! ”以缓和气氛。
“护乡味”的真诚与勇气
许多网友,尤其是广东本地人,力挺全进华,认为其坚持体现了对地方饮食传统的尊重。 他们强调湛江白切鸡的精髓在于选用老鸡以求“皮爽肉紧”和“鸡味”,评委用“嫩”作为唯一标准是忽视了地域文化差异,甚至是不懂粤菜的表现。
全进华的回应被视为对家乡味道和传统文化的捍卫,而非简单的“输不起”。 他借助综艺舞台,意外完成了一次地方饮食文化的科普。
“规则与情商”的质疑
部分网友认为,既然参加面向全国观众的综艺节目,就应尊重节目的通用评判标准,评委需考虑大众接受度,不能仅以“地方特色”为由拒绝淘汰结果。
也有人质疑全进华情商不高,表现过于较真,甚至有人认为他“仗着妹妹是奥运冠军”而“飘了”,需要注意形象。
哥哥的付出与妹妹的成功
全进华作为家中长子,早年因家庭经济困难辍学外出打工,将大部分收入寄回家中,供妹妹读书,分担家庭重担。 全红婵在东京奥运会夺冠后,彻底改变了家庭的命运。
生活现状与事业转型
全红婵成名后,全进华回到广东湛江迈合村,转型为三农主播,主要进行直播带货,销售家乡的农产品和水果。 他坦言家庭生活条件得到了巨大改善。
深厚的兄妹情感
全进华曾承诺为夺冠归来的妹妹做湛江烧猪和白切鸡。 全红婵也表示哥哥非常关心她,信息“基本上都是秒回”,并尽力满足她的需求。
地域饮食文化的多样性与碰撞
事件凸显了中国丰富的饮食文化差异。 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平衡地方传统与大众化、标准化口味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
“冠军家属”的光环与压力
全进华借助妹妹的知名度获得了更多机会,但其言行也被置于放大镜下审视,甚至被贴上“蹭热度”的标签。 但他试图利用关注度推广家乡农产品,其初衷或许超越了个体争议。
美食综艺的评判标准与文化尊重
评委的组成和评判标准引发讨论。 美食综艺作为公共平台,应在娱乐性、竞技性与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展示之间取得平衡,而非推行单一标准。
全家的朴实本色
尽管生活因全红婵的成功而改善,但其父母仍保持勤劳朴素的作风,这或许也是全进华敢于坚持自己认为正确事物的底气来源之一。
来源:沈沈综艺说